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本刊记者 耿国彪
留着平头,身着深蓝色羽绒服,脚穿运动鞋的邹彬,看上去与诸多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并无二致。见到邹彬时,是在常德市中建五局智慧城的工地上。
作为湖南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最年轻的一位,邹彬出生于1995年8月,是湖南代表团唯一的95后。
邹彬16岁时便跟随父亲来到中建五局项目工地务工,更令人惊讶的是,虽是千千万万“泥瓦匠”中的普通一员,但他却有着自己的奋斗目标——那就是把“泥瓦匠”做到极致。
从湖南新化贫困山区走出来的邹彬,现在是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砌体质量管理员、“小砌匠”邹彬创业工作室组长。“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个荣誉集于一身的他,一路走来并非运气。
可能在一些人眼中,95后的这一代与“任性”“叛逆”等词挂钩,但在邹彬的成长历程中却充满了理想、责任、担当。从一名农民工到新时代的大国工匠,邹彬用事实告诉所有年轻人这是一个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邹彬出生在娄底新化一个砌筑“世家”,父亲、两位叔父、舅舅都是村里的老砌筑师傅。
“儿时我的梦想就是走出大山去外面闯一闯。”邹彬说,因家里经济条件所限,初中毕业就跟随父亲的施工队来到中建五局项目部干起了砌筑,成为一名年轻的“泥瓦匠”。
和灰浆、挑泥沙、搬砖头……脏活、累活,邹彬都肯干。得空的时候,邹彬还总跑到老师傅身边“帮忙”,偷偷学着老师傅的手艺,背着师傅就会操起泥刀。
一天,一位老师傅回到工地时发现自己未砌完的那面墙凭空地高出了一米多,而且砌筑质量并不比自己差!细问之下得知是邹彬的功劳。从此邹彬便与泥刀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面12平方米的墙,其他工友们得花一天的时间砌好,他只要半天。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砌的墙横纵两向的缝隙都能控制在1厘米的标准以内,砖面清清澈澈不沾水泥。”邹彬曾经所在的砌筑队老板周朝阳如此评价,谁也没想到,小小的泥刀到了邹彬手里,就被他玩出了新境界。
建筑工地的工作,大多是按件计价,收入与工作完成量息息相关。有部分工友为了提高收入,只追求速度和产量,在质量上只要能达到最低标准即可。但邹彬却不这么认为,“我的性格是,做事就要做得完美一些。所以我希望我负责砌的每一堵墙都是高品质的。”
一块又一块砖的砌合,一面又一面墙的完工,一次又一次的反复钻研,邹彬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逐渐将那些只追求速度的工友甩在了身后。
这个别人眼里的傻小子,守护着自己心里的那道光,不断学习,精进技术,最终赢得了一次绽放的机会。
由于邹彬的技术过硬,领导推荐他参加中建五局组织的“超英杯”砌筑技能比赛,在这次比赛中,技能熟练、技艺精巧的他一举夺冠。更重要的是,他坚持做好一件事,不断精进技术水平的工匠精神获得了众多技术专家以及工友的认可和尊重。2015年,邹彬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砌筑项目选拔赛中获得冠军,成为种子选手,进入集训队伍,开始了他的又一次“闯关升级”。
“培训的时候,虽然身体上没有在工地干活那么累,但精神压力更大,一想到自己要代表国家去参赛,经常一夜一夜睡不着觉,那段日子真的很苦也很枯燥,每天干的事就是把一堵墙砌了拆,拆了砌。”邹彬坦言,培训的日子比在工地上更辛苦,然而最让他头大的是理论知识,这个时候的邹彬后悔当年太早放弃学业了。
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再到晚饭后的3个小时,邹彬的日程安排总是满满当当的,从理论知识学习到技能操作训练、从体能训练到脑力训练,每项都有严格的时间安排,节假日也不例外。而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邹彬都是在对照图纸,将一堵墙拆了砌、砌了拆。他说:比赛是按图纸砌墙,尺寸、水平度、垂直度、对齐、细节等五个方面都有严苛的数据要求,完成的产品,与其说是一堵墙,还不如称之为“艺术品”。
为了弥补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邹彬主动要求进入中建五局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学习,学校专门安排数学和识图老师“开小灶”指导,为他量身编制各种顺口溜,加强理解和背诵。除规定的“集训”外,邹彬还经常自我加压,延长训练时间。陪练徐贝贝介绍,有时候邹彬做梦都在背诵理论知识,有时候隔几分钟就会冒出一串公式。
从连几何图形都分辨不出的他,到能精确计算出各种图形数据,邹彬说:我读书少,看图、测算对我来说都是非常费劲的事。成绩的取得,感谢老师和教练的“引路”作用。担任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区砌筑项目教练兼评委的周果林曾说:“邹彬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这在比赛中是至关重要的。”
