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飒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人们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需要针对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为生产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文章对我国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能够提高数控人才的教育水平和质量,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争取在新的领域当中实现更多的成就,获取更多的成果。关键词:智能制造;技工学校;数控人才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9.2070 前言
隨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前进,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当今的智能制造背景下,许多产业的发展都融入了人工智能以及自动化技术,这不仅可以替代传统的手工制造,很大程度上还能够实现生产发展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而数控技术在当前的智能制造背景下得到了更加广泛应用,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因此,技工学校应当持续关注数控人才的培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适应新制造时代的能力,争取能够为我国的智能制造生产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此,我们应该对加强对技工学校数控教育方面的探索,研究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1 智能制造大背景
近些年我国制造产业的升级,特别是国家大层面提出的“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推动了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我国已经进入了智能制造时代,它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智能制造应用数控技术进行辅助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充分依托自动化技术和数控技术进行,通过网络和先进的科学设备进行工业生产和制造。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为了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可以通过技工学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我国的智能生产制造提供专业的数控人才,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和辅助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2 探索数控人才培养
在技工学校的数控教学过程当中,注重校合作探索专业体系建设,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和培养理念,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传递给学生丰富知识和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控技术操作能力,推行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智能制造专业知识与数控技术专业技术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当中把握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教学理念,积极为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能够为智能制造提供更好的数控人才。2.1 精选教学内容 完善专业体系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利用数控技术进行生产制造已经成为了众多企业必不缺少的技术,它不仅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工作效率,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因此技工学校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及时关注数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为学生们挑选出来适应智能制造与数控技术相融合的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提高学生的数控专业能力,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数控知识来分析具体问题以适应日后的工作。政府报告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可以利用国家政策实行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商讨确立数控专业培养体系来面对新形式,新时代下智能制造的发展,通过专业体系的建立完善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2.2 勤动手 多动脑 全面发展
对于技工学校而言,因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都是专业型人才,所以对于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今的智能生产制造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加深对数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利用数控工作站和实习基地对学生们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充分模拟真实的数控工作环境,让学生们能够最大限度地真实体验数控操作技术;利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技能大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利用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方法与专业体系培养学生勤动手,多动脑的综合能力。2.3 各方合作 均衡发展
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下,政府应当配套充足的资金,不断加强学校的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培养数控专业人才提供硬件基础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地方企业也应当加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来,从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到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环节;为了提高数控人才的教育教学质量,技工学校也应当加强对老师的教育培养,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居于主导地位,应当以正确的态度和理念为学生们做一个好的榜样;学校可以安排教师进行国培,省培等阶段性的教育理念培训,安排教师与合作企业进行技能水平培训等。深度的各方合作才能为智能制造提供充分的技能人才。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与自动化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是高端引领的条件;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更多的是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就业,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工匠的梦想。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数控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政府的持续关注与积极投入;结合企业深度参与完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体系;结合学校的积极变革,老师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方能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参考文献:[1]陈国金,姜周曙,苏少辉等.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1):189-192,195.[2]张戈,张学军,朱玉平.智能制造背景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02):209-213.[3]陶秋燕,汪昕.可持续发展框架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421-425.[4]李雯.北京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0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