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娟
(西安交通大学 法学院,西安 710049)
2018年3月以来,中美之间贸易摩擦频繁,美国政府宣称根据“301调查”结果拟对来自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中国随后宣布对美国部分进口商品征收对等关税,至此,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2018年年4月3日,美国正式提出对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并于6月15日公布了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国随即于6月16日宣布对自美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到7月6日,美国正式对第一批清单价值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8月23日开始,美国又对第二批清单上价值16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对进口美国的商品对等加征关税[1]。此后,美国又于9月24日宣布了2 000亿美元的征税清单,我国商务部也明确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于同日发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以澄清中美经贸关系的事实,并阐明中国对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立场。
其实中美贸易争端一直不断,近些年来,美国单方面挑起过一系列贸易摩擦,不断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乘用车轮胎、光伏电池、铝箔等商品采取关税措施,使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蒙上了层层阴影。直至今年,特朗普不顾世贸组织规则,执意挑起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掀起了新一轮的贸易战。此次的贸易战,美国对中国的征税领域主要涉及高性能医疗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产品、高铁装备等,而中国对美国的反击领域则主要包括大豆、猪肉、鲜水果、干水果、坚果、葡萄酒、花旗参等,可以看出,美国主要针对中国的先进制造业进行关税打击,而中国则主要针对美国的农产品实施反制。在美国最新公布的2 0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也开始涉及到中国的海产品、农产品、水果、日用品等,可见美国也在对中国的农产品下手。
那么,中美之间为什么会爆发此次贸易战?贸易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中美贸易战会对中国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从中美之间这些年的双边贸易实践着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位居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自1979年两国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以来,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贸易逆差阶段、贸易顺差阶段和加入WTO之后的迅猛增长阶段。
第一阶段为贸易逆差阶段,即从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开始至1992年,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对美国处于贸易逆差阶段。1979年中美之间贸易总额仅为24.6亿美元,贸易逆差12.7亿美元,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十多年发展,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到1992年,与美国的贸易总额已达到175亿美元,贸易逆差缩小至3亿美元[2-3]。
第二阶段为贸易顺差阶段,即从1993年至2001年,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发生转变,从贸易逆差开始转变为贸易顺差。1992年时,中美之间还存在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到1993年时,随着中美双边贸易总额继续不断增长,中美贸易格局突然逆转,转变为对美62.9亿美元贸易顺差,直至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中美贸易总额达到805.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281.4亿美元[4]。自此,中国走上了长期对美贸易顺差的发展阶段,且贸易顺差逐年扩大。
第三个阶段为加入WTO后的迅猛增长阶段。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双边贸易总量增长迅速,根据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中美贸易进出口总额仅有971.8亿美元,到2017年已达到5 837亿美元,增长了约500%,中国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其中2017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已达到4 197.6亿美元,比2002年的699.5亿美元也增长约500%。与此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也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272.4亿增长到2017年的1 539.4亿美元,增长约465%,中国已成为美国重要的出口市场(见表1)。
表1 2002-2017中美贸易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http://www.haiguan.info/NewData/NewDateList.aspx?d=2);中国国家统计局网(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下图表数据来源同此
从增长趋势上看,中国加入WTO的十多年间,对美的出口和进口总额除2009年和2016年稍有回落外,一直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其中对美出口增速略大于进口增速(见图1),且随着两国进出口总额的迅速增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在逐年扩大,从2002年的427.1亿扩大到2007年的2 758.2亿美元(见图1、图2)。
图1 2002-2017中美贸易进出口趋势
图2 2002-2017中美贸易顺差趋势
总的来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相互开放市场,贸易规模迅速增长,2017年的中美双边贸易总额是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237倍,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的7倍多[3]。贸易战发生之前,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美国的飞机、农产品、汽车和集成电路的主要出口市场均在中国,2017年,美国出口的57%的大豆、25%的波音飞机、20%的汽车、14%的集成电路和17%的棉花都出口到了中国[4];与此同时,美国也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对美出口大多为消费品和最终产品,从美进口多为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弥补了中国自身供给能力的不足。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曾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可观的外部市场,美国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所以,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是互利共赢的,两国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很强。 既然如此,那么中美之间为何还会爆发贸易战?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贸易不平衡问题和巨大的贸易逆差现象,这是中美两国贸易之间长期存在的问题。美国也正是以中美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为由,指控中国实行“不公平贸易”,进行“经济侵略”,并挑起了此次贸易战。那么,中美贸易逆差是导致此次贸易战的真正原因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究其根本并不是中国自身能够决定的,也并不是中国直接导致的,而是多重客观因素共同形成的结果。
