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摘 要】经济水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沟通方式的多元,大大强化了社会文化资源交流的丰富和便捷,使得艺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了更多自主的可能,给艺术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机。但凡事皆有两面,内容的增加也使得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时代要求,理论性课程教学首当其冲,必须适应变化、主动调整才能让讲授更加得法。鉴于此,本文将以基础性理论课程《艺术概论》为例,对比传统讲授方式,结合教学实践,以突破文本为基础、以延伸课堂为路径、以建构思维为目标,围绕教学方法的探索展开有针对性的思考。
【关键词】艺术概论;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78-02
在清华文化经济大讲堂上,朱迪斯·伯顿教授在谈论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时提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以及手工匠人打破自己原来所从事的实践领域,慢慢将自己的疆界扩展到了其他行业中。他们之所以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不仅仅因为他们艺术方面的基本技能过硬,更重要的是因为艺术院校教育对他们心灵的升华,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质询和追问的能力。这些素质恰恰适应了现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1]的确,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文化艺术广泛普及,极大提升了国人的艺术品位,艺术教育也随之逐步走向大众。然而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尤其在诸如《艺术概论》的传统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更值得关注,如何吸引学生,如何活跃课堂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突破传统的艺术教育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成为需要,更讲求利用专业书本提供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性思考,最终实现对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的构建。
一、《艺术概论》课程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中说“从总体上讲,艺术学理论应当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同时,普通艺术学以整个艺术为研究对象,又包含着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学、电影学、美术学等具体的艺术理论学科。此外,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艺术学又不断产生出許多分支学科,诸如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心理学、艺术文化学、艺术教育学、艺术管理学、艺术符号学、艺术思维学等等。”[2]
从这可以看出,《艺术概论》课是以理论思维建立并运用理论深度思考为主的课程,基于艺术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原理。理论知识准备不充足,抽象思维运用不充分,会使学生因知识欠缺而深感迷茫。同时,运用原理分析提升思维构建的较高要求加重了他们达到教学要求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畏难、抵触的情绪。所以在实践中,可以明显感到,学生们对结合具体理论展开作品解析感兴趣,甚至能够为认识和理解作品中包含的艺术原理而欢心鼓舞,但回归到理论本身的阐释就比较冷淡。
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不同学校在艺术教育中各有特色,但学生呈现出很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尤其在理论课程教学上非常突出,那么以学生为核心的切入点就成为教学反思的需要。
(一)知识接受方式变化。伴随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人接受信息的方式相比传统变化极大。尤其偏僻的大学城使得大学生学习生活被囿于狭窄校园中,更加剧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学生群体的占比为24.8%,为中国网民中组成比例最高的群体。[3]显然,数据调查反映了现实。而专门针对大学生上网动机的研究呈现出更多值得关注的内容: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并不局限于掌握基本知识,而是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这部分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3.6%。同时,在查阅信息的调查中,“文化科研学术类”信息被选比例为36.3%。[4]信息接受的方式的变化影响知识传播的方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很难对抗交互性高的互联网,自然学生对传统理论教学不够积极。
(二)大学学习方式特殊。传统艺术教育下,学生往往从小开始就以专业学习为主。但现在艺术院校的学生,尤其传媒艺术类学生基本都经过高中阶段学习,而高中讲究标准答案。所以,他们擅长考试,擅长通过记忆给出标准答案。因此,学习多体现为记忆和还原记忆,缺少对问题的个性化解读,缺少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入思考。但是大学学习,尤其艺术类的大学学习恰恰是后者的集中体现。所以,无法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他们会迷茫,转而对容易区分好坏的艺术实践更为亲切。
(三)讲授方式灌输为主。中国艺术院校的教学实践活动往往采用灌输方式为主,老师讲授大量的知识,甚至通过学徒制方式手把手教,快速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和技能。但另一个问题也摆在眼前,艺术不是现成的,不是简单的模仿,简单的模仿必然造成传承的衰减。相反,艺术教育是多维度的,包含了大量个体的经历、体验、理解、表现,进而形成一种再创造。这一切都有赖于思维的转变与构建。
