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因此对于汉语国际教师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是我国对于汉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及输出却跟不上需求的步伐,这是我国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所以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迫在眉睫。而在国内外都取得过显著成果的分流教育模式恰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分流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汉语热”持续增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无论在招生数量上还是开设专业的学校数量上都大幅增加,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对于优秀汉语国际教师的需求量,反观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与我国汉语国际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关系。如何能够将人才培养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下将对于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状
据国家统计,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目前已经达到了1.5亿,并将持续每年快速增长。这意味着,目前全球汉语教师的缺口量达到了500万人以上。而根据2018年我国103份就业数据分析显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所有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856;在文学7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72;在中国语言文学类7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4。国内外对于优秀汉语教师的迫切需求与专业毕业生情况形成强烈反差。这很大程度是源于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目前我国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同小异,且理念陈旧,缺乏针对性。学生基本是“样样通,样样松”,看起来学了很多,但是到头来似乎又什么都没学好。等到就业的时候,发现所需要的知识无法有针对性的满足工作需求。
(二)缺乏可供学生实践的具体实施办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基本都是空白,而且也没有充分利用微格实训室,造成学生只是“纸上谈兵”,实践能力较弱。
(三)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是基础英语、英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通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国外汉学研究、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但是专业核心课不够突出,而非核心层次的科目又很多。
二、解决办法
就目前全球整体发展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是符合时代进步的选择。在德国、新加坡、我国台湾都取得了很好效果的分流教育模式正可以较为有效的解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国家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将分流教育理念很好的应用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当中,就是将机会平等和适应性教育的口号转为可行。
(一)分流教育。分流教育制度基于被教育者禀赋资质不同的承认,认为教育制度应该通过差异化的设计,让不同成绩的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因材施教而获得提升的机会。分流教育模式的策略是将分流教育以渐进式且最接近自然分流方式完成,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对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很好的启发。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稳中求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或者全部照搬。教育工作者要清晰的认识到,目前我国实行的进入大学后的分专业只是分流教育的第一步,距离分流教育的核心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1.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合理分析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业需求及实际情况,可以依此并根据学生本人意愿在经过一年的专业课学习之后,进行分流培养。可以分为对外汉语教师方向、国内语文教师方向、研究生方向、公务员事业编方向等。
2.课程设置上针对性更强。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同时在选择教材上不仅要择优而且要考虑到专业教材目前不够全面丰富的实际情况,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
3.加大实践基地建設。可以与国外有需求的学校建立友好关系,让学生走出去;可以在国内高校之间建立观摩“桥梁”,让学生积累经验。同时,加大高校对于微格实训室的投入和使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提高师资力量。分流教育的落实,需要任课教师专业性、针对性的授课,所以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鼓励教师再学习,加大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意义
总的来说,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的提出,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迎合了推广汉语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同时满足了汉语教育事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解决了供求不平衡,以及专业目标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春风.分流教育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05):18-20.
[2] 张海波,翟冠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分流培养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01):96-99.
[3] 钟奇峰.新加坡分流教育体制及改革措施[J].池州学院学报,2008(10):141-142.
[4] 孙建立.试论公安院校高教分流教育特征及其教改方向[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120-122.
作者简介:程芳颖(1986- )女,汉族,助教,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