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锋 丁少波 吴雪婷
[摘要]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耐药基因检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c-erbB-2)、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使用顺铂、长春新碱、长春碱酰胺对患者进行治疗,检测三种耐药基因阳性表达患者的肿瘤抑制率。结果 三种耐药基因MDR1、c-erbB-2及GST-π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率(P<0.05)。NSCLC患者的MDR1、c-erbB-2及GST-π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以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耐药基因MDR1、c-erbB-2阳性表达的肿瘤抑制率均低于GST-π基因阳性表达的肿瘤抑制率(P<0.05)。结论 对NSCLC患者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可以对患者的耐药性进行诊断,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基因;多药耐药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谷胱苷肽-S-转移酶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4(b)-0021-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drug resistance gene detec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on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Methods A total of 120 NSCLC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selec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MDR1),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gene (c-erbb-2),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GST-π)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isplatin, Vincristine and Vinblastine Amide, and the tumor inhibition rates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three drug resistance gene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MDR1, c-erbB-2 and GST-π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egative expression (P<0.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MDR1, c-erbB-2 and GST-π genes in NSCLC patients were not related to sex and age, but which were related to pathological stage, pathological type,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filtration degree and differentiation degree (P<0.05). The tumor inhibition rates of MDR1 and c-erbB-2 positive expressio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GST-π positive expression (P<0.05).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drug resistance genes in NSCLC patients can diagnose drug resistance of patient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rug resistance gene; 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gene;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目前,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一种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在世界癌症的死因排行中跃居前列。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肺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1]。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0%左右,且大部分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为晚期,常常会使用顺铂联合吉西他滨/紫杉醇的化疗手段对NSCLC患者进行治疗[2]。但是对于NSCLC患者而言,化疗的治疗效果有限,其肿瘤细胞会对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可能和患者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c-erbB-2)、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有关,从而导致患者化疗的效果不太理想,也可能会因为患者耐药基因对化疗药物产生一定的多药耐药性,使化疗药物失去作用,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患者的健康[3-4]。本研究旨在探讨NSCLC的耐药基因检测与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NSCLC患者,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40~75岁,平均(58.3±5.8)岁;腺癌患者58例,鳞癌患者62例;Ⅰ期患者35例,Ⅱ期患者45例,Ⅲ期患者4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对NSCLC症状的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①有放化疗史的患者;②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③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④并发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⑤近期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的患者;⑥在其他医疗机构接受过治疗的患者;⑦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⑧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签署知情通知书,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耐药基因MDR1、c-erbB-2及GST-π的表达,取所有患者手术切除肺癌组织标本,使用4%中性甲醛溶液对其进行固定,并进行常规石蜡包埋,之后进行连续切片作免疫组化标记以及革兰染色待用。将标本进行连续的4 μm的切片,对其进行常规脱水处理,修复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原后,加入正常的封闭血清,之后加入一抗(鼠抗人GST-π单克隆抗体购于上海康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kl090Po21;兔抗人MDR1单克隆抗体购于上海科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货号KH-RP-15;兔抗人c-erbB-2单克隆抗体工作液购于上海雅吉生物有限公司,货号YSm-33085m)、二抗(生物素标记山羊抗鼠抗兔IgG购于北京华夏远洋科技有限公司,货号A0277)、三抗(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工作液购于上海茁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ZC-Q5032),DAB显色,使用苏木素进行复染,观察其结果。阴性对照使用TBS代替一抗,阳性对照切片作阳性对照。阴阳性判断标准:MDR1基因在胞膜或胞质处呈黄色为阳性;GST-π基因在细胞浆处呈棕黄色、颗粒状为阳性;c-erbB-2基因在细胞浆和细胞膜处呈黄色为阳性;无阳性细胞为阴性。
