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轶男
【摘 要】儿童教育戏剧指的就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应用戏剧方法和戏剧元素,使儿童可以在戏剧实践中达到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目的。儿童教育戏剧在中小学教学活动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儿童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因此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儿童教育戏剧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将其灵活的应用在学生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关键词】儿童教育戏剧;美育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156-02
儿童教育戏剧具有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征,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儿童教育戏剧课程的魅力在于使学生在戏剧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通过戏剧推开美育之窗,使学生在感受戏剧之美的同时感受生活之美。
一、概述儿童教育戏剧
戏剧作为一项融合文学、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美艺术的美学工程。从广义视角来说,儿童教育戏剧具有通识性特征,就是对青少年儿童及大众开展的,把戏剧元素融入普通教育過程中,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及青少年儿童综合能力为主的一种方法。儿童教育戏剧就是一种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认知社会、剧场艺术等方面能力的教育。戏剧则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及其教学媒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学中传授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学科知识,也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创作力,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沟通及其表达能力。由此表明,儿童教育戏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儿童教育戏剧理念更偏向于人格和美感教育,重视教育过程,自学生本位出发,重视开展生活经验与实践创造的学习。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儿童教育戏剧,促使学生参与一些戏剧活动中,提升他们的文化品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儿童教育戏剧在中小学美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儿童教育戏剧兼备文学、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等艺术的核心元素,集中了导演、编剧、演员、音响效果、美术设计等专业人才,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形象是一种将视觉和听觉、时间和空间、直观和想象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复合成像,并且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成像,因此学生在欣赏儿童教育戏剧时可以同时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其对于学生的美育引导教育是全方位的、综合的、深层次的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
(二)净化学生的心灵。儿童教育戏剧可以使学生获得较为强烈的审美感受,这主要是因为儿童教育戏剧借助听觉、视觉使学生直接的感受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动作,进而可以体会到蕴藏在其背后的深刻内容。儿童戏剧艺术所引起的学生的情感共鸣,虽然没有小说那样深刻,但是其对于学生内心震撼的程度是非常高[1]。冲突是戏剧的关键,在有限的时空中通过矛盾冲突引导故事走向,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恐惧”“怜悯”等情感,而这些情感将引导学生消除内心深处的低劣卑下的情感,向往伟大、高尚的精神,进而使心灵得以净化。
三、儿童教育戏剧在中小学美育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一)增设戏剧课程,建立戏剧课程体系。中小学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安排情况,增设戏剧课程,将其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范畴中,同时将戏剧课程与校本课程进行适当的融合。中小学戏剧课程包含的教学内容很多,如音乐创作、剧本创作、服装设计、作品排演等,根据学生学段和课程内容的不同,构建戏剧兴趣小组和戏剧社团,分组分方向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优化设成设置方案,同时未修订戏剧课程教学大纲提供依据,逐渐创建具有特色的戏剧课程体系。
(二)聘请优秀戏剧专家进校指导。学校可以听过戏剧社团推动戏剧进校园计划的有效展开,建立戏剧社团的运行章程,设计各个必要的部门,如排演部、宣传部、服装道具部等,明确活动分工,使戏剧社团可以在中小学顺利展开。同时为了促进戏剧社团的发展,聘请戏剧艺术家、专家等进校为中小学的儿童教育戏剧教学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规划[2]。如课本剧《神笔马良》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将剧中马良等的前后活动进行精心的编排。