(四)过度案例分析弊端。多媒体引入教学,相当程度丰富了课堂内容,但是案例本身往往只能体现单元课程中的若干个知识点,并不能起到替代完整教学活动的作用。因此,使用大量故事讲述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感官刺激进而产生“读图效果”的教学方式,只能够简单获得知识断面的单一认识,切入点太小,具体教学内容会被打散成碎片化状态,将课堂教学变成一种自媒体式阅读。虽然迎合了学生网络时代的接受习惯,但是对系统化、结构化的理论知识学习会产生强烈的消解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
《艺术概论》课程的讲授,在当前教育教学大环境下,内容的理论性偏强,活泼性不足的确是事实,既普遍又典型。因此,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调整合适的教学方法,开拓丰富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互动参与,便是合理的方向。
(一)革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5]可以说,教学理念是指导课程教学的总纲。作为传统课程,《艺术概论》教学是从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系统等角度来展开的,需用课堂讲解完成。但是艺术专业学生比较活跃,知识功底也比较薄弱,再用旧套路便很难与他们的诉求相统一。主动调整是不得不走的路,革新也是必然的选择。
理念变化最重要的就是走下讲堂,走近学生。首先,广阔的网络空间给了学生多角度接触艺术现象的机会,所以利用好互联网的各种资源是当务之急。其次,现在的学生不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解,更具有表达的欲望,所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参与的热情。再次,依据专业特点从实用角度讲解艺术理论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最后,老师要学会倾听,通过“听”和“记”,了解学生的思想,进而和学生就某一领域的思考进行对话,以推动学生的思维和实践。
(二)改进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因材施教”都是普遍受到认同的观念。那么《艺术概论》课程自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进行调整,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现在的学生思维活泼,可以将创作实践活动纳入到理论结合层面中来,通过创作体悟更加深切的感受理论的力量。从实际操作来看,效果也非常好。伴随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的活跃度有了明显改善。
除了“因材施教”,还需要“因内容施教”,即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理论讲解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艺术本质论层面,需要将大量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具体的讲解,结合典型案例的分析,通过视听手段进行课堂节奏的调节,力图建立起学生对艺术本质的准确理解。其次,艺术门类论部分则提前根据知识点梳理出若干思考的角度,由学生自主设计课件上台讲解,既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又形成讲台上的比拼,成为学生展示个性化理解和个性化表达的舞台。讲解完毕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整个课堂的丰富性会得到有效增强。最后,艺术系统论部分,借助翻转课堂的形式,针对不同的章节设计话题,交由学生提前预习思考,回到课堂后再进行辩论和研讨,将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以外,同时发挥年轻学生应用互联网学习的长处,在开放性的多元扩展阅读中获得多角度的知识,而研讨和辩论更考查了他们对知识的驾驭能力。总的来说,就要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三)拓展教学内容。从教学内容层面看,整体上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指导设定每个章节的细化内容和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将涉及到的艺术原理、艺术现象、艺术作品既相互独立各分重点,又相互作用阐明联系逐一进行讲述,这和传统的教学并没有不同。
从教学实践来看,雖然教材往往只有一本,但在教学过程中却需要向学生进行推荐涉及到教辅材料和书籍,力主让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互相取长补短,引发学生针对不同学者、不同观点的对比性思考,打破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思维习惯,充分发散想象。案例分析则要兼顾各类型、各时期多样的艺术作品,并结合当前热门,选择更受关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使之成为讨论的焦点,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切实增强兴趣,有话可讲,有观点可立。另外注意加强课后时间的利用,增强学生课后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题本身就是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老师形成必要的对话。就实践效果来看,因为有了对话的过程,学生的思考有了可以正常表达的渠道,反过来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不是静态的重复,而是流动的过程,既需要“因材施教”,也需要“因内容施教”,将诸如《艺术概论》等单调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和当前多元的艺术现象融合,突破文本、延伸课堂、建构思维,用亲近的方式传递艺术的魅力,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注释:
[1]朱迪斯·伯顿.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的四个问题(下)[J].高等美术教育学会,201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2016-01-22.
[4]王力尘.大学生网络文化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1).
[5]百度百科.词条“教学理念”[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497350.htm,201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