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考量

2019-05-28 02:31韩小锐肖珈
中国港湾建设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工岛艺术美大桥

韩小锐,肖珈

(1.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71;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49)

0 引言

随着2018年1月1日大桥亮灯仪式的开启,伶仃洋上腾起的蛟龙——港珠澳大桥再次成为世人的焦点。这座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在创造了多项世界工程建设奇迹的同时,也诠释了工程美,尤其在人工岛工程建设上,更是集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人文美于一身。

1 工程与工程美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不仅孕育了璀璨丰富的中国工程文化,更锻造出一代又一代工程匠人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与建造智慧。工程建设发展直至今日,已不再满足于工程实施与工程构筑物功利实用性的实现,而逐步转向对美的追求。这是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程是人类以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造材料,通过运用一定的科学技术与美学“语汇”所开展的工程构筑物。概言之,工程是工程技术与审美艺术交织融合的产物。它作为客观存在的实用构造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空间领域与技术产品,以致它必将成为同人情感关系密切的审美对象,所以,任何人都会与工程进行审美关照。同时,工程也因其兼具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而彰显出生机与活力。

广义而言,工程美属于社会美的范围,是社会美的一个特殊范畴。工程美是美学在工程科学中的应用,是科技工程与美学的结合。其主要是将工程构筑物的实用要求与审美要求统一起来,是集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于一体,融合了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与人文美的科学。工程美学主要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探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的美学问题,工程作品的美学问题和工程作品与环境关系中的审美问题[1]。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建设意义重大,它是连接桥、隧的重要枢纽,作为交通中转衔接部分,两个人工岛还承担着其他重要功能。人工岛东岛是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和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且具有开放游客观景揽胜功能;西岛则以桥梁的养护服务及办公功能为主[2]。两座人工岛外观造型、内部功能等都具备着工程美学的研究价值,并在传统与创新、本土风格与国际特色、人文与自然间达成了美的平衡,作为超级工程,它将成为未来工程美学的审美典范。

2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特征

2.1 功能美

工程美学的最大特点是其工程的实用性,即功能美。自工业时代苏利约倡导的“功能主义”起,实用与美的融合就成为了工程的一个主要特征。但工程美与艺术美不同,相比于艺术美,它不能撇开其工程建筑实物的实用功能去追求纯粹的精神享受,它必须把物质与精神、功能与审美有机地统一起来[3]。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外观形式很顺眼的工程构筑物,使用起来也往往很方便、很顺手。很多工程构筑物,其功能正是依附在合理的形式结构上。也可以这么认为:工程审美设计的任务主要是为工程构筑物的功能寻找合适的形式结构。

港珠澳大桥的东、西人工岛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是实现海中桥隧转换的枢纽。同时,西人工岛主体建筑还是港珠澳大桥管理控制中心。岛上的建筑与附属设施的主要功能是隧道排风排烟、对高速公路进行养护,并兼顾着提供各行政机构的办公与商业旅游等综合服务。如此便捷的功能,对沉管隧道的安全保障、岛上综合设施运营是极为重要的。

岛上建筑功能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营运管理部分和隧道排风排烟设施部分。其中,营运管理部分是以人的活动为主,而隧道排风排烟设施部分是以设备的布置安放为主。为了能使两部分的建筑内容满足功能需求且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在建筑的结构上采用内外双层建筑的结构形式:隧道设备放置中间,营运管理用房环绕外侧布置,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有效防止了隧道排风排烟设备噪音在不同功能分区的传递[4]。内外双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风格,既有利于对人工岛上不同功能设施进行区域划分,最大限度发挥功能的便利性,便于对功能统一管理。同时,内外双层结构让人工岛空间更富多元性,空间上的规整格局也会让人产生审美快感。在功能美的影响下,工作人员能高效完成工作任务,驾驶员也能愉悦驶过人工岛隧道。

