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摘 要] 在学生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借助于结构化预习理念,在依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精心研制预习学案,引领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自主性预习活动。本文提出要借助结构化预习案,激活学生深度的质疑思维;凸显结构化预习案,丰富学生深度的资源积累;聚焦结构化预习案,契合学生深度的认知意识。
[关键词] 深度学习;有效性预习
深度学习并非只有在课堂学习时才应该产生,而是要伴随学生从头至尾的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在学生课前预习环节中,我们就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借助于结构化预习理念,在依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精心研制预习学案,引领学生进行全面而深入地自主性预习活动。
一、借助结构化预习案,激活学生深度的质疑思维
古语有云:学贵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如果预习案只是要求完成机械的习题,则无法真正促动学生的深度思维,深度学习必将陷入肤浅生硬的泥潭。为此,教师就需要借助结构化预习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問题,激活学生的质疑思维。
如《船长》一文是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依照文体教学思维,结构化预习单的研制就不能完全停留在字词等肤浅的层面,而需要从小说教学的定位出发,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和文体特质展开大胆质疑。在教师的点拨与学生质疑下,在预习案中设定了三个核心预习问题为:围绕“船长”,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从这件事情中你感受到哈尔威是一个怎样的船长?作者是怎样将事件和人物写出来的?通过预习单的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自主性阅读课文中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约近半数的学生能够通过品析小说的重点语句体悟哈尔威船长所彰显出来的精神品质,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洞察作者人物细节描写和即时性议论来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预习案的设置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唤醒了学生的深层思维。教师在及时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将学生凭借自己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升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将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延续到课堂教学维度上来。
二、凸显结构化预习案,丰富学生深度的资源积累
很多教师都对预习环节存有误解,认为预习是为深入解读感知课文所做的准备性工作,预习本身不产生任何的学习价值。基于儿童视角下的结构化预习本身就是学生深度学习的一部分,应该有效地引领进行学习资源和素材的积累。
学习资源的积累一般可以从三个维度出发:基本知识积累——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常见的修辞手法、独特的构段技巧等,比如《船长》一文中典型的写作方法中,紧扣人物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并非难点,可以组织学生在预习中加以积累,课堂教学重点聚焦作者夹叙夹议的表达策略;丰富课外资源的积淀——有针对性地拓展课外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整合主题性的学习类群,以便于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强化情感态度的积蓄——预习时帮助学生积累情感体验,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通过资源积累,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维度、不用的视角立体化地关照文本,为课堂深入学习储备了丰富的资源。
三、聚焦结构化预习案,契合学生深度的认知意识
深度参与并不是要无节制向“高大上”的维度迈进,而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以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作为启发和引导的基础,并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学习深度的介入。
首先,整体预习框架要呈现层次性的递进结构。比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篇课文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分解成为字词句段篇五个不同的板块,运用读读、画画、写写、记记、练练等方式展开预习,这就为全面关照课文素材、实现文本的全方位解读提供了抓手。其次,预习的难度要适中。预习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过程,难度过大必然会降低学生深入预习的兴趣,难度过低则无法达成预习的要求。因此,预习案的设置就应该着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后,预习案要注重对学生的即时性评价。所有的学习都不是从零起点开始的,教师在开发并研制预习案之后,就需要将关注点聚焦在评价板块的设计上。比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自主板块和任务分别设置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提升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和课堂学习的期待值,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预习指导要从儿童视角设置结构化的预习方式,为学生开辟广阔的自主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学敏.浅谈结构化预习的方略[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6(5).
[2]王金华,吕霞志.结构化预习:深度学习的开始[J].人民教育,2014(16).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