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妍
根据突泉县2016~2018年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生长状况与气象要素的监测,分析当地气象条件影响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分析得出影响突泉县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生长发育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和降水量。当土壤5厘米温度达到5℃、含水率8%时返青开始,根据活动积温可提前预知紫花苜蓿每个发育期,为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开展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紫花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原名:紫苜蓿,又名苜蓿,拉丁文名:Medicagosativa.蔷薇目、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根粗壮,深入土层,根颈发达。茎直立、丛生以至平卧,四棱形,无毛或微被柔毛,枝叶茂盛。种子卵形,长1~2.5毫米,平滑,黄色或棕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原产于小亚细亚、伊朗、外高加索一带。世界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状态。生于田边、路旁、旷野、草原、河岸及沟谷等地。欧亚大陆和世界各国广泛种植为饲料与牧草。紫花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草本植物。其产量高,适应性较强,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适口性较好,易消化吸收等优点,营养价值为牧草之王。含有5种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10种矿物质及类黄酮素、类胡萝卜素、酚型酸三种植物特有的营养素。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配合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紫花苜蓿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4米。适应性较强,喜温暖、半干燥氣候条件,土壤要求不严,除太粘重的土壤、极瘠薄的沙土及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外都能生长,最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且富含钙的壤土中生长,以pH值7.0~8.0为宜。近年来,紫花苜蓿在兴安盟突泉县已得到广泛人工种植,累计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已成为舍饲养殖主要饲料。
1种植基地概况
1.1基地概况
突泉县太平乡为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基地,观测地段海拔高度236.6米,土质为沙壤土,pH值7.2。年平均气温5.5℃,年无霜期140天,≥10℃的平均活动积温为2985.5℃,年日照时数达2855.0小时,年降平均雨量为390.5毫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1.2观测事项
观测内容有发育期时间、植株生长高度、覆盖度、地上生物量。发育期采用人工观测为主,发育期时间均采用普期观测指标进行;植株生长高度采用人工观测植株的绝对高度,量取时从植株的最高点到地面,以厘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覆盖度采用目测法。地上生物量采取人工观测为主,在发育期普期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进行。
2结果与分析
突泉县2016~2018年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发育期及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出:当5厘米土壤温度达到5℃、土壤重量含水率达到8%时返青开始,返青期4月8至15日;开花期6月12至8月23日;黄枯期10月24至10月31日。全生育期191天左右,生育期间≥10℃活动积温2850.0℃,日照时数1677.4小时,降水量330.5毫米。突泉县2016年4~9月、2017年4~9月、2018年4~9月气象监测数据详见表1。
2.1热量条件
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的根、茎、叶耐寒性相对较强,茎叶在日最低空气气温降至5℃时植株上部叶片开始枯黄,日最低空气气温降至 0℃以下时,茎秆开始黄枯凋萎。在水分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5厘米土壤日平均温度≥0℃时,其地下部分开始萌动,≥5℃开始返青;≥0℃土壤活动积温达 200℃·d 时开始返青,返青至开花期要求≥10℃活动积温580.8℃·d,开花期至种籽成熟要求≥10℃积温为690.3℃·d。
2.2降水量条件
2016~2018年人工种植苜蓿全生育期地上生物量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长势情况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变好。
2.3日照时数条件
紫花苜蓿是长日照植物,叶片小而密,光合能力强,突泉县光照充足,完全满足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生长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对2016~2018气象数据监测和分析,突泉县雨、热同季是人工种植紫花苜蓿的理想气候条件。由于突泉县为半干旱地区,存在降水量不能完全符合生长需求,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苜蓿生长发育要求及时进行灌溉,以达到增产目的。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收入,还可以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优化种植结构的作用。
(作者单位:137423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