2.2 艺术美

工程无论大小,都应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而随着人们对美与精神上感受的不断追求,便通过工程外在造型与形式来满足人们的视觉等感官。为此,工程师还应赋予工程艺术美的属性。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东、西人工岛岛上建筑整体呈海上大邮轮造型,并遥相对开,与海中的景物、船只融合,同时呼应着全桥“珠联璧合”的整体设计理念。另外岛中的空间布局灵动变幻,展示了极简美学简朴大方的风格。因融入了骑楼、牌坊等南粤建筑形式,体现了粤港澳地区文化融合的特征。这样的艺术美造型设计既利于立足当代,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弘扬,又可以着眼未来,彰显现代中国恢宏雄伟的气势。

岛上内外柱廊同样显示出艺术美的韵味。外柱廊以其稳固的支撑方式为人工岛遮蔽了强光、大风,营造出一种静谧、温馨的环境,于此,其多柱复现,带有强烈的节奏与韵律,能与海水的灵动交相呼应。而内柱廊则含蓄、内敛,在内侧以简明的流畅线条铺陈,其设计风格与商业橱窗有效结合,让活泼的室内风景也不乏深沉,宁静。

工程的艺术美不仅体现在人工岛本身的造型设计,而且其附属的造型设计也为此增添了新意。岛上的菱形天窗(如图1所示)可谓是充满了工程师们的设计慧心。白天,菱形天窗将强烈的太阳光转换为柔光,当投射于室内,能享受着海上绚丽的光彩效应。而在傍晚,当岛上灯光开启,日月闪耀之际,菱形天窗又以其特殊的反射效应,让光彩呈现多重姿态,同时海水、天空、日月、灯光都在装点着人工岛,亦真亦幻,生动活泼,为伶仃洋再添一绝美的夜景。而七座菱形天窗会聚一起,直指天空,更有着“七星聚月”的美称。本就是一个绚烂的景观,又同时在白天、傍晚变换着不同景色,如此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一个工程呈现出生机活力,也凸显出工程的艺术美。

图1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上的“七星聚月”——菱形天窗Fig.1 Seven stars gathered around the moon—Diamond shaped skylight on the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artificial island project

2.3 生态美

生态美是现代工程美学的建设要求。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工程项目建设从材料到施工都遵循着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因而在工程美学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在审视自己所开展的客体工程时,无论是客体构筑物的直观美感还是心理欣赏,对所要完成的工程作品的美观感受都离不开其与所处环境的协调性,即生态美。

与生态自然和谐统一是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在设计、建设的重要理念。工程师们始终遵循着这一设计理念,从工程技术到工程管理,乃至于防护措施都体现出生态美。首先在工程技术上,岛隧工程首次应用了大直径钢圆筒深插快速成岛技术。不同于以往的围海造岛等传统建设人工岛的施工方式,它更利于减少对海底生物、海底环境的破坏,同时缩短工期、减少施工船只,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此外,挤密砂桩这一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幅度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而且减少开挖量,利于环保,充分保证了伶仃洋海域的水质,也为海中生物提供了优质的生存条件。

其次在工程管理上,维护海洋生态环境、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也是施工建设中重要一环,更是诠释生态美内涵的有力保证。因此,除了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作业制度、监管制度以外,在海上施工作业中采取实时监测,确保海洋内没有尾气、污水排放,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噪音,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干扰。同时在工程管理监管下,人工岛建设施工均采用最新的环保工艺与工程技术,应用绿色环保材料,有效减小施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因此在生态美理念的指导下,工程管理维系着人、自然、工程三者的和谐统一。

最后,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的生态美还体现在对于珍稀物种的保护。伶仃洋海域有着我国稀有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为了能有效保护中华白海豚,同时兼顾施工作业,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工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严格管控各类施工船只到减少海底挖泥作业,从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到减轻对白海豚造成的累积影响。工程的施工作业充分营造了对中华白海豚及其他底栖生物、渔业资源的生存环境,同时也将最大限度规避了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在人工岛游览区中,遥望海中出水跳跃的中华白海豚(如图2所示),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美的画面才是工程生态美最直接的体现。

