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建设研究

2019-05-26 02:15孙虎鸣
工业设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表现技法课程建设

摘要: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作为工業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纽带。如何规划建设好是关乎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成败。本文试图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对课程建设过程中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梳理剖析,同时对课程建设中所涉及的课程结构关系、课程内容设置、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资源利用等诸项内容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想。

关键词:工业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建设

中国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11-0033-03

1工业设计专业特点与课程性质

工业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专业原本属于一个专业,随着高校专业规范细化之后,教育部在201 2年的专业学科目录中,把工业设计专业拆分为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两个专业,并对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工业设计专业侧重于产品的内部结构与机械原理设计方面,产品设计专业则侧重于产品外部形态特征及使用方式设计方面。招收学生方面也有所区别,一个侧重于理科、一个侧重于文科,自此两个专业并行发展至今,使得高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更趋合理。

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致使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势必有所区别,从而导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不同。作为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两个专业都开设此类课程,并都把它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来设置。其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课程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公共通识特点,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同时,本课程兼具基础绘制能力训练与专业设计能力训练的双重任务,并起到基础与专业之间有效衔接的桥梁作用,正是这种知识多元化的取向与结构特征,使本课程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特殊的作用。 从两个专业角度看课程的共同点与差异性,可以清晰的看出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和侧重方向。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的指向是相同的,都是以如何表现产品设计形态特征、结构特征、色彩特征等为主要目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各个阶段性的具体设定目标与能力训练方面,如前期训练阶段的课题设置与后期训练阶段的成果体现及表现方法的差异性等,所以从专业角度考虑,该课程设置势必要区别对待,分别设置为宜。

2工业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现存问题

2.1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

工业设计课程建设要从整体性、系统性来规划,虽然说表现技法课程只是单独一门课程,但课程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把它放置在专业整体课程之中来看待和建设。目前,有些高校对本课程的建设还是没有脱离单一的课程建设束缚,以“课”论“课”,更多考虑的是单门课程如何建设,研究的方向更多的是课程内容与方法问题,没有对课程体系构建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教授本课程的一线教师参与度不够,缺少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很少参与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课程规划等方面的相应工作。课程系统建设需要组建教学团队来完成,并多方论证,以求课程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以系主任或教学管理人员为主体来完成课程建设,显然力量不足。

2.2课程内容设置缺乏针对性

本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多数高校具有针对性,但也有一些高校在课程设计方面缺少针对性。这主要是指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是否实施有效,有些课程内容在设计方面虽然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实施过程中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只是一味地强调课程内容结构的合理性而忽略课程内容传递的实效性,忽略了对学生因素的考虑。课程内容设置的针对性是需要全方位思考的,其所设置的范围要把学生因素综合考虑进去,同时还要把环境因素和资源因素考虑进去。

2.3课堂教学与评价缺乏灵活性

表现技法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有些高校还在延续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这不能说以往的方式、方法过时了,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借鉴好的方式方法,把这些有利的因素合理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

由于表现技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并以实践课题训练为主体。以往教学内容设计和评价方式,多以阶段作业或作品形式出现,通过作业数量和质量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终以学生掌握产品表现技法的熟练程度和质量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评价形式比较单一,缺少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程度评价及综合素质提升评价等评价因素,我们应灵活应对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及评价方式。

2.4课程建设资源利用率不高

表现技法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才能够把本课程建设好。目前本课程建设在资源利用方面缺少相应的策略与规划,随意加以利用有些资源,但随着课程建设系统化进程的推进,教学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规划性、发展性势在必行,以往零散的、局部的、单一的资源使用方式会阻碍课程建设。另外,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应用范围的拓展,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以往课程建设资源会受到多方面限制,利用渠道较为单一,教师们凭借几张范例图或几本教材就可以授课。可现在不同了,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多,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课程建设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呢,原因就在于,课堂教学不等同于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所强调的是整体性、规划性、系统性、科学性,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所以说课程建设的资源利用既要体现出资源利用的有效性,还要体现出资源利用的长远规划性。

