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运佳,杨晓蓉,陈德西,何忠全,黄腾飞,刘 欢,卢代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6)
针对四川韭菜产区,特别是郫都区万亩韭菜基地多年大面积出现严重叶片干尖病未查明病因的情况,项目组开展系统深入的病因诊断和防治研究[1]。
为查明韭菜干尖病是否与叶部病害有关,设置了不同杀菌剂防治韭菜叶部病害的的田间小区和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1)表明:在小区试验中,施用供试5种杀菌剂防治韭菜叶部病害处理,对干尖病的平均防效为-3.24%;大区试验供试的另外5种杀菌剂,防治干尖病的平均防效为20.95%。
从上述供试效果优良的10种杀菌剂试验结果看,防治干尖病的效果均很差,说明引起干尖病的主要病因不是受浸染性病害的影响。
表1 防治韭菜叶部病害与干尖病发生程度田间试验调查结果
为查明韭菜干尖病是否与施肥方式有关,设置了韭菜(黄)收割后采用灌施和撒施2种不同的追肥方式进行同田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2)显示: 在12个同田对比试验中,追肥灌施处理干尖病病叶率平均82.19%,干尖指数30.64;追肥撒施平均病叶率86.22%,干尖指数22.77。两者差异不大,表明追肥施肥方式(生产中基肥施肥方式基本一致)不是导致干尖病严重发生的根本原因。
表2 不同追肥方式与干尖病发生程度试验结果
为进一步诊断干尖病病因,项目组在双流县、金堂县韭菜干尖病发生轻的种植基地和干尖病发生重的郫县唐元镇临石村、锦宁村、沙河村等主要韭菜种植基地,选择干尖病不同发病程度的田块,按病害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1级(极轻)、2级(轻)、3级(中)、4级(重)和5级(极重)5个等级分级记载,对应调查的田块抽取土样,进行土壤酸碱度pH值测定,结果见表3。从调查31个田块的结果看,金堂、双流两地韭菜种植田干尖病发生均十分轻微,土壤pH值均在6.8以上、7.0以下,属中性~微酸性土壤;郫县韭菜产区调查21个田块,发病程度1级、2级、3级、4级和5级分别占0、19.05%、14.29%、47.62%和19.05%,与土壤pH值对应关系趋势为:发病轻的田块pH值较高,发病越重的田块pH值越低。表明土壤酸化是引起韭菜干尖病的根本原因,土壤酸化程度越强,发病越严重。干尖病病级与土壤pH值的关系为:Y=10.68-1.36X (r=-0.902,n=31)。
在上述调查诊断的基础上,为验证干尖病是否与土壤酸碱度相关关,开展了酸性土壤调酸与干尖病发生的关系试验。该项试验选择土壤酸化严重、干尖病发生严重的韭菜田,设置撒施不同剂量的生石灰进行调酸小区试验。结果(表4)显示:每667m2用50kg、25kg和10kg生石灰处理,施用后60d,韭菜叶片干尖指数顺次平均为31.67、35.71和46.67,空白对照为58.62。表明3种剂量生石灰处理,干尖指数均低于空白对照,且干尖指数随施用生石灰剂量增加明显降低。从测定不同处理区土壤pH值的结果看,3种剂量生石灰处理区pH值均高于空白对照,干尖指数与土壤pH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表3 韭菜干尖病发病程度与土壤pH值的关系调查结果
表4 土壤酸碱度与干尖指数的关系试验结果
以上两项试验结果均证实:引起韭菜干尖病的病因是土壤酸化。该发现为有效治理郫县等韭菜基地严重的干尖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在确诊土壤酸化是韭菜干尖病病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郫县韭菜生产基地采取选择具有代表性区域随机抽样的方法,测定了200余个田块的酸碱度。结果表明:土壤pH=6.6~7.0的中性田块所占比例为零,pH=5.5~6.5弱酸性田块占12.9%,pH=4.5~5.5酸性田块占22.58%,pH<4.5的强酸性田块所占比例高达64.52%,说明土壤酸害程度十分严重(图1)。
图1 郫县韭菜生产基地土壤酸碱度调查结果
通过对韭菜田块周围未种韭菜的土壤进行pH测定,发现种植其它蔬菜的菜田土壤呈酸性,而种水稻和花卉的田块呈弱酸性。进一步对韭菜基地的灌溉水进行pH值测定,排除了灌溉水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通过调查韭菜基地生产企业、种植大农户等生产管理情况,发现绝大多数生产者在肥料施用方面种类单一,基本上都是撒施复合肥,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的极少。可见,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调查诊断结果,经过几年多点连续试验研究,找到了解决韭菜干尖问题的技术和方法。
该项试验安排在郫县唐元镇韭菜生产基地韭菜干尖病发生严重的酸性土壤田块进行。供试土壤调理剂为:生石灰,“田师傅”土壤调理剂(广东大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市售),BGA土壤调理剂(北京绿天使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市售)共3种。试验小区面积20.5m2,随机排列,重复3次。施用时间:于韭黄收割后15d,新生韭菜苗约25cm左右时进行沟施。