1.中美双边贸易逆差主要是由两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和双方在各自的产业竞争优势下的国际分工不同所决定的。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成品,而美国的比较优势则在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以,从两国双边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的顺差主要来源于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在汽车、飞机、集成电路、机电产品等高科技领域对美国都是逆差。2017年,中国在飞机贸易领域对美逆差为127.5亿美元,占中国飞机贸易逆差总额的60%,在汽车贸易领域逆差为117亿美元,同时,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对美也是逆差,2017年逆差为164亿美元,占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的33%[4]。另外,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货物贸易差额就开始处于持续的逆差状态,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的进口规模更是不断萎缩,2017年美国总体贸易逆差就高达8 061亿美元[5],且近些年美国不只与中国存在逆差,2017年与102个国家都存在贸易逆差,美国的逆差是一种持续性和普遍性的状态,主要受其本国国内政策和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的影响[6]。所以中美双边贸易逆差是两国在不同比较优势下的经济结构性问题,是中美双方经济结构、国际分工不同所决定的,是由市场自发导致的结果,需要双方共同进行结构性调整[7]。
2.中美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美国长期对华实施严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的结果[8]。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高科技产品贸易方面一直拥有很高的产业竞争优势,而中国这些年虽然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水平同美国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发展中,美国基于冷战思维和对中国发展的忌惮,高新技术产品成为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中的最重要的限制内容,美国此举无异于人为抑制了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潜力,其实美国大量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恰是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中美在该领域的贸易前景十分广阔,而美国却自己选择关闭了增加对华出口的大门,使美国众多企业丧失大量的出口机会,加剧了中美贸易逆差,使得中美双边贸易关系遭受严重扭曲[9]。
3.仅考虑货物贸易领域的逆差而忽视服务贸易领域的顺差使得中美贸易逆差和贸易不平衡状态被过分夸大。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已不仅仅包括货物贸易,还有服务贸易。美国服务业非常发达,中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中国目前已成为美国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近10年间,中美服务贸易总额从2007年的249亿美元扩大到2017年的75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国,占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额20%左右,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旅行、运输和知识产权使用费这三个领域,根据美国方面统计,2007-2017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31.4亿美元扩大到576.3亿美元,2017年的服务贸易逆差就为541亿美元[4]。所以,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具有显著优势,仅从货物贸易的角度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显然是不客观不全面的。
4.中美两国关于贸易逆差的统计长期存在差异,而美国的统计方法一直都高估了中美贸易逆差的整体规模[10]。例如根据中国海关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美贸易逆差额为2 758.2亿美元,而根据美国的统计,该数值则为3 958亿美元,相差1 000多亿美元。[3]根据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8年9月24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所载,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会被高估20%左右,而引起差异的原因则主要包括进口价格和出口价格之间的差异、转口贸易增值、直接贸易加价、地理辖区和运输时滞等问题。
因此,美国借由中美双边贸易失衡和长期高额贸易逆差对中国的指控是与事实不符的,并且这也不是中美贸易战的真正成因。
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问题导致的此次贸易战,但究其根本,其实是美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守成大国对快速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忌惮和扼制,是两国之间关于全球战略的一种竞争,是两国之间一种更深层次的博弈[11]。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在经济、政治、科技、国防、外交等众多领域都实现了巨大的发展。近些年来,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仅货物贸易总量居世界第一,也成为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大国;不仅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人民币还实现了国际化,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式纳入其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成为五种主要国际货币之一。国产大飞机和国产航母的成功问世,标志着中国高端制造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大步;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近120份合作协议,可谓硕果累累[12]。 同时,伴随着中国软硬实力的蓬勃发展,中国的主场外交也不断展现出巨大活力。从2014年北京APEC、2016年杭州G20,到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再到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影响力也正在逐渐深化。
