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循环经济服务海西民生
——访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州州长、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孟海

2019-05-25 03:26
绿色中国 2019年5期
关键词:海西州柴达木盐湖

文|摄 本刊记者 胡 三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格尔木、察尔汗盐湖,要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盐湖化工循环利用。两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 2018年3月13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西州委副书记、州长孟海向记者展示了海西绿色、循环发展的标志性产品——金属镁,“这个产品是盐湖‘卤水’提取钾后排出去的老卤废液中,经深加工而提炼出来的,过去是‘镁害,现在变成了‘镁宝’。”他说。

孟海表示,当地实现了盐湖卤水到钾盐、盐湖化学、天然气化工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从钾肥到新材料、新能源等五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的发展,构建了绿色循环发展的典型模式。“我们要牢记嘱托,不辱使命,把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办好。”。

牢记嘱托 办好四件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西考察时,嘱咐我们一定要努力办好民族团结进步、扶贫攻坚清零、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示范这四件大事。一年多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扎实实推进落实,收到明显成效。”孟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一年来,海西州累计投入2.17亿元,实施了长江源村“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实施完成了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垃圾填埋场扩建、天然气入户等1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起了扶贫宾馆、牛羊育肥基地和饲草料基地,村民也开起了民族风情园、家庭宾馆、小卖部、小吃店。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变。

民生改善巩固了民族团结的基础,而这也是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2017年,海西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连续四届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州,连续两次夺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近两年,海西州保持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6%以上,同时融资71.7亿元投向农牧区住房改造、水电路、垃圾处理、环境整治、绿化亮化、公共服务及扶贫产业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产业发展资金全覆盖,基本形成村村有产业的新格局。

“2016年,海西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4元,基本完成脱贫攻坚清零任务。去年全州八个地区,四个‘摘帽’,其余四个正在进行脱贫清零摘帽省级公示,等待国家评估。2018年我们将率先在青海、在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实现脱贫攻坚清零。”孟海说。

“不仅如此,我们立足柴达木独特生态特征和重要生态地位,组织完成《柴达木生态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规划》编制,出台新环保十三条等制度措施,确定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举措。投入28亿元开展‘蓝天、碧水、净土、复绿’四大生态修复治理行动。”孟海说。

“我们对海拔高、条件较恶劣地区的牧民进行生态移民,把他们从游牧民变成居民,彻底告别靠天吃饭、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孟海说,政府给搬迁后的各族群众都盖了新房,并帮助他们学习致富技术,同时采取产业扶持、发展畜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就业等后续保障措施。实现省委提出的,把农牧民从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的目标,确保广大异地搬迁生态移民能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

“第四件事情,就是我们全面贯彻总书记‘一定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盐湖资源开发和循环利用,发挥全国示范作用’的指示精神,立足柴达木资源优势,精心谋划并推进千亿元锂产业、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等‘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传统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极大拓展了盐湖资源开发的空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2017年海西年产10万吨金属镁装置工艺全线打通,碳酸锂产量达到5万吨,质量达到电池级,光伏、光热、风能三大新能源总装机达到5617.5兆瓦。“我们初步建成了中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钾工业基地、锂盐产品基地,成功使盐湖从自然资源升级为战略资源,从地方发展战略融入为国家战略,成功打造了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资源循环利用做出了示范。”孟海说。

高原上的光伏扶贫

“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创新举措,是扶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探索,为扩大光伏发电市场,发展清洁低碳能源,破解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难题增添了新动力。”孟海向记者说。

据介绍,海西州有精准识别贫困村119个,占全州行政村总数的39%;截至2017年年底,该州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0.46万人,大多数困难群众居住在气候干旱高寒、生态极度脆弱、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高海拔农牧区,因病因残致贫率高达62%。这部分困难群众需要长期稳定的资产收益来实现持续稳定脱贫。但同时,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匮乏培育难始终是脱贫攻坚的瓶颈。

孟海表示,海西州境内光照资源丰富,荒山荒坡、沙漠化区域面积大,发展光伏扶贫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光伏扶贫产业的发展在为老百姓提供就业岗位、稳定增加困难群众收入的同时,又科学合理地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困难群众感受着生态红利和光伏科技带来的新生活,感恩党的富民惠民政策,都十分认可光伏扶贫。”孟海说道。

