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设计理论课程是高校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课的学习,能够为学生专业课程和实践设计打下坚实而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支撑,使其摆脱假大空的虚无设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脱节,以及学生不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在设计实践中不会、或不善于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等众多问题。因此,如何改变和改善上述问题,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更优化的结合,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研究性主动学习,就变得重要且迫切。本文具体提出设计理论授课中的多维交互的教学模式,详细的研究基础理论课与设计专业课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校企之间多方位、多角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以环艺设计专业理论课程《人机工程学》为例,较为全面地将此对策付诸于实践教学研究,并展开具体的讨论。
关键词:设计基础理论课;多维交互;教学改革;《人机工程学》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11-0040-02
1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设计理论课在高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先行和重要的角色,是设计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美育、审美能力与情操的基本要求。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接触、学习和实践具体设计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奠定厚实的理性体系支撑,使设计方案有依可循、有法可依,也使方案更为成熟和完善。在固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会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1)教师单方面输出,学生过于被动的输入式学习,对基础理论死记硬背;(2)理论与设计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在后期设计课程的学习和方案创作中,不懂、不会、不善于运用设计理论;(3)设计作品往往形式大于功能;(4)设计表现过于空洞,缺乏系统的理性分析和思辨能力及过程等。针对这些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及问题,多维交互的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试行就显得尤为必要。
2设计理论课多维交互教学模式分析
设计是一门实战性、动手动脑较强的专业,考核学生创意、思维、沟通、表现、传达等综合实践能力,对其在大学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较高。在长期的设计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讲授经验基础上,为了改变“教”大于“学”的单一、陈旧模式,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出了针对于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上多维交互的模式,主要表现在横向、纵向和多向三种维度的交互交叉授课模式。即:横向交互——设计理论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交互教学、纵向交互——学生在设计理论课程学习中与同专业年级间团队化交互教学、多向交互——学生在设计理论课学习过程中校企实践交互化教学。
2.1设计理论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横向交互式教学
设计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横向交互教学模式,主要倾向于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脱节的问题,旨在打破二者之间的鸿沟和壁垒。教会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及时、正确、恰当的以理论指导设计实践。教学前期,基础理论课教师要与设计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针对授课计划,做好前期沟通与合作工作。基础理论课程要求的重要章节和理论知识点,在与其相关的专业课堂中进行重点强调和专项练习的开设。这样,设计理论课程重要的知识点得到反复复习,专项项目的练习也增强相关理论的實践应用,也促进了设计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充分调动了教学资源。学生在同期学习的过程中,等同于同时拥有两位教师,既有理论课的教师做理论指导,也有专业课教师做专业设计指导。一举多得,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书面知识“活”了起来,课堂也“活”了起来,学生也“活”学“活”用起来。
2.2不同年级间项目团队化的纵向交互教学
纵向交互的教学模式旨在针对打破年级界限、班级壁垒的竖向团队化互动教学。根据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项目化的形式将学生划分为团队进行项目的练习。并要求在该团队的组建和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去邀请至少一位相同专业高年级的同学、至少一位非专业高年级的同学加入,并作为项目指导协助设计。大学的学习,本就不应该把学生关在固有的教室里,而应该更多、更广泛的融入于学校的大环境、大学术氛围中,让学生主动地去沟通,去展示自我,去结识朋友,去请教不同专业、院系的教师和专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设计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只有不同性格、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观点的相互碰撞和讨论,才能引发更宽广的设计思路,以及更好的设计创意,这才大学校园应有的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热情。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们去收获坚实的友谊,这一点也是更为珍贵的。
2.3设计理论课程与校企实践多向交互化教学
