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2019-05-28 05:38刘达维
小康 2019年14期
关键词:富民村级村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清远市清城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推动“三农”工作、建设美丽乡村、助推富民强村的核心引领作用,探索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富民强村的新路子。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大方向

抓好基层党建就是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清城区把“党建强村、党建富民”理念根植乡村建设之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推动乡村振兴、富民强村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始终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抓教育强思想。清城区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等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推动新思想新理论入脑入心。开展 “不忘初心跟党走,担当作为讲奉献”“七一”系列活动和“弘扬改革精神,争当学习先锋”主题系列活动,以“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形式,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突出领导干部示范带动,2018年区四套班子领导到基层讲党课86场次,开展“第一书记”专题党课进支部、“党员领导领学带学督学”等活动12680多场次。深化“党校+高校”“本地+异地”“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培训科级领导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及普通党员等28300余人次。成立全市首个基层党校分教点(洲心党校分教点·正向课堂)和洲心“红船e线”智慧党课平台,打通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广泛凝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的共识,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抓基础强基层。实施“书记强筋壮骨工程”,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区镇“两级书记”挂点整顿,副科级“第一书记”驻村整顿,对重点难点村(社区)派驻 “法制副书记”重点整顿,工作队进驻整顿等,力促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转化提升。打造工业圈、商圈、住宅圈、农业圈“四圈式”党建做法,促进区域化党建从“盆景”变“风景”。建立以村级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各类组织为补充的“一核两基两纽带”组织体系,2018年新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共3家,成立全省首家森林旅游专业合作社,建成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站20家。

清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达维(左一)到橫荷街岗头村调研。

抓规范强支部。清城区大力实施达标创优工程,在农村开展“百个标准化组织创建”工程,优化设置村组两级党组织1710个,形成纵横结合的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健全完善村“两委”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规章制度,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健全村级党组织,通过加强村支部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带领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例如,石角镇石岐村党组织始终坚持把规范化建设抓在手上,在全市率先建成村、组两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并大力推进文化室建设,环村道路硬底化,休闲公园建设和雨污水分流工程,把全村12个村小组都打造成市、区级的美丽乡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持以人才队伍为关键,着力建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发展的一篇大文章,其关键就在于汇聚一批优秀人才,必须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清城区坚持以提升人才推动力为关键,以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建强农村党员队伍、培养农村技能人才为抓手,着力建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推行“头雁锻造”计划,选优配强156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落实“青苗培育工程”和“村推镇选县考察”制度,建立312人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创新实施“百村千组带头人培养工程”,跨级培育村组两级后备干部61人,选派1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中山市社区挂职锻炼1个月,与清职院合作开展学历提升班促264名村干部通过成人高考成为大学生等措施,抓党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以软弱涣散村、困难村为重点,全面排查村级党组织书记履职情况,及时撤换调整2名政治上不坚定、经济上不廉洁、能力上不胜任、工作上不尽职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落实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和村级“两委”班子成员培养帮带责任制度,为村级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实现乡村振兴培养了扎实的后备人才队伍。洲心街伦洲村党总支书记原来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街道党工委的培养下,逐步成长为带领伦洲村民发家致富的能手。在他的领导下,伦洲村民自动无偿让出10亩土地支持伦洲岛旅游事业的发展。

不断建强农村党员队伍。突出政治标准,规范发展党员程序,落实发展党员“村培镇管”制度,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开展农村党员实用技能培训,邀请专家学者、种养殖大户等传授农业生产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党员致富产业示范基地,实现集中发力、集群发展,引导农村党员争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遵纪守法的老实人、新风正气的引路人。引导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探索“党员+村民”带动发展模式,促进党员带头人发挥作用,带领村民实现新的跨越,实现乡村振兴。洲心街沥头村委会坑尾村党员代表梁建文,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关爱帮扶邻里、平息邻里纠纷、大力推动文化室和篮球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乡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注重培养农村技能人才。出台“凤聚清城”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推进“粤东西北乡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项目”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加大引进和培养农业农村人才力度。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依托区镇两级党校、173个远程教育站点等,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举办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30多场,培训1500多人次,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人才队伍。实施“农村能人”培养行动,大力实施“家庭能人”培养计划,着力培育“千名产业发展带头人”,选树“千户脱贫奔康示范户”,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