1.2.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适当进行止吐、水化、利尿等处理。采用顺铂(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7021358)、长春新碱[费森尤斯卡比(武汉)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5032]、長春碱酰胺(山东宏益腾药业有限公司长春制药分公司,国药准字 H20050614)对患者进行治疗。顺铂方案:顺铂30 mg/m2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2~d4,吉西他滨1000 mg/m2,d1与d8。长春新碱方案:25 mg/m2加入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1~d5。长春碱酰胺方案:3 mg/m2加入2000 ml生理盐水静脉缓慢滴注,1次/周。所有患均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以上观察治疗效果。
1.3肿瘤抑制评价标准
患者疲乏、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患者肿瘤直径总和缩小的范围>50%,为判断肿瘤抑制的评价标准,计算肿瘤抑制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描述,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后的检验水准进行χ2检验,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程度以及分化程度比较均采用秩和检验,三组间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种耐药基因MDR1、c-erbB-2及GST-π表达情况的比较
三种耐药基因MDR1、c-erbB-2及GST-π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MDR1、c-erbB-2及GST-π基因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NSCLC患者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以及分化程度有关,且处于Ⅲ期、腺癌、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以及分化程度较高患者的MDR1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处于Ⅰ与Ⅱ期、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未及浆膜以及分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NSCLC患者c-erbB-2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以及分化程度有关,且处于Ⅰ期、鳞癌、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以及分化程度较高患者的c-erbB-2基因阳性表达率低于处于Ⅱ与Ⅲ期、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未及浆膜以及分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NSCLC患者GST-π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病理分期、病理分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以及分化程度有关,且处于Ⅲ期、鳞癌、有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以及分化程度较高患者的GST-π基因阳性表达率高于处于Ⅰ与Ⅱ期、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未及浆膜以及分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2.3三种耐药基因阳性表达肿瘤抑制率的比较
耐药基因MDR1、c-erbB-2阳性表达的肿瘤抑制率均低于GST-π基因阳性表达的肿瘤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3讨论
NSCLC在肺癌中的发病率较高,一般表现为胸部胀痛、痰血、咳嗽、低热等,晚期一般表现为疲乏、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等局部症状。目前的研究显示[6],吸烟、职业、环境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遗传以及大气污染等均可导致NSCLC的发生。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大部分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早期的手术机会,临床上一般会以化疗为主,但是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较低,其效果不佳有可能与患者的耐药基因有关。有研究显示[7-8],影响NSCLC患者化疗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使其治疗效果降低。本研究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NSCLC患者,检测其基因型的阳性表达情况,应用一线化疗药物治疗,旨在探讨耐药基因MDR1、c-erbB-2及GST-π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临床上NSCLC的耐药涉及较多的机制,对耐药表型的理解主要表现为与耐药基因MDR1及其所编码的蛋白的作用,致使药物在细胞中泵出,散布在细胞外,通过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药物转运障碍,致使靶药物的浓度下降,最终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9-10]。本研究对耐药基因MDR1进行检测探讨,结果显示,耐药基因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肿瘤抑制率较低,可能是因为MDR1的产物P-gP会介导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过度增殖现象,最终导致NSCLC患者的化疗失败或者引起肿瘤进一步的复发,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1]。有研究显示[12],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耐药基因MDR1的阳性表达可能会与患者的化疗方案用药有关,其使用NP方案进行化疗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其表达为阴性的患者,提示其可能与患者的耐药性相关,这与本研究中对MDR1检测耐药性的结果一致。