试验结果(表5)显示:每667m2用50kg生石灰、50kg田师傅和50kgBGA 3种土壤调理剂处理,叶片干尖指数均在0.05显著水平上低于未处理对照。表明采用酸性土壤调理剂,能够显著降低干尖病发生。从调查产量构成指标和测产结果看,供试3种土壤调理剂均能促进韭菜生长,平均比空白对照依次增产21.68%、18.60%和23.22%。
表5 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表6 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田间大区试验结果
按照上述小区试验的方法,进行大区(面积0.03hm2)重复验证试验,结果(表6)与小区试验结果趋势一致。但生石灰处理防治干尖病的效果和促进韭菜生长及增产的效果,均低于土壤调理剂“田师傅”和“BGA”。控病增产效果最好的是调理剂“BGA”。
根据以上小区和大区试验结果,供试3种酸性土壤调理剂中,调理剂“BGA”的综合效果最好且稳定,其次是“田师傅”,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为探索调理剂在重茬新栽田使用技术,该项目组在采收后追施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了4种酸性土壤调理剂,每种调理剂设置3种用量,按当地生产习惯,在重茬田韭菜苗移栽前,结合整地将土壤调理剂与基肥一起一次性施用,然后开厢移栽。
表7中的试验结果表明:供试4种土壤调理剂中,每667m2用生石灰120kg、田师傅80kg和BGA 100~120kg基施,促进韭菜增产和防治干尖病的效果较佳,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2]。
鉴于长期大量施用生石灰会造成土壤板结,生产中应尽量少用生石灰,选用BGA、田师傅等土壤调理剂。
在上述采用单一酸性土壤调理剂防治干尖病和促进韭菜增产取得比较明显效果的基础上,针对调查发现韭菜种植企业和农户长期基本上不施用有机肥的状况,项目组进一步扩大了酸性土壤调理剂种类的试验范围,并采用“调理剂+油枯组合”小区试验,期望从中筛选出控制干尖病和促进增产效果更好的组合,供生产上推广应用。
组合技术小区试验结果(表8)显示:供试6种土壤调理剂按产品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与油枯3种用量搭配,除防治韭菜干尖病的效果均十分明显外,还对提高韭菜植株农艺指标、促进增产效果显著。从防治干尖病、增产效果,以及投入成本、投入产出比综合比较,供试6种土壤调理剂中,以“金龟二代”“田师傅”和“BGA”3种土壤调理剂+油枯组合较优,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表7 新栽田不同土壤调理剂基施防治干尖病田间试验结果
为探讨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设置了防治干尖病和促进韭菜生长、增产效果显著的土壤调理剂BGA处理和常规栽培同田对照处理。调理剂BGA按韭黄收割后15d每667m2追施50kg,常规对照同时追施45%复合肥(N∶P∶K=15∶15∶15)20kg。处理后40d测定土壤中大量元素、有机质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9)显示:在大量元素和有机质7项指标中,调理剂BGA处理土壤中,除有效氮含量167mg/kg略低于常规对照处理182mg/kg外,其余6项指标调理剂处理均高于常规对照,特别是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依次比常规对照增加62.74%、92.46%和18.80%。表明施用调理剂BGA后,能够提高土壤磷、钾元素的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表8 不同土壤调理剂+油枯组合防治干尖病综合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表9 土壤调理剂BGA对土壤营养元素及有机质的影响测定结果
表10 土壤调理剂BGA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测定结果
从中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10)可见,调理剂BGA处理土壤中铁元素低于常规对照,但锌、硼、钙、镁4种韭菜生长必需的重要元素均高于常规对照。
上述测定结果表明:施用供试含中微量元素丰富的BGA土壤调理剂,有利于活化土壤中的磷、钾元素,增加有机质和大部分中微量元素,对促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水平等均有积极作用,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7.1.1 全田施用 在新栽韭菜田翻耕之前,用土壤调理剂QQ有机肥100kg/667m2或金龟二代50kg/667m2,与其它基肥一起均匀撒施在土面,旋耕整地后按常规方法移栽韭菜苗。
7.1.2 集中厢沟内施用 新栽韭菜田按常规生产操作开好厢沟后,将调理剂QQ有机肥80kg/667m2或金龟二代40kg/667m2,撒施在厢沟内,然后与厢沟内的土充分混匀,按常规方法移栽韭菜苗。
在韭菜生长期间,可选择在韭菜收割后20d或第1次培土时进行追施土壤调理剂。即:每667m2用QQ有机肥100kg、金龟二代50kg或田佳佳80kg,加上其它追肥一次性撒施在韭菜厢沟内,然后覆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