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 刘春丽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河北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渗透,也为河北民间音乐的创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渠道。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结合河北民间音乐的特色对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创新实践进行思考,提出了自身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为河北民间音乐的良性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河北;民间音乐;网络化;短视频;微动漫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67-01
在文化生活贫乏的农耕社会里,对于草根民众阶层来说,民间音乐承载着他们日常的文化生活。正像一首山歌的自白:“想唱歌来想唱歌,人人说我是穷快乐。早上唱歌当不到饭,夜晚唱歌当不到油,唱个山歌解忧愁。”正因为能够为普通百姓“解忧愁”并使他们“穷快乐”,作为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扎根于民俗“厚壤”中的民间戏曲和音乐做到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成功地传承下来、流淌下来,直到今天。现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为河北民间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尤其是借助网络化优势来加强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播,依托短视频或者微动漫来推进民间音乐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从河北民间音乐的题材、内涵来看,也是非常适合网络传媒进行传播的。比如,在八十年代有一首河北民歌《回娘家》曾广为传唱,其原型大概来自于河北大名县的民歌《摔西瓜》:“姐儿房中绣绒花,情郎哥身得病,就在床上趴,买点东西瞧一瞧他……用手开开描金柜,取出来铜钱十二吊八。买点东西瞧一瞧他;买了一对鸡,买了一对鸭,买了一对大螃蟹买了一对虾,买了一对大西瓜……”这样的歌词,在谐趣中表现出了青年男女间爱情之真挚程度,这种淳朴美好的爱情,也是为一些青年群体所歆慕、所憧憬,所津津乐道且乐于表现的。所以说,河北传统民间音乐能够为微动漫或短视频的创作提供优秀题材。
题材是一方面,音乐本身又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的河北民歌以及民间器乐作为微动漫或短视频的配乐,是不是能够与画面一样为青年群体、普罗大众所接受、所欣赏、所喜闻乐见?这似乎是一个未知数。但笔者认为,当代青年之所以疏离了传统民间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并不了解民间音乐。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随着近现代工业以及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我国的民间音乐很快就衰落了,以至于当前流传下来的民歌及民乐都是清代以及民国初年创作的曲目。但事实远非如此。就河北民歌而言,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北的父老乡亲们投身于革命战争之中,创作出了《减租减息》《李玉兰劝夫参军》《誓把鬼子一扫光》等革命民歌;在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初,河北人民也创作出了诸如《共产党恩如山》《包产到户好》《普查人口意义大》等“新民歌”。这就说明,在当代大众传媒普及开来以前,集体创作、传唱民歌仍然是我们祖辈、父辈文化生活的主要形态。只是由于八十年代中晚期以来大众传媒及通俗歌曲的风行,才夺去了民歌曾经拥有的光环。这也表明,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音乐文化与祖辈、父辈的音乐文化之间出现了一个陡然的断层,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无缘接触民歌,只能被动地接受时下流行的通俗音乐文化并沉浸其中而忽视了其他音乐的审美特色。因而,采取短视频、微动漫的方式,其初衷只是为青年群体了解河北民间音乐搭起一座便捷的桥梁。待他们了解民间音乐并感受到了它的审美特色与魅力之后,相信他们也会对民间音乐刮目相看的。
而且,我们还应注意到,信息化社会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体生命体验的社会,信息化时代的青少年群体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张扬个性的群体。那么,相对于通俗音乐的审美疲劳而言,民间音乐算不算一种“小清新”?欣赏并表现民间音乐算不算一种音乐方面特殊的生命體验?算不算一种个性的张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主张为短视频、微动漫所配的民间音乐要力求原汁原味,要多用一些乡土化的装饰音和原生态的唱法,力求表现出民间音乐的审美特色、审美个性,以便于迎合注重个体生命体验、张扬个性的时代精神和心理需求。其实,河北民间器乐也完全可以像河北民歌那样来搭配短视频、微动漫,同样要突出一些特色化、地方化、原生态的演奏手法,以便奏出特色、奏出个性。
总体而言,河北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代特色,加强其内在发展动力,进行不断创新和变革。具体实践中,不仅要加强民间音乐内容的整合,挖掘音乐时代精神,在表现形式上增强感染力,还要发挥网络信息时代的创新优势。显然,对于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而言,短视频和微动漫的融合无疑为其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能够开辟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新途径。在河北民间音乐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大对题材的拓展,加强表演形式的感染力,借助网络多元渠道展现河北民间音乐的风格与魅力,才会使其搭乘时代快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中来。
参考文献:
[1]李泽芬.论河北民间音乐研究的广域视角和深度思维[J].艺术评鉴,2018(22):19-20.
[2]齐晓芳.河北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J].音乐时空,2016(0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