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推广与信息化网络体系结合的创新模式

2019-05-25 07:50李炳坤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农业推广

李炳坤

摘要:农业中从研发、生产到推广往往需要多元主体参与的信息化网络式合作。而基于政府主导型推广信息化网络和市场主导型推广信息化网络创新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制度困境,探索性地构建合作农业推广协同信息网络创新模式,并从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正式和非正式契约下的网络关系、动态化的运作过程、全方位的创新以及合作信息网络发展等角度对该模式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体系,网络创新模式,农业推广

一、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体系理论的概述

(一)农业推广

定义:农业推广顾名思义就是以基层农村社会为对象,以农户或家庭农场为中心,以农民切实需求为内容,以不断完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基础社会教导。而现代农业推广是带给农民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取必须掌握的知识、技巧和有用观念以便高效的使用这些信息、技术的一种动态过程形式。

(二)农业信息化网络

定义:农业信息化网络是指在农业这个领域全面普遍地大力发展和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使其可以融入参与到我们农业生产、加工、市场、消费等以及我国基层农村社会的经济技术民生等各个重要环节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二、农业推广与信息化网络发展的国内、国外现状与启示

(一)国内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几十年来,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演变为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我国农业推广信息服务在不同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夯实,信息化网络服务政策环境取得不断的优化,信息技术方面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中的结合使用持续扩大,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工程项目的建设对推进农业信息化网络进程起到明显的效果。其中存在的问题有:

1. 农业推广过程中信息化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 信息网络服务行为主体之间的协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 信息网络资源的采集、整合与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 信息网络服务的政策法律法规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世界发达国家对我国农業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启示

从众多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发展过程状况总结到,其基本是依据本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具有针对性和适用的发展措施实施,通过从信息服务主体、农业信息化资源搭建、农业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信息化网络服务体制完善等方面,持续快速推动本国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工作的进行。这些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方法提供给我国不断地去完善我们的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方式、提升农业信息化网络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径。1.充分确当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确保资金投入的安全性;2.持续健全该方向法律法规制度,确保工作有序展开;3.重视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网络与推进农科研相互结合;4.充分激励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拓展信息化网络服务形式。

三、我国农业推广与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的搭建与创新发展模式

(一)国内基层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构成

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进行比较,我国内部基层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更加直接的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其发展效果可以直观的看出国内的基层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水平层次,以国内广阔的农村偏远地区为例而言,基层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的研究存在的现实意义是巨大的。县、镇、乡村层面的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结构有异于国内的国家级或省级的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那样拥有足够完善的主体结构框架和基本功能储备,但是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不同地方基层农村的现实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服务方式来处理。

(二)我国农村农业推广与信息化网络体系结合的创新模式

形成跨界整合,从整体出发,要有全局观,相互结合形成产业链观念。

1. 一是具有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复合属性。这一特性反应在农业领域即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把互联网与农业推广紧密联系起来。

2. 二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信息化网络服务形式作为虚拟经济,其作用很大,但强化实体建设是根本。人们以前是思想简单、操作单一,怎样种田的问题已经摆在我国农业、农民的面前,目前培育现代化的广大的职业性农民已经迫在眉睫。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技术时代,仅靠人力蛮干的种植年代已经过去了。

3. 三是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线上线下应该探索多种联系形式有机结合。农业科技的推广,可以超越时空对话,是农业产业革命的助推器。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诸多环节相互结合。

4. 四是由信息化技术时代转变为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极大规模的信息聚集到一起,只有不断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才能更深入的探索其价值所在,从而得到充分使用。网络会将搜集到的庞大信息体系存到云端构成超巨大型数据库,从而使得开发与利用成为现实。

5. 五是具备工业标准化生产和流通全球化的双层构架。所有的工厂都是具备信息化网络服务的工厂,所有商品都是具备信息化网络服务的商品,它把这两层构架连接在一起,加大流通力度与范围。很显然其中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逐渐被涉入其中并且受益匪浅。

6. 六是囊括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重变革。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届时也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例如一个手机有无数的功能,已经不能简单的思维方式去考察如今的手机,否则手机就无法生产且投入应用了。

网络信息技术的特征,不仅为我国农村三产的有效结合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颖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的变革,并且更进一步打造了穿越时间空间的可能和途径,因此,使用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创造出一体化形式,是目前推动我国农村三产有效结合的大趋势。

(三)政府,金融,农业资源,社会有关团体组织等各方面来参与到信息化体系创新模式对农业推广这一方面

1. 全面发挥政府及其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传播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传播过程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所应用的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经验,整合归纳我国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发展特征,在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充当组织、主导与推动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角色,“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的速度,为我国三农产业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2. 政府部门协调处理,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建设

从资源整合建设、避免重复使用、协调处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农业信息资源合理开发与整合建设,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国内图书馆建立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以三农产业为服务对象的农业信息化资源整合中心,不断拓展信息化服务内容深度,实现特色化、适用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3. 政府部门占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优势,建设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传播

政府占主导,充分发掘各相关单位的优势与特色方面,集中优势力量,构建出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的立体形式的信息传输模式,提高信息传输网络的对接效率,使信息化网络服务更好的落实到户。

4. 政府部门领导相关主管部门有效组织,提高信息接收末端建设效率

政府部门领导相關主管部门有效组织,稳固信息应用接收体系建设,扩大建设末端信息站的力度,准确的了解到并解决好信息送到农民手中,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对信息化网络服务日益增强的需求,把政策、科技、市场、等致富信息准时准确的送达给农民。

5. 政府部门加强领导职能、加速建设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示范试点

在我国农业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极力推动下,加速建设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示范试点工作,在具备条件的乡镇、村庄积极的进行示范试点工作。通过建设示范试点,完成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工作的落实开展,推动农业信息化网络服务的发展,积极探索通过农村信息化网络服务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经验,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跳跃式发展途径探索。

6. 强化“农业、科研、教学”三方面结合,建立并完善“产、学、研、推”四方面的统筹农业推广新模式。加大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提高创新网络信息化网络服务农业推广人员的社会地位。

四、结论与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受诸多因素的困扰,始终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创建新型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管理体制,推动“产一学一研一推”四方面机制的统筹建立与发展,充分利用农业教学、农业科研、农业推广的整合效益;2.加大农业推广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改进与完善;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实现扩大以农村的道路、通信、广播、电网和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的生活以及生产条件,努力做到村村通路、通电、通邮、通广播、通电视以及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从而增长且满足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量;4.加大力度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的科教文化事业,总结出实用性措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加速农业科技进程,扩大农业信息的广泛传播与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毕达宇.面向农民知识需求的知识服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崔春晓,李建民,邹松岐.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3(08).

[3]高启杰.理解农业推广:基于历史和发展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2(09).

[4]李显峰.涉农企业农业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农业推广
新时期农业推广工作初探
当前农业推广体制存在弊端及改革思路
美国农业推广模式及其启示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 助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