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若琛
【摘 要】能乐在日本的地位与戏曲在我国的地位差不多,是日本的国粹之一,其融入了舞蹈、声乐、乐器、情节这四方面的内容,是一种具备强烈写意特性的戏剧形式。能乐包括“能”与“狂言”,前者是极具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后者是十分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台交替演出,显得意味深长且有艺术效果。
【关键词】能乐;能;狂言
中图分类号:J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20-01
一、能乐的简要概述
能乐包括“能”与“狂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能”是以歌舞为中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滑稽搞笑为内容的科白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两者密不可分,能的内容包含“谣”、“舞”、“音乐”三部分,“谣”是有节奏的吟诵般的演唱;“舞”是具有艺术风格的舞蹈;“音乐”是笛与打击乐器结合演奏的器乐合奏。故事题材多取自于日本古典名著,如《古事记》、《源氏物语》等,几乎都是长篇累牍的美丽辞章,其出典不少来自中国,如《杨贵妃》、《项羽》等。“狂言”是一种民间即兴剧,以丑角为主,具有戏剧色彩,“能”和“狂言”风格不同,一般是穿插着表演,“狂言”起到放松缓解的作用,两种结构都分为序、破、急三个部分,是一种具备强烈写意特性的戏剧形式。
二、能乐的演出形式
能乐的舞台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舞台、地谣坐、后座、引桥。这些设计都有它其中的道理,非常巧妙。舞台下安装不同的瓮,可以让声音扩音,产生共鸣,周围空地有卵石一律向舞台倾斜,可以减弱多余的共鸣。能乐通常是一场一个主角,并且只有主角戴面具,面具非常抽象夸张,演出服装厚达五层,由于演出服厚重,表演者的表演动作要非常慢,但是还要让观众看明白剧情,所以演员们的喜怒哀乐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比如表现伤心是微微俯首,表现哭就是用手掌靠近眼睛,高兴就是头微微上扬,这类似于我国的戏剧,必须要有懂戏的人。能乐的舞台上有演员,替补演员,伴奏乐队,替补演员一般在舞台最后坐着,因为主角穿的服装行动不便,视野不宽,所以演出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意外,替补演员会立刻穿上服装继续演出。这就要求替补演员的技术高强,能时刻融入剧中。能的演出分为五场,第一场称为“胁能”,上演的是神社祭神的神事能,按照“序”、“破”、“急”的顺序进行。第二场称为“二番目物”,是男性能,故事梗概一般是表现男性的勇敢、刚强,比如武士的亡魂向僧人讲述自己战斗的经过和受过的苦难,最后由僧人将其超渡成佛。第三场称为“三番目物”,是女性能,即假发戏,是五场能中最具有柔情色彩的能,一般讲述女性在爱情方面的执着和决心,主人公多取自一些文学作品,第四场称为“四番目物”,表演的有“现在物”、“狂乱物”、“执心物”等。“现在物”指的是那些以实际存在的人物为主人公的能曲,“狂乱物”则是以那些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无法照顾而发狂的母亲,或为情人而发狂的女性为主人公的能曲。极少数是故意疯癫的能曲,“执心物”是写死去的人对在世人难以割舍而化身的能曲,第五场即结束曲叫“尾能”,多以鬼怪或传说中的鬼神之类的形象为主人公,表演类似“早舞”、“舞动”、“狮子舞”或者“乱”等,动作极其活跃。能乐很少有五部分全部演出的,两部分较为普遍,但其顺序不能颠倒,一般是五出能,四出狂言,两出能夹着一出狂言。这就更加明确狂言的作用是调节气氛,解释能的作用。狂言的角色,多数是一些小角色,或是能中出现过的人物,用来做场面上的连接,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同台交替演出,显得浅显易懂而且易于欣赏。
三、能乐的伴奏
能乐中的器乐伴奏叫做口杂子,由小鼓、大鼓、太鼓和笛子演奏。小鼓是用手指捶击鼓皮,通过击奏鼓的不同部位,可发出“po”、“pu”、“ta”、“qi”四种声音,为了确保这种微妙的音色,演奏者在演奏中根据鼓声的不同来对鼓皮带子的紧张度进行调节,也会朝鼓皮上哈气以保持鼓皮的潮湿度。大鼓可发“don”“ton这两种声音,太鼓则发“tcn”的声音。形状好像啤酒桶。鼓身用榉木制作,两边蒙上熟牛皮,在日本古代,太鼓用来驱瘟赶鬼,祈求下雨。在日本的佛教中,太鼓象征了佛的聲音,“太鼓”是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三种鼓通过不同的声音以及他们的强弱变化,弹奏出不同的节奏型。称作能管的竹制横笛是口杂子中唯一的旋律性乐器,它所吹奏的音乐是8/4拍子的。声乐伴奏以大鼓、小鼓为主要演奏,器乐以笛领头,开幕前是一直笛曲,音乐结束,戏剧开始,乐队依次入座,接着继续笛声,可以按规整拍子合奏(点缀吹)或者不按规整拍子(点缀打)。
四、结语
能乐最初的目的是祭祀,因此具有宗教性,体现的是一种幽玄之美,“幽玄美”主张以浪漫为美,以自然为美,以调和为美,以孤寂为美。舞台没有幕,演员与观众融于一个空间。有利于观众与演员融于一个世界。起初人们只是祭祀神,为了更直观地表现神的到来,满足村民的要求,就要有一个人带上假面来扮演大神,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神,就演变成了不同的能乐剧。能乐在日本古代很受欢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人不是很喜欢这种古典戏剧,所以本国人应该更加的保护这种本国的国粹。
参考文献:
[1]宋永莉.日本能乐溯源于解析[J].郑州大学,2006(06).
[2]滕军.神人交流——论日本能乐艺术的起源[J].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