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农村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2019-05-27 10:33王晓瑜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7期
关键词:农村发展新模式互联网金融

王晓瑜

摘要:当下农村产品附加值低,生产分散,且农村发展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相对较少,因此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模式创立农村内置金融社至关重要。文章从农村发展现状、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展开分析,得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农村发展的新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发展;新模式

一、现状

(一)劳动力因素

传统的简单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农民的日常物质需要,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且多数靠出卖体力换取不稳定收入,同时从业又有很大盲目性、季节性和风险性。而剩下的多是受体力及教育约束的妇孺和老年劳动力,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较差,新农业科技基本难以接受,仍然是传统的落后农业模式。这种逐渐恶化的趋势使得农业无法获得大发展,农民也无法真正致富。

(二)规模因素

现阶段大部分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品种较少,缺乏农业生产组织或企业带动,未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农村加工企业不足,产业链短,市场约束大,回报率低。虽然农民希望通过管理良好的农业和种植项目来赚钱,但大多数农民的发展思路仍然保守。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资金的严重不足造成一些福利事业、公共设施等事业难以为继。

(三)资金因素

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愿在农村设立网点,因为网点设立的成本太高。但是农民恰恰需要资金来开展创新的农业项目。由于体制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各项服务没有到位。这种资金供需方的不匹配阻碍 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风险保障因素

农民自主创业往往需要自身承担所有风险,农业项目大多前期投入多而回报期长,众多不确定因素带来潜在的风险损失使得分散经营下的农户望而却步。并且在这个阶段,农业保险的发展还不完善。

二、制约因素

(一)金融服务

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不能受制于目前落后的金融发展状况。农村金融服务价格偏高,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较少。落后的金融服务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

(二)基础建设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农村支付体系方面,机具普及率不高,尤其是农村信用体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具体而言,一是信息收集困难,农民缺乏财务知识,大多数人使用私人贷款筹集资金;二是信用意识普遍淡薄,征信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农户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加大了农村经济主体融资交易成本和金融信贷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

农村小微金融机构指标恶化,难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农村小微金融机构资产快速扩张但风险把控能力不足,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良贷款率增大,信贷风险逐步暴露。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产负债结构,特别是贷款定价能力难以应对利率市场的波动。

三、方案设计

(一)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主要是农村里缺少资金,资金用途主要是用于农业发展的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农民、商户、企业等。

当前农业发展分散化,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农民的生活需求。而集约化的农业发展又呈现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特点。

(二)产品概述

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形式创立农业发展合作社,将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各个农户以土地的市值或者自有资金进行出资建立资金池。合作社负责统筹资金和土地。一部分土地为合作社专用,下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车间以及合作社农家乐,另一部分土地以网络平台社会招标的方式租给社会劳动者,并在社会劳动者前期开发土地需要资金时提供贷款,获得贷款红利,并通过合作社 p2p网贷平台对他们销售农业保险等相关金融产品。而对于合作社的专用土地,录入数据库,利用互联网监控使用情况,充分统筹调配,供给资金,发现循环经济。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相关农副产品一部分作为原料给加工车间或者农家乐,另一部分直接通过网络销售平台进行销售,所有深加工的产品均在网络销售平台进行销售。充分发挥合作社对资金的吸纳功能,在资金储备量不足时,积极进行社會融资,在资金储备量相对充足时可以适时发放社会贷款。融资放贷情况及时录入数据库,完全公开透明。在每一个会计季度末,由合作社统一清算,收取租户租金,为参加融资的农户按照出租比例支付红利。

(三)方案设计

1. 成立农业发展合作社

(1)由本村村民共同出资,设立农业发展合作社,村民可以资金或土地等资产入股,在年底享受分红。

(2)成立股东会,对重大决策事项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或临时大会表决;在持股村民中选出董事会,管理所有资源,对重要的经营计划、人事调整、制度建设等由董事会决策;在剩余持股村民和其他村民中选出监事会,监督合作社的运营;在董事会中选出经理和主要管理人员,其他村民中招募工作人员,进行合作社日常经营管理,执行董事会决议。

(3)集中所有可利用土地资源。

2. 业务开展

一部分土地为合作社专用,下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车间、合作社农家乐;另一部分土地以网络平台社会招标的方式承包给社会劳动者。

(1)合作社直营业务。合作社出资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特色农业,并直接管理,盈亏自负。直营业务项目须进行风险评估并经董事会讨论通过。

(2)外租、招标业务。将可外租资源(土地、设备等)和招标项目信息在合作社网络平台发布,当地人可根据需要选择租用资源或承包项目,承包者交纳租金,也可给予合作社项目分成。

如果承包商缺乏项目资金,可以从合作p2p平台申请贷款,使用土地和房屋作为抵押,合作社应对承包人开展项目提供风险测控,对于风险较大者应经过董事会表决通过,并有专业人士给出指导意见,提供技术顾问。

合作社网络平台可向承包人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3)其他业务。合作社可将直营业务产品在网络平台销售,开展电商业务,项目成熟者吸引外资。

利用大数据整合所有农户和项目信息,为不同类生产者提供选择性的资源互补,形成循环经济。(如农家乐通过网络平台从不同的果园中选择合适条件的农户为自己提供水果)

具体如图1所示。

3. 风险控制

(1)聘请专业人士对合作社直营业务进行风险测算和控制,严格遵循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表决制度。

(2)整合农户资产和项目信息大数据,建立信用评估制度,信用信息记入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级和差别化利率定价机制。

(3)对单一项目贷款总额和总贷款额与资本净额比例严格把控,担保人和被担保人应根据信用档案严格审核,贷款担保额应根据信用等级确定,涉及重大支出的决议应经董事会表决通过。

(4)提高董事会、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开展培训提升农村整理劳动力素质,为农户提供专业顾问,减少因知识匮乏而造成的投资失误和风险损失。

四、可行性分析

(一)统筹兼顾性

合作社可以统筹合作社下属所有土地以及自有资金,统筹兼顾,极大的增加了策略的实施性和灵活性。

(二)资金融通性

合作社根据自身需要吸纳资金,不仅增加了额外放贷收入,而且对于自有资金的融通有重要意义。

(三)金融创新性

将互联网金融科技与农村发展相结合,谱写了一曲互联网金融农村发展的新乐章。

(四)技术服务

合作社可对下属产业及承包项目农户提供技术顾问和风险测控,解决了劳动力素质不够的问题,减少风险损失。

(五)解决就业

平台业务众多且互相联系甚密,可吸引人才回流,提升整体劳动力素质。

(六)降低成本

互聯网金融和农村产业结合起来解决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并且过程更加快速。

(七)整合大数据

以进行信用评估,为合作社提高风险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姣.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8(09).

[2]刘威.商业银行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分析[J].中国金融电脑,2018(07).

[3]岳喜优.互联网金融支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探讨[J].河北金融,2018(10).

[4]于玲燕.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2018(06).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农村发展新模式互联网金融
当代中国农村政治发展和社会治理研究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