集训期间,经过“五进二”“二进一”的选拔,邹彬终于取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的参赛资格,实现了中国在砌筑组零的突破,并获得优胜奖。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邹彬先后获得2015年大洋洲技能大赛砌筑项目银牌、湖南省2016年“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竞赛砌筑工决赛第一名等奖项;并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发言时,邹彬动情地说:以前他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觉得砌墙没出息,但在参加中建五局“超英杯”技能竞赛后的日子,再到集训、出国参赛,他开始慢慢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是有特长的,农民工也是有舞台的,找到了除赚钱以外的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成功后的邹彬并没有改变初衷,依然坚守匠心。“其实我一直都是农民工,原来我只是一个没人知道的农民工,我做事只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过得更好,现在我是一个有点名气的农民工,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给更多人,成功并不难。”邹彬说。
比赛结束后,邹彬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做起了“砌匠”工作。而后,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成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小砌匠’邹彬创业工作室”,由他担任工作室组长,带动全员提高工程品质。
从不太愿意跟人提起砌墙这个行业到现在邹彬能自豪地说,他是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一名普通的砌体质量员,他说他很感激这个崇尚“工匠精神”的时代。“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其实挺简单,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同时,始终保持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协作共赢的团队精神。”邹彬说。
2018年1月29日,邹彬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没有常人想象的高兴与兴奋,而是突如其来的压力和责任。“我从农民工中来,我了解我们这个群体,里面有很多有才华的人。”邹彬说自己是个幸运儿,是单位给了他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希望国家和社会能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让更多像他这样的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美好生活。
当记者问起当选人大代表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时,邹彬回答说,不同就在于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大了,当农民工的时候只需要把墙砌好、把领导交代好的工作按时按量完成就行了,但当了人大代表之后就不同了,除了要认真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及相关理论知识外,还要做好宣传贯彻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学习考察,通过走访、座谈、接待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和反映选民和身边人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人民服务。同时,还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本职岗位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
而对于湖南团最年轻的代表这一标签,邹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激励自己做得更好,鞭策自己时时刻刻以代表的标尺来严格要求自己。
邹彬坦言,去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除了开会和接受采访,自己都在房间学习各种材料。而他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两会带来的建议就是希望企业构建产业工人的培养体系,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真正更好的结合起来。
“我在我们建筑工人这个群体里,算是比较幸运的。如果没有参加培训,没有企业的培养,可能我现在依然是一名到处跑、找活干的普通砌墙工。”邹彬说道。他希望企业在努力构建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体系的同时,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产业工人,鼓励学技术、提技能的良好氛围,造就新时代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产业大军。
邹彬说:跟我一样年纪的这种产业技术工人有好多,以后的话,会抓住这一点如何去把他们聚集到一起来,一起相互学习,也是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技术水平提上来了,这个工资水平肯定能提上来了。
除此之外,他还建议在加强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同时,能够完善建筑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
邹彬最后对记者表示,其实他不算代表里最年轻的,还有比他更小的。他希望可以让全社会都关注到建筑工人这一群体,“我是农民工,我希望把我的经历告诉更多人,只要肯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