2017年,青海省光伏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新增并网容量109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79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113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数1516小时,整体运行状况良好。2017年6月17日至23日,青海连续7天168小时实现全省100%清洁电量供应,打破了世界纪录,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新能源外送通道也在加快建设。

在孟海看来,青海的光伏扶贫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据他介绍,青海省经过充分调研,总结经验,提出了适合自身的光伏扶贫发展思路,编制形成《青海省“十三五”光伏扶贫规划》,同时,针对青海地域辽阔、贫困村村落分散、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积极争取实施以“村级联建”为主要模式的建设方式,最终国家在指标下达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力争光伏项目早建设、贫困群众早受益,并确保村级光伏项目建设质量和收益分配。

孟海告诉记者,他很希望光伏扶贫未来能在青海更好地推进。他建议国家层面对西部省份,特别是光照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辽阔、产业培育难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村级光伏电站和集中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上给予更大倾斜。同时,在政策容许的条件下,将全国年平均日照时数低于光伏发电标准地区的村级光伏扶贫建设指标统筹安排,在海西集中建设中国(柴达木)光伏扶贫产业园,为全国各族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有力条件。另外,青海省有近4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布在非贫困村,他建议国家层面将非贫困村纳入村级光伏电站建设范畴,并在统筹安排年度光伏扶贫资金时,对西部省份及经济总量小的民族地区给予重点倾斜。

“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对生态保护建设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打造海西州国家零碳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清洁能源送出基地,为民族团结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产业支撑。”孟海说道。

做好循环经济绿色发展

2010年3月份,国务院批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9年来,海西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坚实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海西州柴达木盆地分布有30多个盐湖。其中,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钠、镁、钾、锂的储量均居中国之首。“察尔汗钾资源实现从单一钾肥向钾系列产品延伸,使我国农业用钾由完全依靠进口转变为可长期保持自给率50%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孟海介绍,近年来,青海立足柴达木资源优势,以绿色发展理念构建柴达木特色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工业体系,初步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镁工业基地、钾肥生产基地、锂盐生产基地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实现了从矿产资源采掘的“独轮车”升级为传统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多轮驱动”转变。

孟海说,海西州精心谋划并推进千亿元锂产业、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千亿元新材料产业、千亿元高原特色生物产业、千万吨原油储备及油气化工产业等“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编制了“五个千”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出台进一步加快盐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盐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按照“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资源综合开发、“吃干榨尽”的思路,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传统化工与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极大拓展了盐湖资源开发的空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孟海介绍,2017年海西州年产10万吨金属镁装置工艺全线打通,碳酸锂产量达到5万吨,质量达到电池级,光伏、光热、风能三大新能源总装机达到5617.5兆瓦。海西州成功使盐湖从自然资源升级为战略资源,从地方发展战略融入为国家战略,成功打造了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全国资源循环利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以及产品运输距离远、成本高,天然气量价支撑不足等因素,盐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面临着挑战。”他说。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锂电、镁合金产业材料供应,推动高质量发展,孟海在2018年两会建议将格尔木察尔汗地区作为我国盐湖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并将盐湖产业发展规划列入国家规划和重大产业布局。同时,加大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倾斜支持力度,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入第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范围,集中科研力量,为我国盐湖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孟海说,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推动经济循环发展的不竭动力。海西着力转变发展理念,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抓手,先后成立了国家创新型盐湖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科技平台、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孵化器以及3个农牧业研究机构,深入推进实施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倍增”工程,设立了10亿元科技创新基金和年均1000万元的创新重奖资金,突破并转化了盐湖提镁、提锂、提溴、镁合金生产、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等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节点技术,有效改变了以往依靠投资、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1.5%。

未来5年是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向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迈进的重要时期,孟海说,我们按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部署,力争用5年至8年时间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猜你喜欢
海西州柴达木盐湖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盐湖又见火烈鸟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山西运城盐湖迎来火烈鸟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