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权
【摘 要】龙江剧生长在中国最东北之一隅,它理所当然地聚集着、浓缩着一种色彩,那就是其所辖的不同区域内山野乡间地方艺术鲜明热烈而又夺人耳目的底色;它也毫无例外地挥洒着、展示着一种气韵,那就是不同民族尤其是土著少数民族文化豪放开朗而又独一无二的本土化韵致。
【关键词】龙江剧;艺术;地域风采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32-01
龙江剧所具备的自由的、鲜活的、开放的艺术精神,它所囊括的世俗的、豁达的、充满着“拼劲儿”与“闯劲儿”的人文情怀,它对生活、对生命和对未来全力以赴追求拼搏的理念和状态,均来自于这一块既古老荒芜,又苍凉广袤的黑土地,均来自于生于斯长于斯的黑龙江人,或来自天南海北、长城内外却为这块土地的拓荒而献出身家性命的黑龙江人。
一、龙江剧艺术的“先锋意识”
龙江剧值得自豪和骄傲并在戏曲界闻名的“三部曲”,是表演艺术家白淑贤主演的,曾经屡次进京、出国演出并获国家级戏剧大奖殊荣的《双锁山》《荒唐宝玉》和《木兰传奇》。
当人们重温龙江剧经典作品的三部曲,徜徉陶醉于其艺术创作的鲜明形象和生动画面,并将其纳入到大时代的人文历史背景下仔细参照、认真审视时,给人以最强烈冲击和震撼的则是:那些浸润于戏曲综合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并弥漫于整个演出舞台氛围上下左右的,带着咄咄逼人气势的先锋意识。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渊远流长的民族民间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经“花雅争芳”“乱弹遍地”,及至徽、汉、京三家合流,在大量地汲取不同地方戏曲剧种精萃的基础之上,完善了京剧。而后,京剧异军突起,迅速吸纳,不断丰满壮大自己的艺术内涵,于博采众长的同时,极其注重“精益求精”,在极短的时间内,独占戏曲“鳌头”,名噪一时,“文武昆乱不挡”,进入了戏曲声腔队伍的先行者行列。
如此,不仅具体地规定了龙江剧的未来全局发展目标和方向,而且,还标志着长期以来一向极为稳定的戏曲艺术产生系统的一般秩序开始被打破。这在一定层面上,甚至代表了中国民间戏曲调整和重构的清脆号角,意味着戏曲多元化、民间化的新剧种创造运动将在不同的地域又一次大规模地异军突起,它将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面目和全新的感觉,向旧有的传统体系发起挑战,显示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先锋意识”。
龙江剧作为新剧种的创造与崛起,立足在二人转本体上大做文章。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表现则是完全迥异的。龙江剧溯本求源的清晰目标,在其剧种的初创时期,尚停留在学习二人转艺术的外表皮毛,处于浅层次机械模仿,而对艺术精髓的吸收和借鉴,还未曾进入到“精神实质”的探索研究领域。因此,龙江剧的最初发展,包括剧目创作生产向母体“靠拢”和“学习”,更多地体现在“像”的档次,停留在“似”的状态。
二、树立艺术的高标尺
1982年春,龙江剧晋京汇报演出的三部曲剧目之一《双锁山》,就是在传统的二人转曲目基础之上,又一次全新的创造、提纯和升华,它以可贵的乡土味儿,可亲的乡土音儿及可爱的乡土“范儿”(指表演)博得了首都戏剧界专家和学者们的高度褒奖,一股“黑旋风”强烈地冲击着当时的中国剧坛。
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城老先生,曾经在观摩龙江剧《双锁山》等剧目演出后的座谈会上真诚地坦言:“这个刺激(指龙江剧)是将我们的军啊!龙江剧这个剧种,对我们首都的戏剧改革是一个推动力。”而这个所谓的“推动力”,其实,正是龙江剧不同于以往一般戏曲剧种模式的新奇样式,是龙江剧从剧本到音乐,从表演到导演都别具一格的“二人转范儿”,是龙江剧艺术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子精气神儿,让平素频频得见大众化的戏曲剧种演出的老艺术家们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从黑龙江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上讲,观众喜歡这种火爆、热烈、优美的秧歌步,看到它备感亲切、熟悉。最主要的是一个剧种要想带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在表演上就不能照葫芦画瓢。基础的营养吸收好,就能使龙江剧区别于其他兄弟剧种。有借鉴而不失自己的特点,有创新而不失戏曲表演的美感,使龙江剧的刀马花旦,以我们自己的面貌展现在剧坛上。这样做,虽然打破了戏曲表演固有的程式,但是,我们所用的程式是为塑造形象服务,体现出剧种的个性,力求独树一帜。
这番话一语中地,道出了龙江剧坚持不变、执著追求:区別于一般的兄弟剧种,区别于一贯的传统戏曲模式,打造只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三部曲剧目之二《荒唐宝玉》,与剧目之三《木兰传奇》,都从创作之初,就坚守着时时“不离母体”的艺术宗旨,处处以弘扬剧种特色为其艺术创作起点及最终目标。龙江剧艺术家们不负众望,在把握这两个剧目整体框架的设置,演出综合实力的建构,及剧种延续风格并形成自己的特点等方面,均以一浪高过一浪的不凡实力,验证了龙江剧所一直努力保持的与众不同,真正成为以剧种展示自己艺术魅力的焦点所在。
归根结底,是龙江剧自始至终秉承了二人转艺术“活”的精髓,把握了“动”的韵律,继承了“俗”的天赋。至此,龙江剧可以说,在通向剧种建设的曲折道路上完成了最初设想的目标——坚持自己的地域特色,保持自己的先锋意识,保持自己与众不同的地域性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康洪兴.表演美学观念解放之我见[J].戏剧报,1987(05).
[2]王行健.要什么样的表演[J].文艺研究,1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