然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守成大国的美国,担忧新崛起的社会主义中国会对其形成挑战,莫名其妙地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进而产生了焦虑并想要遏制中国的崛起[13]。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就开始不断散播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言论,并公开地或背地指责中国为“新帝国主义列强”“债权帝国主义”“修正主义者”等等,体现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某种焦虑和应激反应[14]。同时,一些西方国家还指责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是一种国际扩张主义的体现。2018年10月,美国权威智库“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CNAS)更是发布了名为《权力的游戏:应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报告,用以研究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并计划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正因为美国担忧中国会威胁到其继续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为防止中国撼动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挑起了贸易战,想通过贸易战的方式,施压和遏制中国。
同时,观其实质,美国掀起对华贸易战的核心目的,在于打压“中国制造2025”强国计划,维护美国在高新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美国在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领域一直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美国的经济运行模式很大程度上维系于这种产业竞争优势,一旦这种优势受到挑战,就可能导致其经济的衰退甚至崩溃。“中国制造2025”恰恰是对美国高新技术霸主地位的一种挑战和竞争,它是2015年中国提出的一个国家发展规划,主要是立足于使中国掌握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一批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并使这些产业集群逐渐具备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促使中国全面实现工业化,成为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强国计划有可能抵消美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威胁到美国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地位。“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确定了中国未来主要发展的10个高科技制造领域,而此次贸易战,美国公布的征税公告中涉及到的中国进口产品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产品、高铁装备、工业机器人、高性能医疗机械、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新能源汽车等,这些基本都是“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所以,美国掀起对华贸易战的核心目的不言而喻:遏制中国产业布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阻碍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下游向中上游的移动升级,维护美国自身在高科技研发和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15]。
既然中美贸易战实质上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一种深层次的战略博弈,那缘何会对中国农业产生影响?这得从中美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结构来看。
农产品贸易是中美经贸合作最早开始的领域,也是中美双边贸易最重要的方面之一。长期以来,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和重要的进口来源国,中国主要从美国进口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包括大豆、谷物、畜产品等,而美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包括海产品、水果、蔬菜等,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农业贸易互补性较强,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在双方市场上也占据重要地位[3]。同时,从中国自身来看,中国的农业贸易体量巨大,是全球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对于像大豆、食糖、棉花等农产品,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买家。
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离农业强国却还有距离,有些农产品依赖进口的程度较高,且进口渠道单一。例如大豆就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中国目前对大豆的供需缺口大概是9 000多万吨,而美国恰是全球第一大大豆生产国,产量在1亿吨左右,但其国内消费量有限,一半左右需要出口,2017年美国出口的57%的大豆都销往了中国,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16]。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贸易战不仅会阻滞中美两国顺利开展农产品贸易,而且由于中国还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也正因此,中国在此次贸易战中也主要以对美农产品征税作为回击,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以及中国国内相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等方面,但究竟会造成怎样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净进口国,进口额从2001年的118亿美元已增长到了2017年的1 25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6%,农产品贸易领域也是长期处于逆差状态,2017年逆差总额为503亿美元[17]。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长期对美农产品都是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17年的逆差额为164亿美元,占据了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总额的近33%,据统计,2017年每个美国农民平均都向中国出口农产品1万美元以上[4]。