另一方面,NSCLC患者的耐药可能与GST-π的作用有关,因细胞解毒功能的增强而导致。GST-π主要参与细胞的解毒、抵抗外来致癌物质的入侵,会在肿瘤组织中呈现过表达的状态,增强对抗肿瘤药物的解毒作用,最终导致NSCLC患者产生多药耐药性,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3-14]。本研究对NSCLC患者耐药基因GST-π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基因GST-π对顺铂、长春新碱以及长春碱酰胺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均较高,对肿瘤的抑制率均较低(P<0.05)。临床中的众多研究显示[15-17],GST-π在NSCLC患者的阳性表达率较高,可能会对NSCLC患者的耐药性产生介导作用,会通过外排顺铂类化疗药物抑制其产物依赖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其结果显示GST-π对NSCLC患者进行不同药物的化疗耐受性进行检测,GST-π是会介导NSCLC患者固有的耐药性的重要耐药因素之一,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另外,NSCLC患者的临床耐药也可能会因为药物转运的改变,使患者对于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加,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因此会使患者的化疗效果降低,化疗药物的作用难以发挥,这可能与患者肿瘤的耐药性有关[18-19]。目前,耐药基因c-erbB-2在化疗敏感性的研究是临床上比较热点的问题,其产物呈现阳性的NSCLC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术后转移,可以对顺铂类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作用,目前临床上少有对耐药基因c-erbB-2的检测来判断其耐药性。本研究对患者的耐药基因c-erbB-2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erbB-2会对化疗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肿瘤抑制率较低,可以为临床上对化疗耐药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本研究通过检测患者的耐药基因在不同化疗方案下的肿瘤抑制情况,可以得出致使患者化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是耐药基因MDR1、c-erbB-2及GST-π呈现出较高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耐药基因MDR1、c-erbB-2及GST-π的药物转运改变有关,其使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降低,导致患者的化疗效果不佳,影响化疗药物发挥作用[20]。
本研究使用不同化疗方案对NSCLC患者进行治疗,結果显示,不同的耐药基因对不同的化疗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肿瘤抑制率较低,与耐药基因及其产物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导致化疗效果下降。但本研究还存在缺陷,仅研究NSCLC患者三种耐药基因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并未更深入研究其他耐药基因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实验中,希望对其他耐药基因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为NSCLC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对NSCLC患者进行耐药基因检测,可以对患者的耐药性进行诊断,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慧.肺癌的治疗现状及研究新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5):91-93.
[2]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等.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13(5):488-493.
[3]梁燕,张莹,贾英杰,等.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35):102-104.
[4]Li X,Gu G,Soliman F,et al.The evaluation of durative transfusion of endostar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emotherapy,2018,63(4):214-219.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肺癌防治联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3):177-183.
[6]魏磊.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8):1166-1169.
[7]孙彬栩.非小细胞肺癌多药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3,12(1):77-79.
[8]Phiboonchaiyanan PP,Petpiroon N,Sritularak B,et al.Phoy-unnanin eInduces apopt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via p53 activation and down-regulation of survivin[J].Anticancer Res,2018,38(11):6281-6290.
[9]马顺峨,梁建芳,褚德勤,等.多药耐药基因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5):249-251.
[10]赵明静,马列,王群,等.耐顺铂相关基因MDR1、MRP、LRP及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生存相关的Meta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596-1600.
[11]左云,黄建安,穆传勇,等.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LRP及其表达产物P-gp、MRP、LRP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12):921-928,934.
[12]姚瑶,韩福才,单彬彬,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检测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1):2142-2145.
[13]王阿曼,宁振,刘基巍,等.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耐药的分子机制及防治策略[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 24(1):71-78.
[14]宋政,陈锡霖,陈宏明,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i67、多药耐药基因GST-π/TopoⅡ/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相关性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7,39(4):268-271.
[15]云芬,贾永峰,韩昭,等.HIF-2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Ki67和GST-π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5):954-957.
[16]赵亚超,张志培,韩勇,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BCRP和GST-π表达及其与化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8,15(12):897-900.
[17]宿利清,付秀华,郭利萍,等.耐药基因与肺癌药敏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5):518-521.
[18]苏琴,彭朝津.非小细胞肺癌耐药分子指标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5):472-474.
[19]邓日强,肖芸,刘清毅,等.非小细胞肺癌辅助化疗疗效与c-erbB-2、MRP、VEGF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7,38(16):2502-2505.
[20]张世强,陈冬波,王保庆,等.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与长春瑞滨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9):1528-1530.
(收稿日期:2018-12-06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