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从默默无闻的“备胎”,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华为海思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企业品牌。
美国时间5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进入紧急状态,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企业所生产的电信设备。
随后,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表声明称,将华为及其70个关联企业列入美方“实体清单”,禁止华为在未经美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从美国企业获得元器件和相关技术。
在美国商务部的消息发出后的几个小时,华为官方在内部论坛上发出了第一份声明,称“华为反对BIS的决定,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华为将尽快就此事寻求救济和解决方案,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响。”
而作为华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导体总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员工的内部信中称,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兑现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以确保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
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关键领域的国产化成为竞争的焦点,国家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将加速自主可控产业链的成长。
5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给华为及其合作伙伴90天的临时许可,该发布称,临时性的这种安排,是为了“给相关部门和公司提供进行调整的时间”。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采访时回应称,美国的90天临时执照对华为没有多大意义,华为已经做好了准备。
华为事件再次敲响“自主可控”警钟。大国博弈的时代背景下,关键领域的国产化成为竞争的焦点,国家自上而下的产业政策将加速自主可控产业链的成长。
从限制销售来看,美洲市场在华为的营收中仅占约7%。到目前为止,只有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响应美国抵制华为的号召。从限制购买来看,华为在最基础的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均已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研自产能力。此外,据彭博社称,华为从美国供应商那里囤积芯片至少可以使用3个月。
中美贸易摩擦其中一部分分歧和矛盾来自于产业链的碰撞和角逐,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以及群体对华为事件的反思,将更加笃定政府发展关键核心产业的决心,形成国内企业科技自立的意识,核心科技领域的国产化替代之路成为必然。
一系列事件虽然对华为出货将有一定不利影响,但短期来看,对华为本身和通信行业压力不大,影响预计可控。中期来看,如果制裁持续,在华为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风险与挑战,业务本身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华为作为产业中最大设备商,这种压力也会传导到运营商和产业链上下游。
而从长期来看,一系列事件将可能给华为产业链带来较大变革,国产化替代是未来长期性的确定趋势。过去国内芯片器件厂商,由于技术相对落后,性价比差,无法获得设备公司的订单,也就无法走上以销促产、以产促研的良性循环。通过这一轮替代,有望迎头赶上。同时国内政策上也不会在中美的5G竞赛中减慢脚步,依旧会大力支持。所以行业长期向好的逻辑不变,而上游器件、芯片更有可能在这一轮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受益。
国金证券预计,华为营收将在2025年左右从2018年的过千亿美元增至3000亿美元,给供应链公司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从结构上看,相对封闭的、华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传统运营商业务占比将下滑至20%左右,而更多依赖合作伙伴价值共创的智能终端、云计算、安防、 车联网等业务占比将持续提升;同时,华为对生态和合作伙伴的态度也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采购战略从价格采购和价值采购向战略采购转型。
华泰证券表示,华为堪称国内制造业的楷模,其崛起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华为于1987年在深圳成立,此后数十年,华为逐渐从世界诸多电子通信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通信设备公司。
根据财报披露,华为2018年年报营收为10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华为首次全年销售超过1000亿美元,也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收入破千亿美元的硬件公司。对比三星电子2018年营收2191亿美元,苹果公司2656亿美元,当前华为已经逐步成长为全球性的制造业公司,其收入规模已经大致相当于40%的苹果公司,或者50%的三星电子。
华为从成立到现在正好走过32年的历程,其战略不断在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而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也在追随着战略进行优化,从而始终都能让华为处于一个发展的进程中,发展至今,华为在公司治理、技术研发、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成为国内制造业的楷模。
根据华为官网披露,华为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成立到1995年;第二个阶段是从1996年到2003年;第三个阶段是从2004年到2012年;第四个阶段是从2013年至今。
其中,第一个阶段的主题是活下去。1987年,任正非与五位合伙人共同出资两万元成立了华为公司。在这一时期,华为在产品开发战略上主要采取的是跟随战略。从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到1995年时,华为公司的营业额已经达到15亿元。
第二个阶段的主题是走出混沌。在此阶段,华为逐渐的从集中化战略转向横向一体化战略,从单一研发生产销售程控交换机产品逐渐进入到移动通信、传输等多类产品领域,战略也开始朝着多元化方面发展,从而成为一个能提供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的公司。华为在经过2000年到2002年的停滞后,在2003年又获得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销售规模首次突破300亿元的关口。
第三个阶段是走向全球化。华为基本上每年仍然以超过40%的速度在增长。到了2012年,其销售额已经超过2000亿元,达到了2202亿元,员工人数也从2004年的3萬人,发展到2012年的13.8万人。到2012年华为已经超越所有竞争对手,包括其最大的竞争对手爱立信,正式成为该行业的老大,公司也完全成为了一家跨国的大企业,其海外销售占比已经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