此次贸易战截至目前,中国已公布了两批对美产品的关税清单,涉及近九成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第一批是6月15日发布的公告,宣布对美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涉及517项农产品,主要包括大豆、谷物、棉花、肉类、水产品、乳制品、水果、坚果、威士忌酒和烟草等;第二批征税清单涉及387项农产品,主要包括生皮、植物油、蔬菜、咖啡、可可制品等。所以,短期内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数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中国农产品的总进口量也会受到抑制[18]。而从长期来看,如果此次贸易战后中美经贸关系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中国为了弥补国内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填补美国农产品的进口缺失,势必会积极寻求新的进口市场作为替代,同时也可能在国内出台相关农产品的扩产政策和安排。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一种结果,即在国内方面,相关农产品的种植量会扩大,同时在国际上,其他国家会迅速抢占中国这块农产品出口市场,并且纷纷增加本国相应农产品的产量为出口作准备,因为中国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一直比较激烈,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其他竞争对手会迅速抢占美国在中国失去的市场份额。例如巴西农业部长最近就曾向中国表示,巴西愿意成为中国大豆的长期稳定的供应国并且有能力将巴西国内的大豆产量翻倍,并且印度方面也在积极寻求机会,欲向中国出口本国农产品……如此一来,贸易战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导火索,引起新一轮的全球农产品供给过剩现象。
同时,美国公布的新的2 0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也开始涉及到中国出口美国的绝大多数海产品、果蔬等农产品,意味着美国也开始对中国的农产品下手。海产品是中国出口美国的主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部输美农产品的42%,美国是中国第二大海产品出口市场,所以中国的海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量比较大,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很多海产品短期内可能难以找到替代市场;另外在果蔬产品出口方面,美国是中国第五大蔬菜出口市场和第三大水果出口市场,2017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蔬菜、水果分别占出口美国农产品总额的16.4%和11.7%,而美国2 000亿征税清单则包含了中国对美出口的93%的蔬菜和99%的水果,这对中国果蔬产品的出口和相关的果农和菜农的收入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6]。所以,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短期内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长期来看,中国势必会积极开拓新的国际替代市场,寻求新的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和出口替代国,中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量也会逐步达到新一轮平衡。
中国提高对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关税,并不等于禁止进口美国农产品,所以,还是会有美国农产品的进口存在,只是总量会受到抑制,并且中国继续进口美国农产品的成本会相应增加,这会导致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同时短期内中国会出现部分农产品的进口缺口,使得国内相应农产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但长期来看上涨幅度和空间应该是有限的。因为美国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大豆、谷物(玉米)、棉花和畜产品(奶制品、牛肉、猪肉等),这些并不是美国特有的,其他国家也在普遍生产,例如最受关注的大豆的进口,中国每年除了从美国进口外,大部分还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实际上很多农产品的供给来源地是多元化的,美国农产品进口受到抑制,进口商自然会积极寻求其他进口来源,同时曾经一些主要依赖美国进口农产品的企业也可能更多的转而选择国内供给或其他种类农产品作为替代,这样则会产生美国农产品的进口替代效应,从而缓解甚至抵消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19]。更何况,当前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农产品总体的出口超过了国际购买力,农产品的供给一定程度上是过剩的,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在这样的国际市场环境下,加之美国进口替代效应的存在,尽管中国对美国进口农产品加征了关税,也未必会导致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此次贸易战不仅对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产生了影响,同时在中国国内农产品生产方面,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两大项是大豆和猪肉,贸易战最受影响的莫属大豆产品的进口,大豆除了可以榨油,同时豆粕还是非常好的蛋白饲料,在中国国内生猪、鸡禽等畜禽养殖方面,豆粕是非常重要的饲料来源,短期内美国大豆进口的缺口可能会提升国内豆粕饲料的价格,从而将会推高生猪、禽类等养殖的成本,而养殖成本上涨问题则可能对国内生猪等的养殖产业造成不利影响。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生猪等畜禽类产品的养殖成本上涨会促使猪肉、鸡肉等肉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反倒会刺激国内的养殖产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国内猪肉等价格的上涨还会进一步吸引其他国家对中国出口更多的猪肉等肉类产品,这样则会逐渐替代美国生猪在中国的出口市场[20]。况且中国本身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肉类消费国,猪肉进口的可替代国家很多,市场自发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
综上,虽然中美贸易战在短期内会抑制中国农产品进口,刺激国内相应农产品的生产,但从长远看,因为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加之中国也会积极寻求新的农产品贸易合作伙伴,进口替代效应应该也会很快显现出来,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和农产品价格未必会受到贸易战的严重影响。果蔬等农产品的出口虽然也会受到影响,但中国国内市场的消费和吸收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同时国内的水果和蔬菜价格也普遍较低,因此一些期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企业或农民的愿望很可能要落空。
在农产品的进口替代效应下,中国对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并不存在很强的依赖性,虽然中国对美国进口农产品加征关税,但最终也不一定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生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贸易战却暴露出中国农业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连续14年粮食丰收,而每年却还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大量的谷物、棉花、肉类、畜产品等农产品,如前文提到,中国农产品进口额从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16%,对外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农产品大量依赖进口,而且无论贸易战走向何方,中国也都将从全球进口更多的农产品。同时,也据农业部预测,中国粮食缺口到2020年可能达到1亿吨以上,届时中国将成为农产品的纯进口国[21]。