坚持以为民服务为理念,用心走好富民强村的实践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清城区在实践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理念,用心为民促增收、谋发展、办实事,在党建引领富民强村上做出一系列先行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富民强村的清城经验。

发挥优势为民促增收。目前,清城区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以机遇性收入为主,稳定性收入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清城区通过引导各村综合本地的基础条件、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理顺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和充分发挥清远特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布局谋划,探索清远旅游与特色美食相结合的发展方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和景观优势,鼓励村民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搞农家乐或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村民增加鸡、鹅、鸭、猪等特色养殖,通过公司+农户、清农电商等平台,培养和扶持一批农村种养殖能手,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例如,东城江埗村成立了江埗醇葡萄合作社,以葡萄种植、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休闲为主,统一购买、栽培和销售,提高多种水果的收购价格,实现市区多种水果的有效供给。引导各村级组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利用返还实业用地,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商业价值更高的产业,促进原有的土地资源增值。例如,凤城街道古城社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利用返还实业用地,参与汇博美居广场的建设,每年至少为社区带来260万元的收益,建设古城综合停车楼,为集体产生1.3亿元的效益,每年还可获得超400万元的物业租金等。石角镇塘头村推行“以地入股”壮大集体经济,其中塘头十二晚、十三晚村小组借助毗邻圩镇的地域优势,整村搬迁,通过整合原村址及周边200多亩的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商业开发搞商铺出租,2个村小组集体年固定收入达500万元,村民年分红翻五番。

飞来峡镇是清城区有名的冬瓜种植地,也是黑皮冬瓜之乡。图为瓜农们正在忙碌地采摘冬瓜。《冬瓜丰收(组照)》叶灿新/ 摄

改革创新为民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清城区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真正把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到思想和行动中,转变了过去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再只算经济账不算生态账、只算短期账不算长远账,而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通过开展农村党员培训工程、村(社区)书记轮训,广大党员干部的思路、眼界、能力显著提升,不再只守“一亩三分地”,而是结合清城实际,盘活闲置资产,创新发展项目,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富民强村之路。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郊村以工强村,以蔬菜、商贸富民。偏远地区以农业、渔业生产为主的村,通过整合利用村级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搞农产品加工。沿江靠山的发展民俗旅游、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如飞来峡镇就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编制出清城区首部乡村旅游概念性规划,每个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主题村,飞来峡镇铺背村打造“乡运·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村,樟洞村打造“乡音·世外桃源”主题村,牛仔架村打造“乡恋·田园回归”主题村。还有的利用当地美食、花海打造特色村庄,如华侨农场新华村是以越南菜农家乐为主题,龙埗村以千亩油菜花田为主题等,从较贫困村中开发旅游资源致富惠民。

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满意,是一切工作出发点,也是发展乡村振兴的根本宗旨。清城区在实践乡村振兴、推动富民强村的过程中,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富民作为最终落脚点,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剂,让群众得到最实在的优惠。虽然當前清城区部分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面对村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热切期望,一些村级党组织采取各种利民惠民的措施,尽力满足村民的需求。龙塘镇云路社区通过上级资金支持和村民自筹等方式投入近70万元,全面完成了巷道硬底化、污水暗渠化、绿化带、污水处理池等工作,使社区由脏、乱、差的外在形象变成环境优美、卫生整洁、尊老爱幼的新农村。源潭镇青龙村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利用集体资金,出资110万元帮助全村的群众参加农村医保,使村民人人有“医保”,对村里考上本科以上院校的学生给予奖励。横荷街横荷社区的额坑村民小组党支部在街道驻村民小组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向党员群众筹资6仟多元为党建阵地的建设添置音响设备及桌椅等,成立该村的广场舞健身队,开办“夏令营”“亲子课堂”,关注村中因病致贫,年迈生活困难老人、妇女、孤儿等生活困难人群,多渠道为她们争取帮助,让村小组党支部成为党群联系的连心桥,实现党和群众的零距离。(作者为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编辑/张玉荣

猜你喜欢
富民村级村民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富民,幸福如花绽放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茶果飘香 富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