(三)组织学生参与到原创戏剧中。儿童教育戏剧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戏剧表演水平,促使学生的素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授,将戏剧教育用于相关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环节实现自我监督和修正。除要对现有的戏剧进行重新的演绎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编制原创戏剧作品,进而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促进学生共同参与到原创戏剧的编制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发现编创戏剧的趣味,如在编创《花木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解读进行剧本创作,选择合适的歌曲旋律对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进行烘托,在排演剧本的亲身体验中,使学生感受到戏剧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进行剧本创编时,如何创作出具有特色的,学生可以胜任的剧本十分重要[3]。现有剧本是经过历史时间检验的,其价值不容置疑,但是这些剧本可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比较远,学生可能无法从中获得较为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可以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课本为素材进行剧本创编,还可以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为素材进行创编,培养戏剧创编的多项思考,一旦思路被打开,学生将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剧本素材。
(四)巧用儿童教育戏剧培养学生审美精神。审美精神最高层面就是人内心真正的自由和谐,即:人与自然及社会、人与人、人自身身心的和谐,也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状态。理想状态下的审美精要要求隔热具有一个“美”的心灵。心灵美要求个体日常重视参与审美活动,从而修养身心,提升自身的审美素质,把外在美转化成为内在美。儿童教育戏剧就是运用戏剧这种艺术,帮众中小学生在复杂的冲突中寻找美的和谐。从教育形式上来说,传统教育中教师通常会将冲突、消极、负面等词汇联系起来,常常担心学生与同学、家长或者任课教师出现冲突,但在戏剧教育中上述看法有点杞人忧天。儿童教育戏剧就是巧妙的使用“冲突”,把学人带入不同角色的冲突情境中,促使其真正意义上体验各种情感变化,并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运用“美”的心灵有效解决冲突。学生积极体验各类冲突,包含打架、恐吓、说谎等负面内容带来的不美感觉。应对这些冲突时,学生大多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解决,例如:会用水或火消灭蚂蚁等,在美育教育中引入儿童教育戏剧,学生使用的解决问题方法却有所不同。在儿童教育戏剧视野内,教师可以学生明确美的“和谐”并未一味的否定邪恶,而是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善良、德行,促使其由消极走向积极,从恶走向善。例如:污染水原的人就一定得被毒死吗?难倒不能让他感受自己所作所为给自身带来危害,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吗?只有如此,那些不美的一面才会逐渐从学生的视野中消失,重新赋予善恶、美丑等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
(五)营造良好的戏剧文化氛围。在中小学美育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学演精品剧目,在全校范围内创设良好的戏剧文化氛围。随着戏剧特色教育日益开展,中小学美育教育中可尝试表演各类戏剧剧目。例如:组织小学生参与全英文音乐剧目《公主与豌豆》的演出,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可以表演经典话剧《茶馆》的片段,在这些戏剧教育中不断尝试和创新,带领中小学生一步步走向戏剧的殿堂。在上述作品演出时,所有学生均将自己认知自然而然的展现和表达出来,促使学生的天性、纯真得到进一步释放,展现出人类的真、善、美。与此同时,戏剧自身也代表着不同的内涵,中小学生在了解戏剧情节、演绎的故事过程中,这些学者均获得关于世界知识,并感受对于生命价值的肯定,增强自身的美感。从情感调动方面分析,学生在表演中塑造的 各类角色,总体来说,大致简单分为正面和反面角色。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欣赏和表演戏剧的审美体验中,手中欣然接受正面角色,在这些角色身上受到真诚、善良、美好等正能量的洗礼。正面角色作为广大人民心中善的一面,号召更多的受众坚持正义,促使其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反面人物的演绎,则让学生对于假、丑、恶等不良行为产生抗拒信息,促使他们在心中时刻保持警钟长鸣。总研制,惩恶扬善依然是戏剧教育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开展美育教育期望的效果。
(六)拓展学生戏剧教育途径。对中小学生开展戏剧教育途径来自于多个渠道,一方面,开展学科教育,即:开展戏剧艺术类课,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戏剧活动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欣赏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美育教育中,开展渗透戏剧教育,也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織建立一些课外兴趣小组,利用课外实践举办各类活动,促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校也可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对于提升参与积极性,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戏剧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内省,学习如何做配角,做主角不可以骄傲;了解如何做出一件事情的分工,了解到每一个角色均非常重要。同时,在中小学美育中应用儿童教育戏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我约束能力、表达力,这是多美直接、有效的教育,比空喊美育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广受认可的教育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小学应当重视儿童教育戏剧在学生美育中的重要价值,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戏剧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戏剧活动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煜辉,顾竹盈.儿童教育戏剧的可能性:概念、实践、理念[J].美育学刊,2016,7(3):48-53.
[2]周益民.戏剧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专访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导演杨成[J]. 今日教育,2017,(3):70-72.
[3]胡佳莹.尤金·奥尼尔的审美教育思想及其戏剧实践[J].艺术教育,2017,(15):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