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君 王玲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amilton抑郁等级量表、ECOG活动指数量表、Karnofsky活动指数量表、透析病人的合并症评价表、透析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表及生活质量问卷(KDQOL SFTM)对1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患病率为42.86%,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抑郁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及活动状况无关(P>0.05),与透析合并症及营养不良密切相关(P<0.05);抑郁发生率与患者的躯体因素中肌肉酸痛、皮肤瘙痒、精疲力竭及睡眠障碍无关(P>0.05),而与手足麻木密切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明显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发现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能够减少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抑郁情绪;发生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5..02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是应用于尿毒症患者最为常见的替代疗法之一。在长期的血液透析过程中,躯体疼痛的折磨、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身功能的缺失、社会家庭角色的转换等诸多因素使患者承受着躯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患者对生活表现出失望、沮丧甚至恐惧,由此产生抑郁情绪,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极大影响。抑郁被认为是HD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疾病[1],本文对112例HD患者的抑郁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抑郁发生率及其诱发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住院或门诊固定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6例。纳入标准:符合尿毒症的诊断标准[2]。病情稳定,神志清楚,水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可以清楚表达出自己的病情,无严重并发症,既往无精神病、认知功能障碍史。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有112例,其中男60例,女52例;年龄34~76岁,平均(56.68±11.38)岁,50岁以下者28例,50以上者84例;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学历者40例(35.7%),初中及以下学历者72例(64.3%);糖尿病肾病40例,[*]高血压肾病3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多囊肾4例,大出血急性肾衰竭4例,药物中毒性肾病4例,原因不明4例;血液透析时间3~150个月,平均(34±7.02)個月。
1.2 设计、实施者
研究设计者、资料收集者、评估者均为本文作者。
1.3 方法
由测试者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放汉米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ECOG活动指数量表、Karnofsky活动指数量表、透析患者的合并症评价表、透析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表及生活质量问卷(KDQOL SFTM),由本人自愿填写或在测试者的帮助下完成量表的测评,然后收回,所测数据在SPSS 11.0统计软件包上进行统计分析。
(1)采用Hamilton抑郁等级量表对所用患者进行抑郁评估,该量表有17个项目评估患者的抑郁水平。总分52分,总分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其中小于或等于7分为无抑郁,大于等于17分为轻中度抑郁,24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本研究将得分在7分及以下者划分为无抑郁组,7分以上者为抑郁组。
(2)采用ECOG活动指数量表和Karnofsky活动指数量表评价患者的活动状态,前者有5个水平(0,1,2,3,4),0代表无症状;1代表有症状,不需卧床;2代表有症状,每天卧床<50%;3代表有症状,每天卧床>50%;4代表完全卧床<50%;后者有11个项目评估患者的活动水平。其分值从0~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的活动能力越差。
(3)采用透析患者的合并症评价表、透析病人营养状况评价表和生活质量问卷(KDQOL SFTM)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合并症、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
1.4 观察指标
在抑郁和非抑郁组间进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透析年限、营养状况、透析合并症及躯体因素(活动状况、肌肉酸痛、皮肤瘙痒、精疲力竭、手足麻木、睡眠障碍)的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D患者抑郁发生率
本组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者48例(42.86%),无抑郁者64例(57.14%)。所有抑郁患者均为轻中度抑郁,没有重度抑郁。
2.2 抑郁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情况比较显示:两组间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外关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一致。
2.3 抑郁与透析时间及透析合并症的关系
两组患者间的透析时间和透析合并症之间的比较显示:透析时间的长短与抑郁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合并症的多少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抑郁与活动状况及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
两组间患者的活动状况营养状况的比较显示:两组间患者的活动状况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营养状况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抑郁与躯体因素的关系
