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水灾。1951年5月,毛泽东向全社会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淮河流域各地掀起治淮高潮。图为1953年2月,16万民工正在修建位于河南省淮河上的白沙水庫。
治理江河水患,是几千年人类历史上的头号难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上下就投入到这场持久不懈、宏大而艰巨的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的大战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最初用简陋的工具,肩挑背扛,靠人海战术开通河道、开辟治水工程、兴建水利设施……如今,水利建设取得辉煌成果,不但基本实现了对江河、湖泊水情的控制,还达到了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目的。一条条河道、一个个水利工程,在中国人民的肩膀上,汇聚成万里“水长城”,不但成为人类劳动的结晶,也孕育了丰富的水文化。
“农家必备”的龙骨水车是早期最常见的抽水工具。图为1964年,江苏海安县瓦甸公社周垛生产队社员用脚踏龙骨水车排涝。
红旗渠是人类水利工程的奇迹。1960年动工,近10年间,河南省林县人民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总长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
上世纪70年代末,四川省玉溪河引水工程发挥效益后,灌区由一年一熟增收为一年两熟,旱涝保收。图为1979年7月,夹关公社的社员在两熟制田里薅秧。
科学技术助力水利工程建设。图为珠江源最大水利工程莽山水库。该水库2015年5月启动,2019年3月正式下闸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