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董事长周清和被大家称为“火车头”代表,因为他带领的企业在全球都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轨道交通装备“梦工厂”。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周清和接受了《中国报道》记者的专访,讲述中车株机与“一带一路”的不解之缘。
始建于1936年的中车株机于1958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干线电力机车,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摇篮”。1997年,株机打破了中国电力机车整车“零出口”的纪录,向中东地区出口了第一台中国电力机车。
在13年后的2010年,中车株机开始深度服务海外市场,获得了马来西亚38列城际列车组的订单,并与马来西亚长期合作,签下了10余份订单。这时候的中车株机已今非昔比,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数十个“中国第一”,紧接着,25亿元的土耳其项目、近21亿美元的南非订单等各种大单纷至沓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车株机轨道交通装备产品及技术服务范围不断扩大,2017年,中车株机首批出口欧洲的动车组——马其顿电动车组项目通过了TSI认证,这意味着,中国动车组正式获得了服务欧洲用户的许可证。2018年,德国用户伸出橄榄枝,向中车株机公司采购了调车机车……
周清和告诉记者,迄今,中车株机服务海外区域已从原来的中东、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南非、新加坡、土耳其、埃塞俄比亚等扩展到马其顿、奥地利、捷克、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近30个项目订单,产品包括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地铁工程维护车等。
目前,中车株机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基地,堪称“世界铁路工厂”。
在“一带一路”上,检验企业跨文化融合程度的关键就是看这“最后一公里”的“邻里关系”。在全球化经营中,中车株机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打造“工厂社区一家亲”的典型路子。
2011年与2012年,中车株机先后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与马来西亚中车公司,它们分别是我国首个海外轨道交通车辆“4S”店与铁路装备制造基地。为深度融入当地,这两家子公司每年都会举行不同形式的“公众开放日”。经过7年多的探索,“公众开放日”拉近了企业与社区之间的感情,来自中国的“神秘工厂”变身成了当地民众认可、喜爱、尊敬的“社区好邻居”。
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连续7年隆重举办OpenHouse主题活动,邀请客户、社区居民等相关方一起交流互动,既体验传统文化,如舞龙舞狮、中马美食分享等;又感受现代工业文明,如通过在安邦等三条主要线路沿站设立展台,举行有奖竞猜等活动,让乘客们实地体验中国铁路装备技术。
从2016年开始,马来西亚中车公司每年都会邀请政府官员、客户、院校师生、员工家属等当地民众,参加“公众开放日”品牌活动,邀请当地民众积极参与有关中国文化、中国中车等相关内容的有奖问答,请大家参观公司的厂房设施以及生产现场,“探秘”马来西亚动车组的研发、生产、调试全过程。
此外,这两家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了2014年当地水灾、2017年槟城特大暴雨的救灾工作,成为当时参与救灾最迅速、捐款最多的中资企业,获得了马来西亚各界的广泛好评,其中吉隆坡中车维保公司还荣获了马来西亚中资企业协会颁发的2017年度热心公益奖。
在多年的全球化经营中,中车株机积累了丰富的“出海”经验,周清和用“3、4、5”三个数字来总结概括:“3”指“三零三好”原则,即在全球化发展中坚持“零缺陷、质量好”“零投诉、服务好”“零距离、感情好”原则;“4”指“四种角色”,即在“走出去”过程中当好文化传译者、人才孵化器、产业推进器、社区好邻居;“5”指“五本经营模式”,即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
“只有按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之路会走得更好更稳,中国制造业才能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周清和说。
“制造强,则工业强;工业强,则实体强;实体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国家强。”周清和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关键,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实施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制定了制造强国战略及具体落实方案。周清和告诉记者,2015年至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中国中车,调研轨道交通装备业发展情况。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中车时特别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优势,乘势而为,做强做优做大。“我认为这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智能制造取得积极进展,高技术制造业加速发展,从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原因。”周清和说。
2016年,中车株机研发的磁浮列车在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线路(长沙磁浮快线)上运行;2019年4月10日,中车株机首台复兴号“绿巨人”在郑州发车;2020年3月,我国商用磁浮3.0版列车(新一代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磁悬浮列车)将下线,填补世界200公里时速磁浮列车的空白……周清和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引领下,以我国的轨道交通装备全行业为例,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研制与应用,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低速磁浮列车的研制与运营,实现了中国芯的“IGBT”、大功率超级电容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完全自主研制。
周清和表示,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我们将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