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娇
【摘 要】《竹取物语》和“嫦娥奔月”作为各自民族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这两部故事在很多方面颇为相似,而且其中都提及了“月”。本文以“月”为切入点,分析两部神话传说中“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关键词】竹取物语;嫦娥奔月;月
中图分类号:I276.3;I1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233-01
《竹取物语》成立于平安时代初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物语。“嫦娥奔月”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这两个故事之间虽极为相似,但是受日本和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两个神话故事又有所差异。本文主要分析两部神话故事中“月”的异同点。
一、中国和日本的“月”
(一)中国的“月”。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月”有着特别的情结。作家们更是对“月”情有独钟。关于“月”的文学佳作可谓是数不胜数。追本溯源,中国早从《诗经》开始咏叹月亮。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再到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些诗赋至今仍然广为传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具有独特的内涵。古人经常借“月”咏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抒发对爱人的相思等。现在,仍然保留着在中秋佳节,亲人团聚并吃月饼赏月的习俗。
(二)日本的“月”。日本也是同樣。从万叶时代开始,日本人就借用“月”表达自己细腻丰富的情感。在日语中,关于月盈月亏的形状、月亮的亮度、时间、位置,都有不同的描绘词语,从中可以窥探出日本人对于月亮的喜爱。以“月”为题材的文学诗词也数量颇丰。夏目漱石曾经用“今晚的月色真美”,隐晦地表达男孩对女孩的告白,堪称经典。在日本,每年的旧历8月15日,仍然传承举办赏月宴的风俗习惯。
二、《竹取物语》和“嫦娥奔月”中的“月”
(一)相同点
1.寂寥却永生的月宫
中国典籍《淮南子》第6卷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从以上史籍来看,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喝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拿到的长生不老之药,一个人飞向了月宫。但是月宫(广寒宫)孤寂,尝试了各种方法想要重新回到人间。众所周知,月宫是永生的,是神仙生活的世界,被大家所向往。但是,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嫦娥却很寂寞,念及凡间的人和爱情。由此可见,月宫虽然能永生,但却是孤寂的。
《竹取物语》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辉夜姬说:“月都之上也有我的父母。此次重返月宫我并不感到开心,只有无限悲伤,即便如此,却不能天随人愿。”并且也提到了“不死之药”。此前,辉夜姬因为在月都犯了错误,便让她降生到凡间。现在,辉夜姬长久以来与竹翁夫妇生活在一起,被两位当成亲生女儿一样宠爱。如今,虽然月都的父母前来迎接自己,但是辉夜姬并不想回到月都。凡间的温情、竹翁夫妇的宠爱与月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了月都虽是永生的却很孤寂。
2.十五夜的“月”
“嫦娥奔月”之中这样记载:“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每年八月十五的夜里,嫦娥回到凡间,与丈夫后羿团聚,并且在第二天天亮之前返回月宫。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便在这一天在月下摆上美食,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
《竹取物语》中记载着:“在十五之夜,辉夜姬和前来迎接自己的天人们一起升天,回到了月都。” “嫦娥奔月”的传说远远早于《竹取物语》的成书时间,而且从人物形象、情节的设置,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学者们认为,中国的“嫦娥奔月”传说传到日本后,被日本民族所接受,但同时,在独特的日本文化下,“嫦娥奔月”的故事又进行了演变。
(二)不同点
《竹取物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就这样,皇帝和辉夜姬相互安慰,三年过去了。从那年的春天伊始起,辉夜姬望着皎洁的月亮,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有人阻止辉夜姬说“望月是不吉利的”,即便如此,辉夜姬还是偷偷地望着月亮痛哭流涕。从此处可以看出,在古代,日本人将望月视为一种不吉利的表现,望月被当成是一种禁忌。渡边秀夫在研究中指出,在古代的日本,月亮与天皇密切相关。而且,由于人们惧怕发光发亮的东西,所以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因此,望月开始被当成是一种禁忌。
“嫦娥奔月”的故事中,嫦娥升入月宫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在院子里都为善良的嫦娥摆上她喜欢吃的东西,遥遥望着月亮替她祈福。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从《静夜思》《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水调歌头·明夜几时有》的歌词诗赋,都可以看出中国的古人对于月亮的情怀,古人们常常借“望月”来叙事、抒怀 、咏人。
从这一点来看,古代,中日两国对于“望月”又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竹取物语》和“嫦娥奔月”都是两国著名的神话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关于“月”的概念,两部神话传说中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不同文化对于文学作品、神话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小林保治,刘瑞芝.日本古典文学读本[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pp.18-21.
[2]袁珂.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pp.234.
[3]曹仪婕.论竹取物语的奔月情节[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15:pp.27-29.
[4]李海蓉.中日“奔月”神话比较研究——通过与中国嫦娥奔月传说的比较看《竹取物语》[J].文学语言学研究考试周刊,2009:pp.6-7.
[5]渡辺秀夫.詩歌の森[M].大修館書店,1995:pp.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