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强 林燕芬 冯伟玲 何丽芬 梁美兰
【摘要】目的 调查番禺区象贤中学高二(1)班学生患手机综合征的情况及其产生的亚健康状态,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探讨中医干预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高二(1)班全部学生60名,采用问卷调查、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了解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情况、手机综合征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所带来负面影响,并从中医治未病角度进行中医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客观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 学生手机依赖评分均值中医干预治疗前为(92.40±31.23)分,干预治疗后为(67.47±17.28)分,经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干预治疗前有35名学生检出手机综合征,检出率为58.3%;经中医干预治疗后,有5名学生检出手机综合征,检出率为8.3%,经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干预治疗前共有33名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55%;经中医干预治疗后,有5名学生检出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8.3%,经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中医干预治疗后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学生手机综合征症状较前缓解,手机综合征情况较干预前改善。学生亚健康状态相关症状较干预前明显缓解,亚健康状态显著改善。结论 高二(1)班学生患手机综合征及亚健康较多,通过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进行干预。根据干预前后的效果对比,干预后学生对手机综合征的危害加强了认识,手机依赖的程度较前减轻,手机综合征及亚健康的症状改善及减轻,说明中医干预治疗效果明显。建议进一步探索并建立更为有效、更切实可行的中医干预手机综合征的研究体系,并藉此向全区甚至全市学校范围内推广,使之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二(1)班学生;手机综合征;现况调查;中医干预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6..03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应用及发展,手机是最普遍、最常用的[1]。然而,手机给人们通信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大多数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如“手机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对手机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又称为“手机依赖症”或“手机焦虑症”。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甚至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手机综合征是指现代人长期接触和使用手机而带来的身体和身心健康伤害的一组证候群[2],属于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种,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格朔造等方面均可以产生多种负面影响。本次研究是选择象贤中学高二(1)班的学生进行手机综合征的现况调查,从心理学及医学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学习生活、身心健康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根据其产生的亚健康状态,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提出可行的中医干预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中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中医预防与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番禺区象贤中学高二(1)班的学生共60人,其中男30人,女30人;年龄15~16岁。
1.2 方法
1.2.1 调查及培训内容
参考国内外有关手机综合征调查问卷的设计、参照手机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亚健康调查问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手机综合征、亚健康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成重点突出、简单易学、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及宣传小册子,合理开展高二(1)班学生的手机综合征有关讲座及中医干预治疗方案。并对患手机综合征的学生进行中医干预治疗;研究过程中加大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宣教及
普及。
1.2.2 调查及培训人员:挑選本院中医科及体检科高年资医生固定进行调查干预,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体检科科长1人,主治医师3人,一共5人。
1.2.3 调查培训、干预方法、步骤
(1)选取高二(1)班全部学生,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其中男生30人,女生30 人。拥有手机的人数:60人,且均为智能机。
(2)量表一:手机依赖倾向量表[3](MobilePhoneD即endeneyQuestionnaire,MDQ),该量表由杜立操和熊少青(2009)编制。问卷采用五点评分,从不符合到符合依次计1分、2分、3分、4分和5分,得分越高表示依赖程度越严重。
(3)量表二:手机综合征症状标准[2]:至少有下列5项:①手机作为唯一的通信工具,不再使用固话;②全依赖手机电话簿和短信箱,不再用大脑记忆号码和日程信息;③手机没有信号或信号减弱便开始心烦意乱,产生强烈无力感;④如果忘带手机或手机不在服务区内,马上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的事情。⑤睡觉也要开手机,总害怕手机自动关机;⑥经常查看手机,一阵子没有收到短信就怀疑有问题;⑦常常觉得手机铃声响了、在振动,可是拿出来看看又没有;⑧接听电话时总觉得耳旁有手机辐射波环绕;⑨经常有眼睛干涩、模糊、甚至疼痛,手腕酸胀发麻、心悸、头晕、冒汗等症状出现。手机综合征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3个月。
(4)量表三:亚健康状态评定量表[4]:每一条目均以“是、否”分级,“是”为2分,“否”为0分,计算总分。总积分达到22分(及以上)并且症状持续6个月(及以上)者可评判为亚健康状态。
1.2.4 中医干预方法
(1)生活起居调摄: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学校和家庭、学生共同努力,节制使用手机,以摆脱对手机的过分依赖。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重心和方向,保持良好心态,学会放松,张弛有度。认识手机对身体的各种危害及其对学习与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适当对他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及话费进行限制,避免把心思集中在玩手机上。有意识地控制手机操作频率及时间。每天操作手机控制在15分钟以内。或每天规定一定的时间不使用手机,必须用电话时使用座机。慢慢地延长手机不在身边的时间。培养沟通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转移注意力,多读书、看报,多参加体育活动,将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