所以,此次贸易战也为中国农业敲响了警钟,在国际经贸关系正常的前提下,中国尚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对相关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而未来如果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或者出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致使国际农产品供给也出现短缺,国内自产的农产品又供给不足,那么中国14亿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将面临较大短缺,社会安定也将受到影响。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得到长足进步的情况下,农业绝不能成为中国发展的短板,中美贸易战的发生,使得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努力提高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而言,首先,中国农业不仅面临总量平衡问题,农业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贸易战更是凸显了中国农业改革的紧迫性,不仅需要加快农业结构性转型升级,还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想要迈进农业强国的行列,就更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利用现代农业科技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产业安全问题。中美贸易战实质上是一场科技战,新时代的中国农业必须走高质量的发展路线,只有提高中国自身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应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局势。
第二,要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对外开放,这也关系到国家的对外开放大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就确立了农业对外开放的政策,加入WTO前,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长期都保持顺差的状态,加入WTO后,农业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农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农产品国内生产规模的增长速度赶不上国际上进口增长速度,所以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也在逐年增大。2017年,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逆差就已超过5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超过30%[22]。中国现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产品进口大国。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较大主要是受到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匮乏的影响,加之中国农业生产率不高,种植业条件也不是很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差。所以中国农业不仅需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通过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方面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利用国际农产品供给来缓解中国国内的资源承载压力。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也表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是符合我国农业发展方向的正确选择,今后该出口要尽力出口,该进口的也要主动进口,积极、有序、稳妥地扩大农业对外开放。”[22]只是发展农业对外开放势必要进口国际农产品,适度的进口是必要的,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根据我国自身的农业资源特色合理布局国内农业产业,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和其他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力度,使国内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的增长水平与农产品进口的增长水平保持平衡的态势,防止国际农产品的进口对国内相关农业产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另一方面要注意发展多元化的国际农产品进口来源地,避免某一类或几类农产品对某个单一国家的进口依赖程度太高。如前文所述,中国对美国大豆、谷物、畜产品等进口量巨大,2017年对美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就占当年农产品逆差的33%。所以此次贸易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除了美国这一大农产品进口市场外,中国也需要积极开拓其他市场,促使农产品贸易朝着多元化进口发展。例如深化同其他主要农业贸易伙伴的关系,加强与欧盟、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农产品主要出口国的贸易合作,同时也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23]。
第三,要健全中国的农业贸易政策体系,例如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农业对外投资,鼓励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或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积极出口到海外市场等。同时,由于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国际农产品大多时候处于过剩状态,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产业也常会出台农业补贴政策,所以,中国也需要注意对国际农产品市场进行监测,对其他国家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关注,并据此及时对本国农业产业采取相应政策,确保中国农产品能够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
第四,争取利用本次贸易战的时机参与重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业贸易秩序。这次中美之间的贸易冲突到目前为止会走向何方还有待观察,但以谈判来解决争端已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识,所以贸易战最终的结果应该也会以中美两国谈判达成新的共识而告终,所以中国务必要抓住此次贸易摩擦之后重新谈判制定新的贸易投资规则的机会,着力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争取制定出更加公平合理并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农业贸易投资新规则[22]。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其他双边或多边国际农业协定谈判,为中国农业开拓出更有利的国际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