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专文
每年临近春节,总会有朋友托我撰写守服春联。所谓守服春联(一说守制春联等),也就是当年、前一年或前两年长辈过世后利用春节期间进行悼念的对联,连续三年。湖南岳阳地区的做法是,第一年贴黄纸对联,第二、三年贴绿纸对联,用颜色的深浅来表示哀悼程度的不同,第四年则恢复贴红纸对联了。即古人所说的『哀随日减,由凶复吉』。这就是俗称的『守孝三年』。
守服春联始于何时,笔者无从考证,通常的守服春联有:
年在严何在;
春回椿不回。
人皆贺节双眉喜;
我独思亲一片悲。
三年守服四时念;
一日思亲九曲回。
但各地风俗习惯不一,守服春联当然是不同了。随着时代发展,利用新春佳节写怀念类对联的风俗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一些家庭除在第一年用黄纸写守服春联外,第二年即恢复贴红春联了,是人意不可强求。数年前,我曾发表过《怀念类春联之我见》,今日重拾此话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
我认为,守服春联应该是『哀』与『喜』的结合,也就是说应该是既要『守其孝』而又要『迎其春』。大地回春,九州共庆。人家欢喜你家愁,确实如此,但你不可一味地宣泄自己的感情而不顾及左右邻居喜春、迎春的感受。所以有人写:
谨守堂前孝;
不知门外春。
天下皆春色;
吾门独素风。
就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守服又迎春的两全其美呢?笔者在撰写此类春联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
这里所说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指贴对联的户主是谁,一个是户主为谁守孝。一般来说贴对联的户主大多数是儿子,守孝的对象也是以父母居多,但也有孙子因其父母亡故而代父母为祖父祖母守孝的。还有时代发展了,现在独生子女进入赡养父母的高峰期,独生女在父母亡故后也应该守孝,俗你『郎是半子,女是半媳』在这里就真正要派上用场了,在春节期间贴守服春联是责无旁贷了。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撰写不同的内容。在实践中,我撰写了诸多对象不同的守服春联,如代儿子儿媳写守父母孝的春联:
母去一年心滴血;
春来四海梦思亲。
代人撰写怀念祖父的新春联:
祖父恩情铭肺腑;
神州春色耀山河。
代独生女家撰写新春怀念母亲联:
半子堂前回紫燕;
三更梦里哭慈亲。
还有一次,一乡亲父母遭遇车祸双亡,令人痛惜,其子没有成婚,我为其撰写的守服春联曰:
孤儿含泪双亲去;
万象回春一夜来。
所谓年龄不同是指守孝者与逝者年龄。如守孝者年龄不是很大,而长辈、父母或其他亲人过世较早,那么在写守服春联时感情可以沉重些,表达的思念、痛悼之情可以更甚些。因为父母亡故,本来就是痛惜的事情,如果早逝,更痛入心扉。如我代人写母患病早亡的新春怀念联:
春归恨不催芳去;
母逝至今滴血来。
其春来思母形象跃然纸上。但父母年事已高而去,守服之人年龄也偏大了,那么守服联不一定要写得悲悲切切,俗话说:『父母老死,风流孝子。』联语表达思念之情就可以了。如有一老母亲九十高龄仙逝,其子亦有七十岁了,且老人四代同堂而去当无遗憾了。我代其两孝家撰写的守服春联是这样的:
四代同堂,母去仙山含笑靥;
九州共庆,春来故里绽鲜花。
萱堂北去留踪迹;
紫燕南来沐惠风。
我想这样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又对春天进行了歌颂,没有影响自己和别人迎春欢乐的心情。
我这里所说的年代不同是指逝世后的时间。守服三年,在春节时都要贴守服对联。这样就有一个时间差了。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哀随日减,由凶复吉』了。无论如何,逝者已逝,生者当生,节哀顺变,自古皆然。所以我们在撰写对联时一定要把握好感情基调,避免盲目的哀悼。我认为第一年的守服联可以适当哀痛些,第二年感情可淡些,第三年当更淡了,甚至第三年可以写出哀而不伤的感情了。如我代人写怀念母亲联,第一年:
忆母常流千滴泪;
迎春怕听万家歌。
第二年:
春花朵朵开阡陌;
母训声声记胸怀。
第三年:
三年守孝心犹痛;
万户迎春我亦欣。
这就是说随着年度的增加,悼念的感情也就起了变化,我想这应当是符合人们的思想感情变化规律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千万别前后倒置,不能第一年怀念心一般而在第二、第三年反而写得哀痛极了。曾经见到过这样一副第二年的守服春联:
裂肺撕心哭母;
呼天抢地思亲。
这是撰写者没有把握好感情基调的表现。
守服春联,有两个时间须记住:第一个时间是处于守服期间,第二个时间是春节。我认为守服春联除了表达思亲之情外一定不能离开春字。如果脱离了春的气息就没有春联的味道了。有时守服春联一不小心就会写成平时的挽联了。我认为,如果上联写怀念,那么下联可以写迎春、盼春、颂春等等,至少要点一下春,要有词语体现春。反之亦然。
四世同堂,正蔗境甘甜,何忍登仙辞日月;
全家齐恸,方小康灿烂,当宜延寿享春秋。
此联好则好矣,但没春的意味,不能算地道的守服春联了。
最怕春宵杜宇泣;
那堪严父毅魂飞。
此联有了守服春联的意境了。
两载不闻慈母诲;
全家莫赏新春花。
此联当是较好的守服春联了。
今年下半年一朋友的母亲逝世了,他要我写两副守服春联,他说十分遗憾母亲没有看到明年上半年娶孙媳妇和生重孙子。他要求我把这两个意思写进对联中,我撰写的对联如下:
惜慈亲,不见今春新孙媳;
念萱阁,难忘昔日大恩情。
春日又回,高堂已逝;
重孙待产,曾祖不存。
朋友见之高兴,说我表达了他的想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守服春联应当是怀念和迎春的综合体,缺一不可。在表达纪念亲人感情的同时还要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或浓郁或淡淡、或拒春或迎春的感情。有春的守服春联,才是道地的守服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