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静 姚丹丹 刘小琦
【摘 要】司刀是湘西苗族巴代扎仪式中的一种法器,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巴代扎仪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巴代扎仪式中司刀的形制与演奏方法着手,探究司刀在巴代扎仪式中的功能。
【关键词】湘西苗族;巴代扎;司刀
中图分类号:J6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80-01
一、湘西苗族巴代扎仪式概述
巴代是湘西苗族文化中的特殊人群,是苗族社会生产生活里驱邪祈福、治病消灾的符号。湘西苗族“巴代”主要主持祭祀仪式、习俗仪式和社会活动仪式这三大类仪式,可测吉凶、通鬼神,他们作为苗族的信仰主使,传承着苗族主流文化。苗族巴代又有“苗老司”巴代雄和“客老司”巴代扎两大主体,他们共同操持着族群的仪式活动。巴代扎仪式是以本土宗教为基础,又吸收了佛、儒、道等汉族宗教为一体的仪式。在举行巴代扎仪式时,其中最常使用的一种乐器与法器就是司刀。
二、司刀的形制及演奏方法
(一)司刀的形制
司刀是巴代仪式中最为常见的乐器,司刀由响铜制作而成,由两部份组成,其中一部分是手柄长约 15 厘米,手柄上面刻有纹饰,另一部分是一个大圆环,圆环上有7个铜钱大小的小圆片,小圆环层层叠套在大圆环之上,在巴代扎仪式中巴代扎通过摇晃司刀使大小圆环相互碰撞而产生音响效果。
(二)司刀的演奏方法
司刀是巴代扎仪式中最常使用的法器和乐器之一。在巴代扎仪式中巴代扎以左手握司刀手柄,圆环朝上,巴代扎摇晃手腕,司刀上的铁环相互撞击发出声响。巴代扎根据不同仪式的不同诉求来控制摇晃的幅度大小与时间间隔,使其达到所需的音色、强弱和长短。在巴代扎仪式中,司刀的使用是有讲究的,一般多在仪式的请神上供环节,在这一环节开始时,巴代扎先请出司刀,左手持柄,上下摇晃司刀三下,音响持续时间要短而强,坚定且有力,此时司刀的作用就犹如请神的敲门砖。而后巴代扎将祭品摆好,嘴中念词,一边摇司刀,念词的声音越来越大,司刀也左右摇得越来越响,音响持续时间长而急促,随着念词声慢慢弱下来,司刀摇晃幅度变得小而快速,直到唱词念白结束,仪式的这一环节结尾时巴代扎再次上下摇晃司刀,速度与力度与开始时一致,意为送神。仪式开始与结尾时的司刀演奏最为重要,请不请得来神全靠刚开始的司刀演奏把握,中间与神对话时,司刀更是起了保护巴代扎使其法力变得更强的作用,而仪式结束时能不能让神高兴地离去也全在这司刀的手法里。
三、司刀在巴代扎仪式中的功能
(一)通神媒介
巴代扎作為人与神灵交流的传达者,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在巴代扎仪式中司刀作为巴代扎与神灵对话的辅助工具,起到了请神、对话、送神的推动作用。在这些仪式过程中都需要摇晃司刀,虽然摇晃司刀的速度、力度、音色都不尽一样,但最终都是起到了叩问神灵、与神灵交流的目的。司刀在摇晃过程中,由巴代扎掌握使司刀的声音能发出各种各样的音色,其特殊的节奏及音色,也是为了在与神灵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具有艺术性,取悦于神,只有优美悦耳、富有艺术性的声音,才能使神灵欢喜,上达天听。只有充满艺术性的声音,才能打动神灵,满足巴代扎的诉求。司刀作为巴代扎与神交流的媒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警世娱人
在仪式过程中,司刀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节奏丰富有趣,音色多变而悠扬,一方面使神灵愉悦,另一方面也令民众舒心。民众既因为诉求得到了神灵的允诺而安心,又因为欣赏到了司刀灵动而有趣的声音而欢喜。司刀柄上刻有精致而复杂的花纹,司刀上的七枚小圆环大小、薄厚一致,司刀本身作为一件观赏品就极具艺术性,更加之司刀作为巴代扎的一件法器,又代表着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愈发使得它的美增添上一层神秘的光环。当司刀在仪式中发挥着它的作用时,苗族人民的心中便充满着无上的崇敬。
(三)营造氛围
巴代扎仪式作为一种人们向神灵祈求幸福与安康的形式,意在传递幸福与和平,而巴代扎本身所带有的宗教色彩,就已经让传递幸福的仪式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司刀在巴代扎仪式中,起到保护巴代扎、增强巴代扎的法力、与神对话、驱赶邪灵的作用,这都为仪式的“神秘”与“真实”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在巴代扎摇晃司刀时,速度、音色、力度的变化控制其目的也是为仪式营造一种“神秘”的音乐氛围。可以说当司刀作为巴代扎的法器出现时,它本身就已经具有宗教氛围了。
参考文献:
[1]罗义群.苗族牛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罗义群.中国苗族巫术透视[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3]吕养正.湘西苗族鬼神崇拜探幽[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4]郑英杰.湘西文化生态及其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杨庭硕.人群代码的历时过程——以苗族族名为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6]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
[7]石寿贵.“巴代” 文化及其在苗族社会中的作用、价值和意义[A].中国民俗学会持有文化研究基地成果展示会暨湖南省苗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