2.5师资数量和能力不足

表现技法课程师资方面应该说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专业教师力量和数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有些老师只能够胜任产品形体、透视等造型方面的任务,对产品设计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入,使得在前期产品设计构思推演表达及后期产品设计综合表现方面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辅导上会遇到瓶颈;二是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不足,特别是电脑的普及,对于手绘表现部分多数青年老师能力不足,致使辅导方面受到阻力。由于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对专业能力要求比较突出,特别是手绘表达能力要求较严格。因为辅导过程中,设计表现技法每个节点知识,不是光靠讲解能够完成的,还要老师因人施教并现场演示指导来完成,如果指导跟不上去,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成效。课程阶段性理论知识部分可以讲,但实践部分需要徒手绘制能力强的老师来辅导,学生才能够快速提升或完成此阶段任务,否则会延误教学和学习进度,会对下阶段学习任务产生影响,致使课程教学脱节。解决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工业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建设思路

3.1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表现技法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从工业设计专业整体课程体系框架下来构建。作为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建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够脱离母体关系,血脉不能断,单元课程的研究要充分考虑与主体课程群体相关联的系统性问题,同时,还要把握课程模块之间的结构关系、衔接关系、制约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工业设计课程的体系建设才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解决现实问题。

表现技法课程本身虽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但它所起到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基础性任务,之所以要建设好它,是因为它在专业课程体系链条中所发挥的作用与能量非常大,它关系到学生专业基本表达能力和专业基本素质是否达标的问题,它兼具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双重任务。表现技法课程体系研究,需要在现有的专业知识体系框架下进行,首先要建立起一个课程群体框架,即所谓的课程群。此课程群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必修的专业基础系列课程,二是选修的课外辅助课程。在此基础上,可以细化为基础知识课程、实践课程、鉴赏课程、设计应用课程等。对应这些课程性质就可以设定相关的具体课程。在设定具体课程时,不但要考虑课程群的组成结构,还要考虑本课程体系的结构因素。课程群的建立有助于开展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构筑的完整性,不致偏离研究方向。

3.2构建合理课程结构

表现技法课程结构研究不能离开课程群研究、不能离开课程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目标研究。课程结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课程结构划分上主要体现设计的合理性、性持续、发展性、完整性。课程整体结构可以由理论知识部分、实践知识部分、应用知识部分等组成,针对几个部分来设计课程。课程结构设计可以体现某种能力的目标为主线来考虑,框架结构也可以是理论知识能力目标、实践训练能力目标、实际应用能力目标等,针对相应的能力来设计课程以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在设定课程结构之前,首先要理清单元课程与群体课程之间的关系,确定该课程性质、作用及所处的位置,明确课程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与服务对象等因素,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否则会偏离方向。无论是课程本身的结构设计,还是课程内部某个阶段的内容结构设计,都要在整体框架下进行,这样有利于课程结构设计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3.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课程整体内容设计要依附于课程整体结构设计,还要把握课程运行的相关其他因素。表现技法课程在内容设计方面,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前期的基础知识,如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设计透视等,这些知识都是前置课程所要学的知识,但由于一些高校学年总课时的限制,压缩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把一些课程压缩在课程之中,致使课程内容增加了,这些较现实的因素,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都要考虑进去。即使是一些前置课程,学生掌握的成效如何,应用到本课程是否合理,这些实际因素也要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有所考虑。不能只针对课程内容本身来考虑,授课对象的研究同样对课程内容设计起作用。

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包括技法表现基础知识、技法分类应用知识等,在理论层面解读技法表现相关联的知识,它所处的地位,积极作用,所涉及的领域及对专业能力发展的影响等。课程课题训练内容包括有工具材料训练课题、基础技法训练课题、产品分类训练课题、设计应用训练课题等内容。课程后期的设计表现应用内容包括有产品表现风格、产品“快题”设计、产品设计应用等有关表现技法方面的内容。

3.4增加课堂教学方法研讨

表现技法课程体系建立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是维系课程教学实施落地所面对的课题,特别在课改进入深水区之时,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教法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有效的施教才能让受教对象能够接受知识、消化知识、应用知识来提高综合设计表现能力作为目标。课堂教法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可以利用的方法也很多,设问导入法、情景对话法、集体讨论法、案例推演法等,都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种方法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实施。从表现技法课堂施教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以下经验作为教法研究的突破口。

