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霞 赵森林
【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单用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中药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市某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用中药加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本方经济价廉,易被患者接受,从理论和实践上而言,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
意义。
【关键词】硝酸甘油;栝蒌薤白半夏汤;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近年来,冠心病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其发病率、致残率甚至致死率也有逐年增高趋势。因此,如何找到有效防治冠心病的方法,也成为医学界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已得到广泛认可。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本市某医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中药加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单用硝酸甘油治疗,对两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本市某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36~67岁,平均54岁。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硝酸甘油组),各24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4例、高血压患者1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例、肺心病患者8例、高脂血症患者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医嘱按其规定的治疗方法治疗不得随意更改。
1.2 方法
采取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观察的设计方案。将受试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的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栝蒌薤白半夏汤”口服,每日1次,同时加用0.9%氯化钠200 mL+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静脉点滴持续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对照组单独使用0.9%氯化钠200 mL+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静脉点滴持续3天后,改为每日一次。两组患者疗程均10天。
1.3 “栝蒌薤白半夏汤”组成及药理分析
薤白10 g、栝蒌(瓜蒌)15 g、半夏 10 g、白酒适量。
方中君以薤白,滑利通阳、豁痰下气;臣以栝蒌,润下通阻、苦寒滑利、宽胸利气、开胸中痰结;佐以白酒熟谷之气,上行药性,助其通经活络而痹自开,而结中焦而为心痛彻背者,白酒辛温清畅、善行通阳宜痹以助药力。但当加半夏1味,和胃而通阴阳、辛温化痰降逆。气虚临床上可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机壳、干姜、陈皮、当归、桃仁、红花、川芎、大黄等。方中机壳行气化痰、破气除痞;干姜回阳通脉、燥湿消痰;陈皮理气燥湿、消积除满;当归、桃仁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红花、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大黄行淤通经、降血脂;以上中药共助栝蒌、薤白、半夏祛痰化浊,开胃宽胸、理气止痛。临床上可根据病情随证加减应用。
1.4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显著疗效):用药后心绞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硝酸甘油用量减少70%以上。(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至原来45%~75%及硝酸甘油用量45%~75%。(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小于45%。(4)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硝酸甘油用量无减少或增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統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
治疗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
治疗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学中,并没有“冠心病心绞痛”这一病名记载,近代医学家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胸痹”、“心痛”等范畴。“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方面以通阳泄浊、祛痰宽胸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主治胸中彻痛,不能安卧,可用于治疗“胸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加用小剂量活血化瘀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良方。研究显示,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疼痛的作用较弱,若治疗时加味“栝蒌薤白半夏汤”疗效优于单用硝酸甘油,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预后。因此,本研究表明“栝蒌薤白半夏汤”与硝酸酯制剂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明显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疼痛发作,且在中医证候的改善方面有显著作用。
综观本研究,可以看到“栝蒌薤白半夏汤”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经过前期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促进冠心病患者整体快速康复有重要意义,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临床治疗开辟了新道路。此外,本方经济价廉,易被患者接受。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而言,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 煜,林代华,王 清.气虚血淤是冠心病的病机释义关键[J].中医药学刊,2003,21(4):588
[2] 马彦玲.化瘀泄浊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9,31(4):522-523.
[3] 刘贵京,刘香蕊,吴力洪,张爱青.栝蒌薤白半夏汤临证应用机理探析[J].中国药学刊,2002,20(9).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