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甜
编者按 他是蔬菜种植大户,经营着1000亩土地;他是家庭农场主,2014年6月12日,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强卫调研永丰县家庭农场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他是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让富裕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富裕村”;他是党的十九大代表,走基层、访民情、做调研,把来自基层的声音带到北京。这个人就是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佐龙乡富裕村党支部书记、光平蔬菜家庭农场农场主钟光平。初见钟光平,是在一个烈日当头的上午,通过采访,一个勤劳干练、甘愿奉献、担当有为的新时代村干部形象在记者的头脑中渐次丰满。敬请关注——
记者:据了解,您是吉安市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从最初种植4亩责任田到如今种植1000余亩土地,从最初试种早春辣椒到如今实行“蔬菜套种、多茬轮作”的种植模式。请问,您是如何走上蔬菜种植道路的?
钟光平: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富裕村村民,从小就和土地打交道。高考落榜后,我便回家务农,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埋头于“一年两季、种田种粮”的传统耕作模式,但这样的耕作模式并没有让富裕村富起来。1990年,我父亲分了4亩责任田给我单干,种植水稻的低收入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种植早春辣椒收益不错,我便到永丰早春辣椒的发源地坑田镇上西坑村了解情况。在上西坑村,我被当地村民种植辣椒致富的喜悦所感染。于是我说服妻子,拿出1亩土地来尝试种植早春辣椒。通过不断地学习摸索,我很快就掌握了早春辣椒的种植技术。没想到,一年下来,这1亩“试验田”竟然赚了1500元,是种植双季稻效益的3~4倍。随后,我还尝试种植了秋延辣椒,错峰上市,收入又比种植早春辣椒翻了一倍。通过种植辣椒,让我看到了蔬菜种植的希望,使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蔬菜种植的道路。后来,我不断引进和更新蔬菜及瓜果品种,并采取“果蔬套种、多茬轮作”的高效种植模式,将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转变为多元的混合农业模式,不仅丰富了产品种类,还使土地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记者:2013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同年,您就取得了“光平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如此迅速地加入“家庭农场主”这个行列的呢?
钟光平:随着大量村民进城务工,村里很多土地都荒废了,看到这些闲置的土地,我就想着如何把这些土地承包过来,以扩大我蔬菜基地的种植规模。但由于过去在村里租赁土地很多都是口头契约,容易产生纠纷。2013年1月31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同年5月,永丰县又出台了《永丰县家庭农场认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和注册条件。“家庭农场”的出现让我看到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希望。有了政策的支持,我就能放心大胆地去承包土地。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递交了申请书,6月就顺利领到了“光平家庭农场”的营业执照。有了这份营业执照,我流转土地的速度明显加快,向规模化的家庭农场迈进了一大步。同时,我又从银行贷款60万元,用于农场的升级改造,淘汰原先简易的木竹结构大棚,换上全钢结构大棚。2014年,农场土地规模就达到了600余亩,实现产值400余万元,盈利120余万元。
后来,我又到县工商局申请注册了“兄弟”牌商标,品牌化经营使我农场种植的果蔬全部实现商超对接,先后与南昌、赣州、吉安等地的商超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成功发展起了订单农业,走出了一条“一季甘蔗两季菜,一亩收入一万块”的经营新路子。
记者:目前您种植的主要品种有哪些?在种植的技术和产品的质量上,您是如何把控的?
钟光平:我目前主要种植白菜、红豆角、黄瓜、茄子、空心菜、毛豆等20多个蔬菜品种。
在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把控上,我们有一个蔬菜科研室,对种植出的蔬菜进行检测,做到每15天检测一次,以把好蔬菜的质量关。不仅如此,我们每个月还会将蔬菜送到省里去检测。同时,我们还与江西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吉安市蔬菜研究所等有关部门合作,力求在产品的种植技术上得到一些指导和提高。在农药的使用上,我们坚持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且做到所有的蔬菜大棚都采用人工除草。
记者:您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您觉得做农业主要存在哪些风险,又是如何面对的?