图2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建设附近海域的中华白海豚Fig.2 Sousa chinensis in the sea area around the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artificial island

2.4 人文美

人文即人的文化或人的思想,指人精神能力和认识境界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动态过程。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塑造人、改造人、推进思想文化建设的功能。人文美是人文现象及其规律性的系统知识方面,其可使人心灵净化、视野拓展、精神振奋。

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异化”现象,为了能在客观工程建设与人类主观意向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加强工程建设实践与人文精神的对话。因而,工程美还须体现人文关怀,在工程实践中,须与人文精神之间互启、互用、互融,共同进步发展。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建设中充分蕴含着人文情怀。为了使人工岛工程成为粤港澳三地交流的载体,传递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历史,工程设计之初,工程师们实地走访了三地,并对其古老建筑、历史文化予以调研,最后采用了“柱廊、骑楼”这一绝佳设计来综合反映三地的历史资产。“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其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它是我国粤港澳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也曾为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通过借鉴骑楼的建筑风格,将这一文化印记铭刻在人工岛的工程建设中,既展现了粤港澳三地浓郁的骑楼文化气息,又烘托出三地合三为一,共同进步发展的态势。

除了将骑楼文化纳入人工岛工程建设中,人工岛工程在夜景设计上也传递着人文美,工程师们利用东西岛上的灯光展现出金文字体,两岛各书一字,合为“中华”(如图3所示)。“中华”的寓意既加深了中华儿女,尤其是侨民、侨胞对祖国母亲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书写出中国工程师攻坚克难,建设超级工程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展现着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盛景。

图3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上的“中华映伶仃”——金文灯景设计Fig.3 Zhonghua in concert with Lingdingyang—Bronze inscriptions lamp design on the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artificial island

3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的现代启示

3.1 工程是永恒的艺术

当前,工程建设正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产空间。工程带给人们物质财富前所未有的空前繁荣,深刻影响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乃至于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它既是时代永远的丰碑,同时也是永恒的艺术。而美,已成为当今工程师们追求的主要工程建设理念之一。因此,工程建设中应始终将工程美学纳入重要一环,并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善用与实现美的机能。若缺乏工程美学,工程则将成为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毫无生气。

工程建设应与美学紧密相连,并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交融,为工程建设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创造力、生命力,也有助于工程美学视角的进一步拓新。同时,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必定会与审美关联起来,因此应理性考量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所体现的工程美学。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综合体现了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人文美,展示出对经济、文化、生态、人文等多方面并重的多元化模式,为未来工程建设及工程美学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视角与范式。

3.2 追求和谐统一的“天人共美”

人与人、人与工程、人与自然、工程与人在未来应是追求于和谐统一的“天人共美”。一方面,人要根据自然生态法则、审美价值取向,通过自身价值不断创造完美工程;另一方面,人生活于其间的世界也需不断在工程的映衬下完善自然美,体现艺术美;在“天人共美”和谐统一下,厘清工程、人、自然的三方关系,从而使工程更美,更富生命力。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程美学考量对未来工程建设发展具有启迪意义,也同样对我国未来工程技术创新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借助工程美学的导向作用,将工程美学的特征融入于工程建设过程中,重新对工程中所体现的功能美、艺术美、生态美及人文美进行全面审视与系统研究,释放工程美学研究与开发的动力,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美的参考与美学理论支撑。并在工程建设实用目标、功利评价、审美价值中实现良好平衡,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社会。

猜你喜欢
人工岛艺术美大桥
人工岛建设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种瓜得瓜,种岛得岛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极端天气下人工岛对海滩动力地貌的影响
数鸭子
多源遥感卫星展示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
港珠澳大桥通行全攻略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