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伟霞
1956年7月,孟执中以优等成绩取得了毕业证书,结束了在华南工学院三年的大学生涯,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自动化所。该所是从中科院力学所的自动化控制组发展出来的,当时还在筹备阶段。钱学森是自动化所前身自动化研究组的组长,自动化所筹备组组建和成立都是在他的支持和参与下进行的。
1956年10月,自动化所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召开会议,成员有钱学森、钱伟长、张劲夫、陆元九和几位老科学家,孟执中与几位新来中科院的学生旁听。
会议讨论了有关事项后,中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张劲夫讲话:“我是来给诸位当后勤的,给你们拎皮包、擦皮鞋的,真正的研究工作还要靠诸位,靠大家。”
这是孟执中第一次听到中科院领导的表态,感到非常兴奋。张劲夫的话表明了党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期待和重视,对知识分子的关爱和信任。
自动化所筹备委员会成立之后,为进一步加强自动化所的工作,从科学院东北分院调过来一批人,武汝扬任自动化所代所长。杨嘉墀和屠善澄两位学者当时刚从美国归来,也加盟到自动化所。
自动化所分六个专业小组,分别是调节理论、生产过程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工具、自动电力拖动、模拟和计算技术以及远动学小组。孟执中参加了杨嘉墀负责的自动化技术工具小组,之后一直跟随他工作到1965年参加卫星工程研制后才分开。
1957年年初,人员基本到位,工作逐步启动。第一年主要是学习数学、自动控制原理。但搞自动化大家都不熟,自动化这个学科名词孟执中在学校里都没有听到过,不知道要搞什么。几位老的研究人员就将大家组织起来,到全国各地考察,摸索中国的自动化怎么搞。
孟执中参加了上海考察组,在上海考察了大华仪表厂、南市电厂和外高桥电站等单位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发展情况和需求,详细了解了已在线运行的苏式 ЭПП—09 热工参数的测量和控制自动化仪表的技术性能和运行情况,包括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回来讨论后,所领导确定分自动化理论和硬件两方面来进行研究,硬件又分探测器和执行机构。
为了让新同志能够顺利进行工作,所里安排了几位老的研究人员,如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和何善育等给他们上课,向他们传授自动化基础知识,并补充了一些读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里没有学过的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统计学、随机过程、复变函数和变分法等数学基础课程以及自动调节原理等专业知识。
所里还组建了几个实验室,孟执中被安排组建电子技术实验室。
▲青年时代的孟执中
杨嘉墀给孟执中建议的学习和实践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装一台电子管特性参数显示器。杨嘉墀从美国回来前,在美国买了一些电子仪器仪表,实验室组建后,他将这些电子仪器仪表转交给了实验室使用。孟执中将杨先生带回国的一台长余辉慢扫描示波器作为电子管参数特性显示器的输出显示器,有了这台示波器,仪器得以顺利组装完成,孟执中从中学到了课外的实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