大爽的飞刀
永嘉六年(312年),京城中最靓的仔、清谈神童、年仅27岁的卫玢去世。两晋之际,死于祸乱的名士不在少数,而卫玠尤其令人惋惜。据说,因为姿容美丽、气质风流,卫玠每次出行,建邺城内观者如堵,美少年实在不堪其扰,身体因此被拖垮。时人谓之:看杀卫玠。
卫玠并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围观——他还是个小朋友时,坐着羊车在洛阳城中出行,见过大世面的洛阳群众就曾为之轰动,称他为“玉人”。而卫玠绝对是个值得追捧的偶像,要相貌有相貌,要实力有实力。他从小就展示出惊人的清谈水准,当时清谈圈里最火的王济、王澄和王玄都对他叹服不已,时人称“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头号清谈名家乐广干脆把女儿许配给他。
作为爱豆,卫玠的身体素质却不够好,不知是因为活在聚光灯下压力较大,还是先天体弱多病,母亲总是禁止他抛头露面。这么一来,洛阳名士无比期待卫玠出来营业,偶尔听到他说话就相当于过年。这种全员都是“看玠男孩”的情形一直延续到东晋的建邺城,当时的“卫吹”以王敦和谢鲲为首,丞相王导亦是一脸痴汉相。可以想见,如果卫玠不死,他在东晋必定一片星途坦荡。
可惜美少年多薄命,但“看杀卫玠”仍是太过唯美主义的故事。真正的名士一定看透生死、看淡名利,有没有人来看他对他来说都不重要,因此卫玠一生无喜怒之容,超然物外,宛若神仙,可他的身世也太坎坷了。
卫玠从小备受祖父卫璀的宠爱,卫瓘常说:可惜我年老,看不到他长大后风神绝代的样子。西晋景元四年(263年),卫璀被杀,卫玠的父亲、叔父、兄弟全部遇难,卫玠和哥哥卫璪是这场事故中的唯二幸存者。河东卫氏本是汉代以来的名门世家,卫瓘年少成名,深受司马昭器重,被派去做邓艾、钟会伐蜀大军的监军。但按历史走向,钟会平蜀后先诬陷邓艾,然后发动叛乱,卫瓘此行是一场步步惊心的夺命之旅。
钟会发动叛乱的前夜,卫、钟二人坐在帐中对峙,各握一把出鞘的刀,彻夜不眠。中途卫璀借上厕所的机会给邓艾的部下送信,等他再回帐中,钟会已听说大军不宁,犹豫是否要请卫瓘慰劳众军。卫璀假称: “这样重要的事,应由你亲自去做。”钟会反而逼卫瓘先行,卫瓘因此得以脱身,然后作檄文号令驻军,钟会之乱得以平定。
全凭智力捡回一条命的卫瓘由此坐擁平蜀、平乱两重大功,稳坐三公之位。晋武帝立他的弱智儿子为太子,众臣皆不敢言。一日,武帝大宴群臣,卫瓘佯装醉酒,跪在武帝座前,欲言又止,良久,用手抚着御座说:“此座可惜!”武帝虽明白其中深意,但并不采纳,卫瓘因此受到贾后嫉恨。
惠帝继位后,辅政大臣杨骏被诛,紧接着贾后上位。因为卫瓘反对楚王专权,贾南风授意楚王报复。当夜,楚王的军队矫诏入卫府,卫家九人同时被害。
这是个充满权谋的暗黑故事。死于政变的西晋大臣很多,但一夜之间满门被诛的却很罕见。卫瓘当年为司空时,曾斥责过一个叫荣晦的部下,此人知道卫瓘全家人的名字。后来荣晦投入楚王军中,当夜入府,假称命令不过是罢官,一一点名催促卫家老小出门,然后手起刀落。卫璪和卫玠正好生病住在医家,得以幸免。
更让人唏嘘的是亲友的背叛。河东卫氏因为是西晋高门,所联姻者皆为皇亲国戚。卫瓘的一个儿子娶了公主,还有一个儿子娶了重臣何劭的女儿,卫玠的父亲卫恒娶的是太原王济的妹妹。但一朝落难,众叛亲离。当晚卫恒怀疑事情有变,去嫂子的娘家何劭那里探听消息,何劭完全知情却没告诉他,卫恒转身回家,立马被杀。
贾南风被杀后,卫瓘被平反,卫玠的哥哥作为幸存者得以袭爵,成为怀帝的近臣,可不久后被十六国时代的开启者刘聪所杀。
似乎只有年轻的卫玠懂得存亡之道,卫瓘平反后,他屡次拒绝出仕。北方匈奴刚起兵,他就带着母亲南迁避乱。母亲合不得他的哥哥,他苦苦相劝,临走时对哥哥说:“你不跟我走,恐怕这就是诀别了。”刚到南方时,卫玠是王敦的僚属,但他再次准确地预料到此子非良臣,请求到京城去。能看得准乱世风向,也能看得出枭雄本质,卫玢却低估了京城人民对美少年的热情,接下来就是他“被看坏”的故事。至此,河东卫氏原本最显赫的西晋开国功臣卫璀这一支死绝了。
没什么比自己的一语成谶更让人失落,南渡后虽备受推崇却孤身一人的卫玢真的快乐吗?从西晋末年东晋初年,如果说尚有不少人对北方故乡和亲人抱有必然收复的希望,恐怕最聪明的卫玢最为清醒也最为绝望吧。
关于卫氏的悲剧,老干部杜预曾有一则预言。卫瓘虽为官清白,但他的发家史有极不光彩的一面。钟会诬陷邓艾叛乱,早早派卫璀把邓艾收监。在后来平定钟会的过程中,卫瓘本可释放无罪的邓艾,却为独吞战功而将其杀害。于是杜预气愤地认为,他是要遭报应的。
可报应这回事太玄学了,还有另一则更恐怖的预言。一天,卫家做饭,把米饭掉在地上,后来这些米粒都变成了螺——这正是灭族的预兆。《晋书》可是认真的,因为“米饭掉在地上化为螺或芜菁子”,而在八王之乱中遇难的,还有石崇、裴楷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