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2019-05-25 00:53宋小芳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宋小芳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因而市场能否对资源配置彻底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权力能否真正保持纯洁性就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我国对经济体制进行符合国情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的坚持;在实践上,这有助于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激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力,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被固定于“单位”和“公社”之内,生产劳动极度缺乏积极性,贫困落后的国民经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使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牵起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两者协同发力,从而创造了甚为可观的经济成就。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言,“现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贸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明确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和我国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极为重要。

一、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回顾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断变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1991年是市场起辅助性作用的阶段;从1992年2012年是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阶段;从2013年至今是市场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可看出市场的作用在逐步加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配置资源另一主体的政府将放任市场不管不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已成为现阶段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政府和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两个主体,因此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能否更好发挥作用成为当前经济领域改革的关键所在。

第一,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彻底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开始就伴随着争论。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特区的建设在早期曾成为当时反对者斥责的对象,他们担心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外国帝国主义者会卷土重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会受到破坏,发出为何中国在摆脱了外国帝国主义多年以后又要把帝国主义者请回来的质疑。安徽省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做法也曾在最初被一部分人视为资产阶级路线,认为若允许土地私有,农民最终会沦为佃户,剥削佃户的地主就会重新出现。到九十年代初,由于国内1988年的通货膨胀,国外苏联和东欧政权的相继垮台等事件,改革再次受到质疑。热衷于计划的官员一心要把国家控制在他们认为唯一安全的轨道上,邓小平则认为,如果不加快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会受到怀疑,政治根基就会不稳,因此他坚定地认为只有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才能维持民众的拥护,才能使国家生存下去。如今,社会上有些人发表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提出所谓的“民营经济离场论”,认为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些人提出所谓的“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些人则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以翔实的数据和明确的政策走向对这些言论进行了澄清。由上述事实可知,在我國,传统的思想倾向时常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起到阻力作用,要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彻底起决定性作用,就需尽可能避免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第二,政治权力的纯洁性。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出特征是政府可以对经济运行过程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在西方,无论是政府扮演的“守夜人”角色还是“消防队”角色,都透露“好政府”的标准应当是管的少的政府,西方更倾向于让市场自发配置社会资源。但是市场本身遵循的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逻辑,其结果必然是强者支配社会资源,弱者被边缘化。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定向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共同富裕,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在保证强者利益的同时不会对弱者置之不理。但是从市场的天然本性来看,其自发作用只会扩大贫富差距。因此,社会主义社会要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需作为社会公共权力部门的政府发挥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但政府权力缺乏天然的自发驱动装置,需要人作为其力量载体。而人一旦成为公共权力的掌控者就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是人民的“公仆”,有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奋斗的职责;另一方面他是社会中的“经济人”,有为自身谋取特殊利益的自利动机和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自然欲望。所以政府权力在参与资源调配的过程中极易对个人产生强烈诱惑,进而成为滋生权力腐败的温床。如何解决双重身份的对立性,使政府权力致力于“共同富裕”目标?关键就在于提高政治权力的自我免疫和自我净化能力,始终保持其纯洁性和无污染性。党的十九大针对反腐败斗争提出“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等原则就是为保证政治权力的纯洁性而做出的重要指示。

二、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尽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坦途,但它无论是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还是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或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活力的增强都至关重要。

第一,践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维护。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此,党和国家的工作思路不再局限于过去僵化了的思想范围内,开始了我国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探索。回顾改革开放4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始终伴随着在实践中对两者关系认识的逐步深化。无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起、还是经济特区的建设、沿海城市的开放都是先搞试点看实践,再总结经验作推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可能一次完成,而需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螺旋形上升过程。我国对于经济体制的逐步调整便从理论上体现出该原理。故而可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正是缘于我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始终坚持。

第二,超越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可否认,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在短期内就控制住了战争导致的经济恶化局面,快速恢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利用能够有效集中资源的计划经济体制致力于国家重工业基础建设,从而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但是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所讲,“原有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由来,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设想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快步进入马克思在理论上构建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群众运动型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忽视了客观的生产力基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在分配方式上实行平均主义,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非但未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反而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阻力。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生产方式逐步得到变革。从市场发挥辅助性作用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再到现在的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融洽程度逐步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从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现在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中可看出,人民对于发展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物质层面,而是拓展到生活的全方面。如果说以前的需求仅限于生存性范围,那现在的需求则扩大到了发展性和享受性范围。

第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活力。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增多并且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综合国力迅速攀升,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越性。但是由于时代条件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正确对待苏联模式,没有处理好学习苏联模式与结合本国实际的关系,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烈變化、苏联走向了崩溃的边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巨大冲击。而我国由于在早期就意识到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因此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建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活力。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方式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如今,现代化已成为世界潮流,西方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先走上现代化道路将近200年之久,由于制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原因,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除效仿外别无他途。然而,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方面展示出他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高度自信,另一方面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N].人民日报,2018-12-19.

[2]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2013.P616

[3] 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11月1日)[N].人民日报,2018-11-2.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P244

[5]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年4月10日)[N].人民日报,2018-4-1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功利主义的当前表现与克服路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分析
加深理解我国经济体制及其发展进程
如何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思想政治工作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