多向交互的教学模式,即将校企实践项目引入理论课程的教学环节。社会项目的积极引入和实践,提升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双向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是设计实战的体验、综合设计能力的考验;对教师来说,在教学指导和项目实战经验的授课过程中的教学任务量增大,课堂密度饱满。要求引导学生掌握的技能就更多面化,学生利用所学的基础和技能,直接将设计作品面对社会。这样不仅能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还能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实践设计项目,在实践中鉴证真知,在实践中锻炼专业能力。参与社会项目实践,锻炼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要点、专业技能技法的掌握和应用,更能培养学生对于设计项目的责任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决策能力,与甲方的沟通能力,设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高强度和压力实践项目的授课环节,学生往往抱以更大的激情和精力。在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的发现自身设计理论方面、设计表现方面更多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在此时应更多的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形成主动查阅、思考、商讨、论证和鉴证知识的思辨能力。
3多维交互教学模式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在设计理论课的课程设置上,主要针对教材重点章节进行了多维交互教学模式的融合。如人体生理学基础、视觉、听觉、触觉、感觉机能等章节,设置了与其立体构成专业课的横向交互模式,以及与高年级公共艺术设计课程的纵向交互教学模式;室内环境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章节设置了与高年级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及效果图技法等专业课程的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人体测量学章节与高年级测绘专业课程实施纵向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校企合作的纵向交互模式课程实践内容。
3.1《人机工程学》多维交互教学模式
测量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专业技能,也是后期各门专业设计课程的先行铺垫,要求学生精准、熟练的掌握。现以多维交互教学模式在《人机工程学》第八章测量学中的具体应用为例,具体分析横向、纵向和多向交互的教学方式的具体应用和实践。
在测量学的课堂设计构架为教材书面基础理论讲解先行,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测量的基础理论后,与同期环艺设计三年级开展的测绘课程直接对应。在理论课教师与专业实践课程教师结合课时计划研究,制定了《人机工程学》与《测绘》课程间的横向交互,三年级学生与一年级学生以团队化竖向交互的模式开展两门课程进行了交叉授课。并在多维交互的课程改革要求下,根据山西的地域特色,提出并制定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山西古建院落数字化测绘项目。将保护古建意识带入课堂,将保护古建文化和行动带入课堂,旨在锻炼学生测量技能的基础之上,对山西现存古建进行数字化尺寸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2《人机工程学》多维交互教学实践
课程前期,我们带领学生相继走访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分别对当地现存和保护完好的城隍庙及文廟的所有建筑进行实地的考察、资料的收集,并对建筑实体进行了尺度的测量和数字化的绘制;教学中期,指导学生进行标准项目本册与展板的编排和制作;后期将教学成果面向网络和学校、社会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项目讲解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年级之间有了直接的沟通、学习、交流与合作,课程之间有了相互连接和对应,理论和实践有了直接的应用和印证,学生的项目展示能力与项目展示的讲解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与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项目参与感也被极大的调动。通过这种课改的模式,期望最高效的使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概念的前提下,更多的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参与到更多的自我展示中、更多的社会实践中、参与到更有意义的实践项目中,参与到设计服务社会的人文情怀中去。
4结语
教学改革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各高校对教育、对教学质量、对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视程度。青年强则国更强。作为高校教师,更是要将上好每一门课、教好每一位学生作为工作之本和工作之重。积极研发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果的好的教学方式,是学校、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多维交互教学模式的提出与试行,得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与收获,积极启发和引导了学生主观能动、积极探索的研究性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能有效调动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和合作、提升教学资源的高效活态的利用,最大程度的挖掘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将理论课变得有意思、有意义起来,使学生感兴趣,愿意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渴求与研究和实践当中上去,实现教学改革的根本要求与目的。
本文系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校级课程改革创新项目《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JGXM-16)。
参考文献
[1]段卫斌.解构与重塑——工匠精神在设计教育中的价值认知与实践研究[J].中国美术学院,2018
[2]任珊.高校美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18
[3]陆江岚.组织策略的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张宝艳.实施多维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9 (32).
[5]王兰芬,刘治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3 (17).
作者简介
刘昂/1988年生/女/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环艺设计(山西临汾0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