(2)饮食调摄及食疗: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配合药膳。如枣仁莲子粥:有安神明目、补脑的作用。枸杞菊花茶:有养阴明目、补益肝肾的作用。黑豆核桃煲粥,能加强眼睛调节功能,改善眼疲劳的症状。
(3)手腕按摩:包括揉筋法、理筋法、点穴法、展筋法,反复3次。按摩时手法轻柔,根据患者腕、拇指麻木疼痛程度与机体耐受程度,施以适当的力量,可配合毛巾热敷1~2次。
(4)手腕功能锻炼:包括环旋腕关节、抓空锻炼。
(5)眼睛保健:按揉睛明、瞳子髎、承泣、四白、翳明、风池等穴位,能起到明目、舒缓眼睛疲劳、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6)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手腕关节的按摩及功能锻炼、眼睛保健,学生自己按摩时可以左右手互相交替按摩;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纠正与指导,动作到位及正确。
(7)中医科及体检科高年资医生(主治以上)定期操作指导及回访,并以问卷调查及回访的方式了解中医干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客观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所回收问卷均填写完整,且无逻辑错误,均为合格问卷。及时、完整、真实、准确地将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①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理论频数<5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②计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所有统计检验均行双侧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标准,最后得出统计
报告。
2 结 果
2.1 高二(1)班学生手机使用及手机综合征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的60名学生均有手机,男生、女生手机综合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机价位及不同一天使用手机时间分组手机综合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每月手机花费分组手机综合征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中医干预前后手机依赖评分比较
中医干预治疗前高二(1)班学生手机依赖评分均值为(92.40±31.23)分,经中医干预治疗后,手机依赖评分均值为(67.47±17.28)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中医干预治疗后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较干预前显著改善。见表2。
2.3 中医干预前后手机综合征情况比较
中医干预治疗前高二(1)班有35名学生检出手机综合征,检出率为58.3%,经中医干预治疗后,有5名学生检出手机综合征,检出率为8.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中医干预治疗后,学生手机综合征症状缓解,手机综合征情况较干预前改善。
2.4 中医干预前后亚健康状态比较
中医干预治疗前高二(1)班共有33名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55%,经中医干预治疗后,有5名学生检出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8.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中医干预治疗后,学生亚健康状态相关症状较干预前明显缓解,亚健康状态显著改善。
3 讨 论
3.1 目前手机综合征现状
学生群体是手机使用者中规模最大、最活跃的群体,由此而出现的中学生对手机依赖增强甚至成瘾的事实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过度关注、依赖手机,部分学生变成了不折不扣的“低头族”、“手机控”、“拇指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正在成为继电脑网络依赖后影响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又一大“杀手”。由于过度关注、依赖手机而引起的手机综合征也正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继药物依赖成瘾、烟酒依赖成瘾、网络依赖成瘾后的内容之一[3]。手机综合征概括为:使用手机的群体,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可分为零度依赖、轻度依赖、中度依赖和重度依赖四种,重度依赖者实际上已经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5]。手机综合征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未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6]。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中医学认为,健康的生活、行为、工作方式是提高生命质量,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舒畅、劳逸适度等养生之术是自我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手段;调整阴阳失衡状态,是治疗亚健康总的指导原则,“益气养心,疏肝解郁”是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治疗大法。孙涛、何清湖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干预手机综合征。干预方法包括:生活起居调摄、饮食调摄、食疗、中医辨证调摄、针灸、气功、按摩等[2]。
3.2 值得推广的干预模式
本次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状态,有助于配合学校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有助于改善学生手机综合征的亚健康状态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中医药保健知识的普及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且干预方案简单,副作用少,操作方便,易于在学校开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价值,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甘忠涛.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改革与开放.2016,12:87-90.
[2] 孙 涛,何清湖.中医治未病.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266-269.
[3] 杜立操,熊少青.大学生手机依赖现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7):26-28.
[4] 王 琦.调治亞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 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