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虎
【摘 要】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面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快速变革的时代背景,文化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效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本文为求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240-02
群众文化工作是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来说,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之中,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应当在调研分析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的基础之上,结合本地的地域特色,设计出与之匹配和衔接的文化工作发展方略。
一、进行艺术院团改革,把握群众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不容否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实践中呈现错综复杂的现象,这又主要反映在人们的主观认识上。有的人在思想上存在模糊观念,认为“既要公鸡打鸣,又要公鸡下蛋”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们认为在文化生产经营中,讲社会效益就不能讲经济效益;反之,讲经济效益就不能同时讲社会效益。这是把两种效益对立起来的观点。也有的人认为经济效益好,就是社会效益好。这是把两种效益混为一谈的看法。还有,在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虽然在口头上把经济效益作为惟一的追求目标的是少数,但是以各种手段生产迎合人们低级趣味的伪劣作品或庸俗的演出方式,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却是大有人在的。还有这样一些艺术表演团体,在思想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清楚的,但出于经济上的压力,又没有好的作品产生,于是在经营中,只能更多地考虑经济效益。凡此种种,说明正确处理两种效益的关系是必须始终注意解决的问题。不仅要在思想上克服各种错误认识,还要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和深化改革的实践中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认真对待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坚持群众文化工作的正确方向。
我国艺术院团的改革,就是在正确处理院团整体改革与局部改革的正确关系中进行的。如文化部1996年提出的中央直属艺术院团的改革,一是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二是要逐步推进,平稳过渡,在改革的进程上,有先有后,由浅入深。总体规划做出后,具体的改革采取分步实施的做法,如音乐、舞蹈院团的改革先行,继之是话剧和其他院团的改革。在改革的内容上,先是解决中直院团的生存条件问题,第二步进行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再进行建立社会综合配套工程,并取得经验,推向全国。为此,文化部在1997年召开了两次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会议,重点介绍了中直院团改革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讨论并制定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规划,以指导全国艺术院团改革的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在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就是通过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国家确保的重点,集中力量办好重点艺术院团,鼓励社会办团,实行多轨并存,保护重点,鼓励竞争,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形成重点院团和一般院团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共同为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发挥各自作用的新格局。
二、积极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促进群众文化工作开展
从目前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实际需要看,应完善这样一些文化经济政策:
第一,文化投资政策。在文化投资政策中,需要确定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文化投入比例,改变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偏低的状况。各级地方政府也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逐步增加对文化的投入,提高文化拨款的比例,以缓解艺术院团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同时,要改革文化投入机制,在投入方向、投入结构、投入方式和投入环节上进行改革,即逐步从静态的生产前的不可控投入转向动态的生产后的可控投入,强化财政投入的激励因素,提高投入的效益,促进出人、出戏、出效益,避免出现新的“大锅饭”。
第二,奖励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的政策。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和演出优秀剧(节)目,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的剧(节)目和演员给予重奖。有条件的地方可分别设立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基金和优秀剧(节)目创作演出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补贴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作出突出贡献的剧团和个人,资助创作排演反映现实生活和重大题材的剧(节)目的院团和个人。基金和专项奖金的来源,除了各级财政专项拨款外,可多渠道筹集。
第三,大力扶持重點艺术表演团体的政策。经过布局结构调整后需要保留一些代表国家、地区艺术水平和民族风格的院团,有示范性、实验性的院团,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少数民族院团和为少年儿童服务的院团,各级财政应给予重点扶持。在核定其预算时,应增加补助项目和补助数额,或对创作演出实行专项补贴或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三、重视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研究,注重对广大小城镇及其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研究
虽然有史以来,艺术活动的中心一直在城市,城市人们享受到更多的群众文化服务,但是,我国农村人口拥有全部人口的一半以上,作为当代社会主义特色的群众文化建设,不可忽视农民及农村,不可将广大农民的审美需求置之不顾。特别是在当下,虽然政府实施了广泛的公共和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使得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得到较大改善,但是,广大小城镇和农村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与城市仍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将会出现更多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特点,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理应将关注的重心,部分地转移到以小城镇和农村为基础的大众群众文化活动上来,充分关照其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洞察广大小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审美方式、审美兴趣,以及各地小城镇和农村艺术活动的不同特点,挖掘当地的群众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使之在当地艺术活动中得以充分利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对广大农村及农民的文化服务,也会由基本全部的公益性服务,逐渐出现群众文化产业及艺术市场的特征,转变为公益性与市场性文化的共存。鼓励农民在充分发掘本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调动其创造意识和能力,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文化的创新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审美文化素质,应是群众文化理论研究不可缺失的内容。
四、既要重视群众文化一般理论的研究,又要重视群众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
发展群众文化教育,不仅是出于为社会培养大量群众文化人才及其从业者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推进群众文化学科的发展。在当代,社会对群众文化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群众文化教育也应对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作出积极的回应,使之不断适应变化中的艺术活动及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群众文化活动,人们不可沿袭计划经济下的老路。群众文化教育应依据自身国家的实际,在群众文化教育的基本理论、学科与专业建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做出自身的构架。作为各地群众文化教育的主体,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为能动和有效地加快群众文化人才的培养,服务于各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及其管理活动。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文化部门任重道远,只有深入了解到群众的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才能真正满足群众的需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N].中国文化报.2018-05-18(003).
[2]田胜利.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扎实推进群众文化工作蓬勃开展[N].大同日报.2018-06-15(006).
[3]王云竹.全市群众文化工作推进会召开[N].伊春日报.2018-08-21(001).
[4]李健武.群众文化工作值得借鉴[N].东莞日报.2017-03-06(A08)(四)基本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