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伟
【摘 要】影视作品创作中通常会选择拍摄地点,当故事情节确定之后,地域形象的刻画成为第一要务。但是在现代影视作品创作中,对于拍摄地点的地域形象传播力度较弱。为此,本文以地域形象传播为研讨视角,分析了地域形象刻画的主要问题,以及地域形象传播中创作影视作品的三重维度,并提出了基于地域形象传播的影视作品创作路径,以期强化影视作品的地域符号、地域人文、地域气质等方面的表现力,为影视作品创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地域形象;传播机制;影视作品;创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94-02
影视作品创作,需要将地域形象传播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从地域符号标志突出性,地域人文风俗表现力,地域文化气质凝练度三个层面深入研究。继而从艺术表现力的刻画中,加强影视作品对于地域形象传播的支持作用,同时以地域形象凝练影视作品主题风格,打造影视作品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一、影视作品创作中地域形象刻画的主要问题
(一)地域符号标志突出性较弱。地域形象的传播,首先需要将该地区的特色建筑、风景素材表现在影视作品之中,从而由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符号为依托,引导观众对影视作品地域特征产生联想。但是在部分影视作品中,很难还原不同年代的地域符号,间接导致了地域形象特征突出性较弱的问题。
(二)地域人文风俗表现力尚欠。人文风俗是地域特征的另一种内涵,是由当地历史文化背景所积淀出的特色文化形式。诸如饮食习惯、地方口音、服饰特征等等,均可表达出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人文风俗的差异度。而部分影視作品中,恰恰忽略了人文风俗的特定地域形象。
(三)地域文化气质凝练度不够。地域文化气质是一种人文基调,是该地区人民所特有的文化气质。假设这种文化气质在影视作品中并未深度刻画,那么即便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符号,也融入了地方风俗的人文特征,但是仍然会缺乏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思考。表达力度不足是地域文化气质凝练度欠佳的主要问题。
二、地域形象传播中创作影视作品的三重维度
创作影视作品中传播地域形象,主要具有三重维度,分别为:物理层面的地域符号形象、人文层面的地域风俗形象以及文化层面的地域气质形象。
(一)物理层面的地域符号形象。物理层面的地域符号,是将可以代表该地区特征的特有建筑、风景元素融入影视作品之中,就地取材突出影视作品的主题风格或价值取向。诸如以师德题材为背景的都市励志片《黄大年》,通过描写科学家黄大年不忘初心、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黄大年同志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赤诚爱国的情怀和忘我奋斗的科研精神。片场把在长春拍摄的第一场戏安排在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某病房内,是依托白求恩第一医院的地域符号,突出其物理层面的形象特征。这种形象特征的凝练,可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风貌,是以标志性建筑为地域符号的情景设定。当这一建筑符号出现之后,观众也会第一时间固化对于该地区的形象特征认知。由于主角黄大年在回国后便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主要工作都在吉林大学完成。故而拍摄地点也将吉林大学作为主要的外景素材采集地,场次安排大量选取了吉林大学的教学楼、操场、食堂、实验室等标志性建筑物,对加深地域性符号形象具有第一感官视觉刺激效果。因而,借助物理层面的地域符号形象,突出影视作品的意境表达和人物创设,是最为普遍和高效的影视作品创作形式。
(二)人文层面的地域风俗形象。在创设影视作品主题时,由于其特定的年代背景需求,往往需要从人文形象角度表现地域风俗。诸如人物角色的外表、饮食、口音、衣着、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等。当地域风俗形象较为突出时,观众才能第一时间察觉其中的地域特征,并形成对于影视作品主题年代的深刻反思,引领观众进入时代主题。以抗日影视作品《红高粱》为例,该剧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充满生命力的近代传奇史诗巨制。《红高粱》翻拍自莫言的同名小说,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先人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旅程。在拍摄期间,为了最大限度还原历史风貌,剧组将拍摄地点选择为山东高密、孙家口伏击战清沙桥、青州井塘古村。同时道具部分设计了当时山东地区广泛使用的花轿、棉被、服饰、头饰、食物等等,从外景拍摄到内景装饰,真正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年代背景。当这种特色人文形象突出之后,其地域风俗形象也会更加浓重,为后续的影视作品创作和拍摄奠定了人文形象的基础条件。
(三)文化层面的地域气质形象。任何地区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积淀下自身的文化气质,这种文化层面的地域气质具有独特性,是多种文化形式的聚焦,也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必须重视的地域形象特征。以《厉害了,我的国》影视作品为例,该篇是由卫铁执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该片在6集纪录片《辉煌中国》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编,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作为拍摄背景,同时结合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形式呈现于银幕之上。《厉害了,我的国》恢宏写实镜头之下,将科技振兴的主题设置于开篇之处,同时在影片后半段将普通群众的视角作为拍摄主题,将新时代对平凡百姓的影响作为展现时代主题的刻画手法。以气势恢宏的歌与乐,振奋人心的解说词,将我国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一流超级工程以及5G技术联通世界,心系同胞、海外撤侨的历史资料逐一呈现。是以科技文化、时代文化、社会文化为主题地域气质的精炼,也是对新时代文化导向的写实。因而,在一幕幕恢宏壮阔的画面中,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身影,鉴证了普通群众为新时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这样的文化基调,认可了普通人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筑造中国梦的个人付出,激发普通民众深刻感受到辛勤奋斗带来的伟大成果,身临其境地领略到祖国日益强大的蓬勃生机。因而,《厉害了,我的国》从文化层面上注入了中国大地在崛起和腾飞中的时代气质,是真正借助中华文化底蕴表现地域气质的影视创作形式。
