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利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450008)
支气管哮喘为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是因机体对抗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发的一种以气道反应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多发生于凌晨或夜间,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1]。目前,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多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主,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但其长期、大量应用易并发骨质疏松、肺部及口咽部感染等,影响治疗效果[2-3]。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得到一定应用,且已被初步证实安全有效。天灸疗法为传统灸法之一,可直接作用于疾病相关穴位,使局部潮红、充血、起疱,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健脾益肺汤具有健脾益气、扶正固本、培补正气之功效。本研究选取88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分析健脾益肺汤联合天灸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河南省中医院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88例,均符合《小儿哮喘中医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4],患者均处于缓解期,排除3个月内接受糖皮质激素、白三烯抑制剂治疗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14岁,平均(6.87±2.14)岁;病程0.7~5年,平均(3.26±1.32)年。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13岁,平均(6.92±2.21)岁;病程0.8~6年,平均(3.34±1.25)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两组患者病程、年龄及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注册证号H20090241)治疗,每次50μg,每日2次。连续治疗3个月。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天灸疗法联合健脾益肺汤治疗。①天灸疗法:第1组取穴为志室、胃俞、肺俞、大杼、大椎、膻中、廉泉,第2组为脾俞、督俞、膏肓、风门、陶道、膻中、廉泉;第3组为中脘、肾俞、心俞、厥阴俞、定喘、膻中、廉泉。取延胡索、甘遂、细辛、芥子以1∶1∶1∶4研磨为粉末,以姜汁调和制成药饼(1 cm×1 cm×1 cm),将少量麝香加入药饼。每次取1组穴位,3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30~60 min,每10 d贴敷1次。②健脾益肺汤组方:黄芪15 g,麦冬10 g,白术10 g,党参片10 g,五味子6 g,防风6 g,甘草片3 g,大枣3枚,水煎温服,每日1剂,每日2次。连续治疗3个月。
3.1 观察指标 ①肺功能指标: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测定并比较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②治疗前、疗程结束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5]。临床治愈:哮喘症状完全消失,无须任何平喘药物;好转:哮喘发作明显减轻,但仍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缓解喘息;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EF、FEV1、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PEF、FEV1、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
(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109/L
表2 两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109/L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
(3)治疗效果比较 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93.1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3.64%、72.7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例(%)]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可逆性、弥漫性阻塞及气道高反应性,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6]。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且无特效药及特效疗法,临床治疗该病多以缓解气道炎症为主,治疗药物包括抗免疫球蛋白E抗体、缓释茶碱、白三烯调节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但无法逆转或治疗哮喘,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7]。因此,积极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尤为关键。
近年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属“哮病”“肺病喘咳”等范畴,小儿肺脏娇嫩,脾肾不足,脾、肾、肺功能失调致使痰饮形成,外邪侵袭,引动伏痰留饮,气因痰阻,痰因气升,相互搏结,致使气道阻塞,气机升降不利,气息喘促,表现为邪实之证,反复发作,气阴损耗,致使脾、肾、肺进一步受损,哮喘缓解期多表现为脾肾肺气虚。根据“急治标,缓治本”的原则,本研究采用健脾益肺汤、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效果颇为显著。健脾益肺汤为健脾益肺、化湿通窍之良药,方中防风、黄芪、党参共为君药,具有扶正固表、健脾补气功效;白术为臣药,可补脾助气血之源,使气血旺、卫外固;麦冬滋养肺阴,五味子收敛肺气,气阴双补共为佐药;甘草、大枣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由整体入手,共奏健脾益气、扶正固本之功效,以培补正气,抵御邪气入侵。现代药理学证实,五味子、黄芪、甘草、党参等中药具有抗过敏、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效[8]。中医疗法除药物内服外,还包括穴位贴敷、针灸、针刺等外治法。穴位贴敷可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过敏状态,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可促进渗出物吸收,解除支气管痉挛,达到平喘的效果。三伏天灸疗法为中医特色疗法,根据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天人相应原理,敷以中药。方中延胡索活血理气,散瘀;甘遂可泻水积,破积聚;细辛解表散寒,温肺化饮;芥子温中散寒,利气化痰,通络;生姜散寒发表,开痰。诸药合用,发挥祛痰平喘、温肺行气功效。现代药理学证实,天灸疗法可温阳利气,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脾补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效防止支气管哮喘[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程结束后PEF、FEV1、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且疗程结束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健脾益肺汤、天灸疗法联合应用,作用协同补充,共奏祛痰平喘、温肺行气、健脾益气、扶正固本功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联合采用健脾益肺汤、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可明显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