两组患者间躯体因素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仅在手足麻木一项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尿毒症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躯体疾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情绪。以Hamilton抑郁等级量表对本组患者进行抑郁评估,发现有42.86%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现在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我国人群的发病率为1.3%~1.5%[3],从结果上看,本组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与其他文献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患者的抑郁程度均为轻中度,无重度抑郁症患者,这可能与抑郁评估量表的不同有关。
调查显示:患者抑郁发生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但抑郁患者中女性比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男性的心理调节能力比女性的调节能力强有关,女性对外在美的要求要比男性高,虽然很多患者已到中老年,但与其同龄人相比,皮肤因毒素的沉积变得暗淡、干燥,尤其是面部颜色的改变,会使患者的情绪低落,觉得不如其他同龄人,从而产生抑郁情绪。分析本组抑郁患者的年龄发现,50~60岁的患者抑郁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患者,其原因可能是本组患者大部分为市区居民,且有固定的工作,患者在家庭中承担着经济来源的重要角色,要为以后工作生活及赡养老人子女诸多问题考虑。患病以后出现不能继续工作、工作方式的改变、提前退休等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改变,患者难以面对客观实际,抑郁心理困扰故而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普遍。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于初中以下者,由于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者所受教育较多,其知识面相對广,且对疾病的转归较关心,对疾病预后的认知能力较高,对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要求高,知道透析只是在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不能治愈自己的疾病,加上患者社会地位的改变,因而易产生抑郁。
本研究结果表明:透析时间的长短与患者抑郁发病率无关,与文献报道不符[4]。这可能与不同地区患者对透析治疗了解多少及对生存的渴望度不同有关。本研究发现透析合并症多的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合并症少的患者。调查发现,大部分抑郁患者伴有严重的心脏病或尿毒症透析相关心力衰竭及糖尿病导致的双目失明或白内障手术后。严重的心脏病或心力衰竭使患者有濒死感,并且每发生一次后患者身体每况愈下;双目失明患者将很难接受眼前由一片光明突然转变成一片漆黑,原来美好世界现在却什么都看不到,并且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不论是生活自理方面还是社交方面;这些情况使患者出现恐惧害怕、悲观失望、对生活及治疗失去兴趣和信心,客观生活质量下降,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活动状况与抑郁发生率无关。但从评估的结果看,抑郁患者中生活不能自理和严重卧床者的比率偏高,这可能与患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连累家人,给家人造成负担,自己感到生不如死有关。结果显示,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患者抑郁发生率有密切关系,这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抑郁患者中营养状况差的例数明显多于无抑郁者。根据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营养状况不好的患者其身体状况也越差,并发症及合并症越多,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躯体疼痛不适加重,导致患者情绪波动,易于产生抑郁情绪。但有文献显示,抑郁又会影响患者的食欲,从而加重营养不良。所以有关营养不良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发现抑郁组患者肌肉酸痛、皮肤瘙痒、精疲力竭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与无抑郁无明显差异,这与其它文献报道不符[4]。值得关注的是,抑郁组手足麻木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无抑郁组。本试验研究对象中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数最多,其次为高血压肾病,再次为肾小球肾炎,这与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原发病的发病情况不符,而与西方国家的发病情况相符。
4 结 论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尿毒症透析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重叠交错的结果。抑郁可影响脑功能活动及内分泌、呼吸、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的改变[5],抑郁在HD患者中有相当高的患病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以后尿毒症的治疗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还要重视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Daniel Cukor,Jeremy Coplan ,Clinton Brown, Steven Friedman,et 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Urban Hemodialysis Patients[J].Clin J Am Soc Nephrol 2:484-490,2007.
[2] 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1866-1876.
[3] 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104.
[4] 马力群,付荣国,王 莉,等.尿毒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58-5759.
[5] Lisa Leinau,Terrence E.Murphy,Elizabeth Bradley,and Terri Fried.Relationship between Conditions Addressed by Hemodialysis Guidelines and Non-ESRD-Specific Conditions Affecting Quality of Life[J].Clin J Am Soc Nephrol 4:572-578,2009.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