三、基于地域形象传播的影视作品创作路径
(一)加强地域符号突出性。加强地域符号突出性,可将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风景建筑引入影视作品之中。但这种地域符号,也需要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刻画。假设展现近代史的影视作品,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作为地域符号,虽然表现出了地域符号的引导作用,但无法从历史角度审视其文化特征和内涵。加强地域符号的突出性,必须将历史原貌的符号素材引入,进而引导观众关注其时代背景,创设地域形象的符号特征。以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例,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在情节设置上,故事主线的延续,依托了实地场景的切换。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缉处处长侯亮平接到实名举报,称国家部委项目处处长赵德汉与汉东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涉险巨额受贿,为了不让相关人员得到风声逃跑,侯亮平在北京展开对赵德汉的调查的同时,让汉东省反贪局局长陈海协助他们抓捕嫌疑人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一系列场景均将人民法院的地域符号形象从内到外表现出来,观众才能从中感受到剧情紧迫的震撼力。因而,突出地域符号特征,对凝练地域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演进,均具有重要作用,是创造影视作品的主要方向。
(二)提高地域风俗表现力。提高地域风俗表现力,可从人文风俗的地方风情角度加以刻画。这种基于地域风俗的独特魅力,是影视作品创作前期大量实地考察与当地人民深入交流和沟通的结果。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主演的战争文艺片《红高粱》,在拍摄前期,对主演巩俐进行了大量训练。从言谈举止、行为方式、方言表达等多重层面进行深入刻画,最终才将女主人公深刻地镶嵌到了战争洗礼的高梁酒坊之中。假设其中任何环节出现了不符合当地风俗习惯的出境表演,那么该篇影视作品也无法吸引观众的赏识,其艺术表达和创造力都会大幅下降,甚至干扰观众对于山东高密地区的人文风俗地域特征的理解。因此,影视作品创作中提高地域风俗表现力并无过多的技巧,需要演员大量练习,与本地风俗融为一体,方能再现该地区的人文风俗形象特征,为地域形象传播提供影视作品创作的支持。
(三)完善地域气质凝练度。完善地域气质形象,可以从该地区的文化背景着手,从历史角度思考文化形成机制,或文化共识的表现形式。以影视作品《无问西东》为例,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同样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对青春满怀期待,也因为时代变革在矛盾与挣扎中一路前行,最终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作为百年校庆献礼的作品,其片名来自清华大学校歌中的一句歌词“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种关注当下,拼搏进取而不刻意追求最终结果,只求问心无愧的文化气质,在该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无问西东是清华学者的一种治学态度,在成长过程中,每位清华学者都曾面临纷繁的选择,受到萬事万物的干扰和阻碍。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坚守原则,才是治学研究的文化本质。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贯穿这一文化主线路,清华校园的物理空间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历史性的回溯,从西南联大到当代校园,反映出所有清华教师、学生固有的文化气质。讲学精神与清华校园文化深度结合,向世人揭示了清华大学治学严谨,乃至在不同时代无问东西一路前行的治学风骨。那么这样的地域文化气质,已经远远超出了地域符号的单一表现,是真正突出地域形象的文化气质凝练,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综上所述,影视作品创作中,参考该地区的特有文化、符号、人文气质,有助于加强影视作品的地域文化特征,同时亦可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产生支持作用。需要通过加强地域符号突出性,提高地域风俗表现力,完善地域气质凝练度,达到更为良好的创作效果,创设影视作品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燕群.纪录片地域形象建构探析——以湖北纪录片为例[J].电影文学,2018(05):4-8.
[2]杨阳.东北影视剧与地域文化形象的建立[J].戏剧之家,2015(20):113-114.
[3]云海辉.影视创作与地域形象传播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09):90-92.
[4]陈致烽,杨帆.依托影视剧精品传播福建区域文化形象——由《下南洋》说起[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4(04):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