一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分阶段设计教学方法。例如,利用案例分析法、示范演示法来进行技法表现课题训练内容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法、思维论证法来进行技法表现风格表达和设计思维表达训练内容的教学方法;二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个体特点设计教学方法。例如,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特点,进行分层教学法,开展点对点施教。也可根据学生兴趣与爱好取向,采取多元方式教学法施教;三是整合教学资源,为教法研究注入新活力。例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信息分享、资料采集分享、小组互动评判等方式开展施教,并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共筑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学生们互学互助的情景,提倡课堂教学灵活多变,突破课堂教学诸多制约与限制。

3.5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評价体系是课程体系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技法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应立足于课程性质、特点及发展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其它一些制约和影响因素,并对评价体系本身有全面的评价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能够落地实施。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需要考虑如下内容。课程类型、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单元阶段训练课题、作业数量与质量评价标准、个体学生特点与学习成效的分数值占比、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分数值占比、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比值分配等,还包括一些学校相关的考核内容,这些内容及一些制约因素,是课程评价体系建立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

表现技法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从实践过程中有一些经验值得思考与总结。从具体操作层面看,表现技法课程评价,可以尝试单一评价向多项综合评定过渡,取缔传统的作业评定方式,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为主体。以往单纯的以画面表现效果为主的评判标准,可以改为以学习态度、努力成效、理论知识与手绘表现综合能力、设计思维方式与应用能力等作为课程成果的最终评价标准。这些实际经验为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和拓展思路,值得深入研究。

3.6整合利用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表现技法课程建设的有利手段。应该说在现行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加以利用。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目标,在此基础上来建构一个课程资源应用规划框架,其次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及提出资源配置方案,由此来对应课程建设的诸项目标点及融合点。表现技法课程建设是以课程体系为整体目标框架,那么教学资源就要契合目标点来实施配置。如果把表现技法课程体系划分为理论知识教学体系、专业知识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所有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就要进行归类划分,并分布于几个知识体系当中进行分别配置,当然也可以共用一些资源。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还可以把某个知识体系细分为若干分支来配置资源,这样会更充实、更有效,由此可以看出,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源配置不是几本教材、课件、影像视频、网络信息等简单的利用就可以完成的。教学资源利用要提倡规划性、系统性、科学性,要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应把以往一些零散的资源重新整合扩充,纳入到新的资源框架之中,然后进行资源重组划分并分解到对应的知识点上,只有这样,所利用的教学资源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利用率,从而使课程建设充实丰满,实现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3.7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表现技法课程虽然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严格意义说不是绘画基础好,或者是专业的教师就能够胜任课程教学任务。因为课程对授课教师有基本要求,其业务能力要求、综合素质要求、教科研能力要求等,都是常规的基本要求。有一些教师虽然理论基础很好,但动手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表现技法课程中大量的训练课题辅导主要靠教师的动手能力,如果教师的没有实践经验,辅导过程就会遇到阻力,有些技法绘制过程中出现的个体问题很难去帮助学生解决,教师自己都没有经历或动手处理过此类问题,又如何进行指导。技法课程有许多技巧技能方面的难点,有些难点必须经过现场示范练習才能够解决,还有一些技法需要反复验证推演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凭借理论解释很难指导上去。另外表现技法课程始终贯穿着“示范推演”与“一对一”的辅导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绘制表现能力和各种技法绘制教学经验,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辅导效果。

鉴于此,学校应建立年轻教师定期培训机制,推进校内帮扶机制,积极开展以老带新帮教活动。对一些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参加一些高校、培训机构、一线企业等相关的学习交流活动,并鼓励教师参加一些相关的赛事、课题研究等,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与帮助,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4结语

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既要依托设计学科的总体目标要求和课程设置要求,还要体现出院校之间的各自专业优势与课程特色,这就需要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找准课程建设的切入点和发展方向。由于课程的基础属性特点,又兼具承担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双重任务,这就要求课程建设与改革不能够单一化,应该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与研究,才能保障课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完整性,不致偏离方向,并有效助力表现技法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工业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体系建设与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H170380)。

参考文献

[1]孙虎鸣.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04).

[2]孙虎鸣.产品设计速写[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07).

[3]涂永祥.产品设计绘图[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08)

[4]李西运.产品设计创意手绘表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08).

[5]刘和山.产品设计快速表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01).

[6]孙虎鸣.对于高校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改革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3 (01)

作者简介

孙虎鸣/1965年生/吉林长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吉林长春1 30021)

猜你喜欢
表现技法课程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表现技法课程教学研究
浅析手绘表现技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初探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画表现技法在传统灯饰上的运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