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

2019-05-24 14:21胡雪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优化建议民族声乐高校教育

胡雪

【摘 要】作为深受大众青睐的一种声乐艺术,民族声乐艺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个性和鲜明特色的持续强化与创新,但是当前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效果。本文先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希望不断提升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育;民族声乐;教学现状;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87-02

民族声乐艺术是基于我国传统民歌、曲艺以及戏曲等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具有“通俗性”“草根性”,这使其拥有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专门性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当等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变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不合理。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学观念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将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美声唱法”上,忽视了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比如,实际的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分配更加偏向于美声教学,不够重视民族声乐等传统古典声乐教学,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声乐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教学模式不科学。在当代社会环境下,随着西方文化与思想的渗透,使得国内许多高校学生对美声唱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民族声乐等传统古典声乐缺乏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当前许多高校声乐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常常无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际教学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变革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三)教学条件不完善。理论上来讲,教材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等教学条件是确保民族声乐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条件还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为所选择的教材种类比较单一,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尤其是缺乏民族特色,同时课时比较少,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从而影响了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程设置不恰当。民族声乐课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系统完善的聲乐课程,而且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要改建民族声乐教材内容之外,还需要立足实际对课程进行调整。但是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材内容比较单一,无法帮助学生透彻深入地掌握民族声乐基本理论和方法。另外,在课程安排方面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更多设置的是音乐基础课程,民族声乐课程设置方面的比重较低,从而影响到学生音乐理论和综合实践技能的发展。

(五)原生态内容缺乏。在民族声乐教学改革进程中,民族声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多元化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是极具代表性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但是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得到重视,无法让学生分析和掌握原生态民歌的民族特色,影响到学生音乐学习视野的拓展。另外,高校也缺少原生态民歌教学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和指导,无法有效发展学生的特长,开创民族声乐教学新局面。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优化建议

(一)更新教学观念。为了有效开展高校民族声乐教学,需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加快树立灵活、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高度重视民族声乐教学工作,对其和美声教学关系进行妥善处理,彻底摆脱以往重视美声唱法教学而忽视民族声乐教学的教学观念,使高校学生可以在掌握美声艺术的同时,积极学习民族声乐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是要对民族声乐中的优秀文化进行大力传承与发扬,尤其是要突出这些知识教学的艺术性。鉴于国内民族声乐教学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民族声乐教师要注意从民族声乐作品诞生背景、演唱技术以及基本的相关音乐理论等方面入手,对其中包含的民族音乐文化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全面增强民族声乐教学的艺术性和民族性特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声乐知识的兴趣,提升他们参与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就需要对现有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完善和创新。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模式,但是仅跟随一个固定的声乐教师来学习有关知识,这会对其学习视野产生限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灵活运用“公开课”“集体教学”“民间音乐艺人演出”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本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开展课程教学。

此外,声乐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赏识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垂范教学法和比赛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民族声乐知识的兴趣,使他们牢固掌握有关教学知识。

(三)完善教学条件。为了确保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有序开展,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一方面,要强化相关教材及课程的建设,具体需要结合民族声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等,为学生选择一些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比较强的声乐教材,同时还可以积极利用一些古典民族音乐以及人体发声原理等相关知识对教材进行补充,不断丰富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在相关课程设置上,可以成立必修课与选修课,同时适当增加民族声乐课程的课时量,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要重视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对现有高校声乐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在不断提升其教学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些民族声乐方面的教学人才,提升民族声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民族声乐教学效果。

(四)优化课程设置。在建设高校民族声乐课程时,一方面要从优化声乐教材着手,改变过去用曲谱充当民族声乐教材的情况,避免忽视与民族声乐密切相关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与其他教材资料,尽可能完善和拓展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民族声乐艺术的分析。例如,通过让学生学习和接触多元化的民族声乐素材,引导学生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内容、情感、作品风格等,奠定学生扎实的民族声乐学习基础。

另一方面要从改进民族声乐课程设置着手,并在安排课程的过程中,明确民族声乐教育的目标在于把我国民族文化用音乐形式传递到全世界,所以必须改变去民族化的声乐教育模式。在课程建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启发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自身民族音乐素养和教学技能,在课程建设当中贡献力量。

(五)重视“原生态”。为了有效推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顺应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原生态民歌作为民族声乐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关键。要发展民族声乐教学,首先需要积极挖掘原生态民歌,并对优秀的原生态民歌作品进行科学化的教育与指导,使得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深刻感知民族特色。

另外,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原生态民歌的演唱技巧和其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民族声乐学习范围。为了引导学生主动传承原生态民歌,努力打造全新的民族声乐教学局面,高校可以邀请原生态歌手来校进行原生态民歌的推广,让学生在艺术实践当中深化对民族特色的认识,真正掌握民族声乐内涵。高校民族声乐教师也要不断提高个人音乐素养,掌握原生态民歌的科学化教学策略,推动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进步。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不合理、教学模式不科学和教学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有效性。为了有效提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需要从更新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入手,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加快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完善教学条件,以便促进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工作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莉.关于民族声乐教学中问题的深入思考[J].北方音乐,2017,(2):6-7.

[2]那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问题探析[J].音乐生活,2017,(1):80-81.

猜你喜欢
优化建议民族声乐高校教育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