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表演艺术特点分析

2019-05-24 14:21陆健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淮剧演唱艺术特色

陆健

【摘 要】淮剧又名江淮戏,是中国江苏省江淮地区的地方戏剧,主要流行于盐城、淮安、泰州、扬州等地。淮剧素称能时、能古、能文、能武,表演层次十分丰富。

【关键词】淮剧;演唱;特点;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35-01

淮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清代中叶,在江苏盐城、阜宁、淮安、清江市一带流行着一种“门叹调”。这种说唱艺术是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发展而成的,它以竹板击节,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后来,“门叹调”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并受到徽戏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淮剧的雏形。淮剧受徽戏和京戏影响,演出时因演员需扎靠、打把子,故又称“靠把戏”。淮剧的唱腔也相应受到了徽戏的影响,创造了一种叫做“靠把调”的唱腔,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伴奏。

一、淮剧表演艺术特色

从唱法表演上来讲,淮剧有西路淮剧与东路淮剧之分,西路淮剧主要流行于淮安和宝应地区,其表演唱法以“老淮调”为主调,表演上略显生硬;东路淮剧则以盐阜地区为主要发源地,其表演唱法以“自由调”为主调,表演相对灵活。在表演上,由于淮剧曾与徽戏、京剧同台演出,所以吸收了很多这两个剧种的表演程式,比如说淮剧在武打方面受徽戲影响较深,一些诸如耍盘子、耍火流星、耍手帕、踩木球等杂技与“劈叉”“倒立”“乌龙搅”等动作都是从徽戏吸收而来。但淮剧与徽戏、京剧不同的是它同时保持了民间小戏的说唱艺术特点,尤其是以唱功见长。

淮剧的各种曲调一共100多个,均有完整的“起、落板”与“丢、接板”的结构形式。它的唱腔音乐主要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主。淮剧清装戏《杨乃武与小白菜》,选用“悲调”作为人物的音乐基调,定位清晰,淮韵极佳。在淮剧音乐传统的表现程式里,凡遇悲切伤感的情节,必用“悲调”。这首通称为“拉悲调”样式的“悲调”,没有更多华彩的旋律,不刻意追求富丽的色彩,而是让其在尽情自由的抒发中,强化其艺术表现的严谨性和唱腔本体的内在意蕴。面对酷刑的无情重压,为情所困的杨乃武与毕秀姑于监房相遇,互叙衷肠,一段深情的“悲调”由此而生。在这里,梁伟平用最易煽情的颤音、擞腔,和着上下起伏不定的凄楚旋律予以激情倾诉,似哀告,似呐喊,将一个受着严酷伤害的灵魂,一个想从昔日宁静的生活回忆中寻得一丝慰藉的杨乃武勾画得生动而逼真。充满悲怨的曲调,抒发了杨乃武难以排遣的怨恨之情。曲牌中间段落的“平板”,几乎是在同一个平行乐句上的反复或延展,有的则是对“悲调”唱腔素材作各种各样的浓缩。这段多为平静模仿型的上下对句,似为人物间心灵的对话。梁伟平此刻时断时续、苦味十足的咏唱,又犹如一声惊雷,让我们听到了杨乃武那颗受伤的心在颤抖,于是赞叹他唱出了人物抑压在心中的激愤、痛苦、悲切和绝望。

淮剧的伴奏乐器,管弦乐以二胡、三弦、扬琴、笛、唢呐为主,打击乐器则以扁暴、苏锣、铙钹、堂鼓等为主。

二、淮剧人物塑造艺术特色

淮剧创作中的人物塑造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同时塑造几个互相映衬的人物形象。这个特点的获得,一方面源自于创作观念的转变,一部作品可以塑造一个或者同时塑造几个人物形象,人物之间既可以互相衬托、互相作用、互相依赖,展示生活的丰富多彩和错综复杂,人物之间也可以独立行事,也可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逻辑,以展示人物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得益于剧作家对戏曲艺术形式的自如掌握和运用,如果没有戏曲创作的实践和一定的积累,也难以实现剧作家的创作初衷。淮剧《奇婚记》以豪迈而又悲壮、细腻而又清新的众多人物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作品中众多人物形象的确立与塑造并非刻意杜撰,它首先来自客观的现实存在,而人物进入戏曲作品也并非随心所欲。淮剧《奇婚记》根据郑彦英小说《太阳》改编。这部作品的改编上演在现代戏的戏曲化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奇婚记》以十年内乱时期某偏僻农村为背景,述说了一个12岁的小姑娘秋萍与年近四十的单身汉农民田大憨辛酸的婚姻。秋萍的父亲临终前将女儿许配给大憨,因为年龄悬殊,善良的大憨与年幼的秋萍实以兄妹关系相依为命。八年后,秋萍长大却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田雨春相爱。秋萍在恩情与爱情中煎熬;大憨在爱护与背叛中受到打击。最后,在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演绎中大憨成全了秋萍与田雨春的婚姻。剧作运用戏曲化的处理方法,使整部作品始终在“戏曲”的韵律下运行,特别是“门里门外”闩门、擂门、开门、关门的表演,门里门外人物的相互倾诉等,充分运用了戏曲化的处理方法,将虚拟的表现手段成功用在了现代戏的表演中,为解决现代戏内容与形式的矛盾,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淮剧语言是以今江淮官话的方言为主,以附近淮安、盐阜等地方言为辅,经过戏曲化的一种舞台语言。该地的语言与周围地区相比,四声分明,发音纯正、悦耳动听,而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还有一点就是该地的语言词汇量非常丰富,且生动形象,对观众有一种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也对淮剧的迅速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舒.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2).

[2]刘红.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与审视[J].大众文艺.2014(20).

猜你喜欢
淮剧演唱艺术特色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