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孝全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朝着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农业高校致力于培养掌握农学、机械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掌握农业机械性能设计、选型配套等方面的技术,从而适应农业生产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本文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就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进行简要的分析。
1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当前该专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升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统计,在我国从事该专业的从业者中,存在着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的这一情况,拥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不到二分之一,至于硕士学历的从业人员,则更是少之又少。在基层从业者中,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理论知识较为缺乏,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开展。
1.2教学课程效果不够理想
从主观方面来看,由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较为特殊,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校也应当安排必要的专业实习。但是,因为该专业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学时间也非常的紧迫,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忽视了对专业实习平台的创设。从客观方面来看,因为该专业的技术性非常强,而且对机械化水平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那些学习观念较差的学生,缺乏相应的条例标准。这就导致教学课程的应试化以及形式化,使得学生学与不学一个样的情况出现。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难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
1.3学生的业余文化专业实践性有待提升
专业实习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接触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机会。但是,在当前的第二课堂中,主要以文化体育类的活动为主,忽视了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的平台。在我国各高校中,每年进入到实践实习中的学生相对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此外,由于各高校的扩招过快,所以导致该专业的师资力量有所不足,这影响了学生该专业的学习。
2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分析
2.1培养目标分析
在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以我国农业发展情况为依据,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并加快相关技术的推广,进而使农机化的程度得到提升。
另外,在培养过程中,各高校还需要重视对设计型人才的培养,并培养一批应用管理型人才。这样一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就会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以往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的做法,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此一来,就培养出一大批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的复合型人才,拓宽了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
2.2突出该专业的办学特色
在土地流转政策背景下,各高校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新政策、新形势所提出的相关要求,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基础,并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此外,要结合各地区的经济条件以及地域特点,尽可能的突出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特色。还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协调发展,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3提升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性
第二课堂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否,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各高校需要提升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性,可以与农机生产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设实习实践基地,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所出现的问题来加强理论的创新。另外,各高校可开展生产技能大赛,或者是开展就业锤炼工程等实践活动,以提高第二课堂的专业实践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分析
3.1对课程体系予以完善
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因此,各高校要重视教材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可以构建“理论、模拟、实践、实训”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促使课程设置的实效性以及对象化。此外,在授课过程中,还需要增加现代化的授课形式,对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2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更加的重视,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形式来培养该专业的人才。但是,由于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偏重于理论教学,所以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在这种教育体系下,虽然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较强,但是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需要树立“应用”的原则,要坚持以“实际操作”为基础,然后结合该专业的特点去完成学生的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应用型人才以及设计型人才的培養目标。
3.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想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那么师资队伍的专业与否较为重要,如果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专业性不强,则难以让学生学到专业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高校要重视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采用内强外聘的手段,如,可以聘请社会中该专业的专家学者,或者是聘请培训机构的资深讲师来学校对教师进行培养。如此一来,就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广大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专业化的培训。
综上,当前,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如当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学历有待提升;教学课程效果不够理想等等,这影响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各高校需要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该专业的办学特色。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予以完善;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使该专业的学生学有所成,能够提升他们的就业率,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专业性、应用型的人才。
(作者单位:262119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社区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