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巍
(江西省宜春水文局,江西 宜春 336000)
袁河发源于江西萍乡市麻田乡武功山脉西麓,水域中存有大量化合物及潜在污染物,两者协同作用,影响流域内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和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安全,且流域内河道淤泥堵塞、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严重,急需对其水质及水体污染特征进行分析评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袁河流域防洪能力,有效减轻水体污染程度。
袁河又称袁水,系赣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萍乡、分宜、樟树等多个地区。河道蜿蜒曲折,支流众多,中下游呈分汊河段,两岸多陡坎,河道狭窄,河面宽一般小于20 m,主要支流有万龙山河、金瑞河、界水江、漾河、南安江等,孔目江为袁河最大支流。袁河流域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1663.0 mm,境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浙赣复线横卧东西[1]。
(1)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袁河流域目前已建成93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76.52 MW,流域水电开发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然而实践发现对袁河流域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研究不够[2]。随着移民淹没补偿标准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未得到及时改善,缺乏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继续研究,对环保工作造成一定制约。
(2)水土保持力度不达标。袁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2.3%,主要表现为崩岗严重,水电站建设中忽略了周边环境问题,缺乏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最终导致水土流失严重[3]。
(3)流域管理不到位。袁河流域水利管理工作主要是负责水利工程运用、检修、保护等任务,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指定专人监管水利工程保护过程。根据从当前管理现状来看,出现了大型工程由指定人员监管,小型工程无专职人员管理的情况,缺乏对小型工程的有效管理,同时在大型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管理流程不完善、机制运用不灵活、管理设施老化、监管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影响流域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
袁河流域水质健康评估中,要严格按照《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与方法》展开相应工作,根据工作计划,合理选取评估指标。以往评价水质健康状况时,没有将总磷及时纳入评估指标,指标选取不合理,导致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及真实性不足,无法为河道修复、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借鉴[4]。此次河道系统修复及时将总磷、水温、重金属、耗氧有机物等作为健康评估指标,突出总磷指标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评估意识,从而保证水质健康评估结果真实、准确。
根据防洪规划方案,自觉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增强防洪意识,在防洪规划中,及时采用堤库结合方式,根据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及防洪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防洪规划工作重点。以堤防工程建设为主,围绕流域防洪规划目标,构建加固型沿岸堤防,进一步优化防洪标准,提高堤防的防护能力,让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图1为流域健康评估范围。
图1 流域健康评估范围
袁河流域上游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废水排放量大、垃圾堆积严重。针对于这一问题,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系统监测,实时了解流域健康状况及上游污染程度,以及时解决上游水体污染、垃圾堆积的问题,整顿养殖规模,全面清理河道垃圾,将垃圾及时焚烧,强化环境整顿。对于中游存在的鱼类生存环境被破坏、废水排放严重等问题,及时控制水工建筑,加强对废水排放量的监测,促进人员合理排放,减少废水污染,同时保护鱼类生存环境,营造优良的水体环境。在解决下游水体污染问题时,及时统计排放量较大的工业企业,确保区域内废水达标后方可入河,严格控制养殖业和垃圾处理,严禁垃圾乱倒入,对于发现的违规现象,及时追究负责人[5]。图2为袁河流域环境治理中底栖动物采样点分布图。
图2 袁河流域环境治理中底栖动物采样点分布图
采用动态检测系统,实时了解袁河流域河湖水质健康状况。该系统主要具有水质监测、数据采集、在线分析、数据查询、实时报警等先进功能。借助动态检测系统快速检测水质浊度、电导率、流量、溶解氧等参数信息,利用阀门、水泵等控制装置,实现检测系统的集成化,便于及时了解电压、工作电流、电能参数、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等信息。借助网络系统,高效的进行数据信息传输,将在线检测数据、设备运行状况、水体污染程度等信息发送至控制中心,同时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管理人员,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异常问题。实时报警是水质检测系统功能先进性的主要体现,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水体污染情况报告给管理人员,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有效防止水体污染范围扩大。
随着江西萍乡市的不断发展,为缓解袁河水体污染现象持续恶化,需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水质评估指标,严格落实防洪规划方案,加强水环境改造,创新动态检测技术,以加强流域监管,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保障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