钟光平:我种了30多年的地,还真是遇到过不少困难。比如1998年,我种了四五亩甘蔗,那年刚好遭遇冰冻天气,所有的甘蔗都被冻死了,一下子亏了很多钱。那时我就想,甘蔗这个东西很难种,有了退出不种的想法。后来,我妻子鼓励我继续种下去,没过多久,我们就渡过了危机,后来还研发出了“甘蔗毛豆套种”的种植模式,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所以说,种植蔬菜还是贵在坚持。
其实,种植蔬菜不仅仅存在自然风险,还包括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些都是我们无法人为控制的。因此,我们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吃透种植技术,尽可能地减少种植风险。目前,由于蔬菜销售没有国家保护价,如果今年市场上这个品种种得多了,那它的价格就会很低,农户自然是赚不到钱的。所以,我们在种植蔬菜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以目标市场的需求为主,调查研究什么产品好卖,我们就种什么品种。因为很多蔬菜不适宜长途运输,所以我们最初就将目标市场定位在省内,以吉安、南昌等地为主。最初之所以选择种植辣椒,也是因为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我们江西人喜欢吃辣椒,我们才种植辣椒的。不仅如此,我们还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如空心菜、早春辣椒、秋延辣椒等,做到错峰上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种植的效益,同时也可应对市场需求的不可控风险,以保证农户的收入。
记者:据了解,您在2014年担任富裕村的党支部书记。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后,您是如何带领全村谋发展的?
钟光平:作为一名家庭农场主,我的产业已经步入正轨,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上任时富裕村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富裕,于是我就本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全村谋发展、做服务。我将重点放在全村产业的发展和村组干部队伍的组建上,依托家庭农场开展“三培两服务”活动,就是将党员培养成家庭农场主,把家庭农场主培养成党员,把家庭农场主培养成村组干部,从而能更好地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通过不断努力,目前全村共成立了20多个家庭农场。为了使这些家庭农场实现资源互补、共同发展,我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努力:第一,在农场的整体发展布局上,我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在全村实行统一优质良种、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獲采收、统一市场销售、统一资金结算的“六统一”原则,并联合部分骨干农场主成立了蔬菜、西瓜等专业合作社,改变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经营状况,打造抱团发展的致富联合体。第二,在品种选择及种植技术上,我根据富裕村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联合党员农场主们带头引进、试种新品种,使全村蔬菜种植品种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了20多个。同时,我们还专门聘请高级农艺师做好蔬菜种植的技术指导,建立农技知识宣传专栏和培训室,购买了电视机、电脑、VCD机,以及相关农技书籍、光盘等。不仅如此,我们还定期邀请农技部门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农技人员,为农户开办农技知识讲座,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以提高农户们的种植水平。第三,在产品销售的方式上,为彻底改变“挎篮小卖、靠天吃饭”的产业发展格局,我经常到南昌、湖南、广东等销售地区了解相关行情,并从外地聘请农业专家开展产业评估规划。通过合作社成立了专业的营销队伍,推行订单产销模式,实现了农产品与国光等大型超市的无缝对接。
记者:过去的富裕村是一个贫困村、后进村,全村有不少贫困户。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您是如何帮助这些贫困户脱贫的?
钟光平:我们村名叫富裕村,但其实并不富裕。刚当上村党支部书记那会儿,我们村有32户贫困户,我就想着怎样才能帮助这些贫困户摘掉贫困的帽子。首先,我将自己家庭农场中的30个大棚无偿提供给贫困户经营,并为他们赠种子、传技术、送服务、助销售,每户年增收可达5000元。其次,我还以每亩500元的租金向贫困户流转土地,并以每小时8元的工资尽可能多地聘请村民来农场工作。一年下来,人均可增加务工收入2万余元,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解决了留守村民的就业问题。再次,实行村民贴息贷款入股制度,确保入股的贫困户年收入不低于6%的分红。最后,我鼓励贫困户在务工时多多学习种植技术,以提升自我知识储备量及确保零散种植作物的品质。目前,全村已有2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还有10户正在脱贫的路上。
记者:从普通农民到种植能手,再到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您还光荣地成为了党的十九大代表。未来,您对自己有什么规划?
钟光平:活到老,学到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种植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做到科学种植,就要不断学习。2017年,我参加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入学考试,成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员。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很多关于农业种植的先进技术。接下来,我还要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农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向现代化农业发展,走绿色崛起之路。同时,作为一名村干部,要更加有担当、有作为,在乡村振兴好政策的支持下,带领村民助富裕村的土地生“金”,让富裕村的村民更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