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

2019-05-24 07:34熊霞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经济增长

熊霞

内容摘要:消费升级作为新常态背景下提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关注消费升级的作用,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借鉴面板向量自回归估计方法和模型实证检验消费升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发现,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消费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发现,从初期开始,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一直保持至第十期,这一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刺激作用。

关键词:消费升级   经济增长   面板VAR

引言及文献综述

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的成绩,四十多年间年均10%的增长率为中国改变国家现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虽然从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但是,中国政府实现经济转型、调结构促改革的决心和毅力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因此,基于新常态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消费升级一直都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动力,我国以往消费动力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挖掘消费升级的动力。众多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作了研究,研究发现,城镇化(王婷,2013)、产业结构升级(干春晖等,2011)、金融水平(李惠彬等,2009)、人力资本(罗良清和尹飞霄,2013)、资本投入(严成樑,2011)、交通基础设施(王雨飞和倪鹏飞,2016)等因素都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

从另一角度而言,中国政府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目前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经济增长态势目前表现出稳中向好、平稳推进、量质并进的趋势。在这其中,消费增长表现出了较强有力的势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数据表明,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相比于2017年同期增长了7%左右,虽然增速有所减缓,但是这是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出口方面同样比2017年同期增长12%左右。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表现来看,增加值增长比2017年同期多7%左右,增速相对提高了0.6%。从国内生产总值而言,同期增速增长了6.9%,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消费增长表现强劲,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65%左右,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增速比2017年同期提升3%。对于消费升级而言,体育娱乐用品消费占据了主要地位,以18%的增速占据榜首,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内容,而化妆产品其次,增速也达到了13%左右。从这一系列的数据来看,消费升级表现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因此,消费升级是否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新动力,是否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系,研究这一议题具有重要实践含义。

前期消费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有学者主要从产业结构、收入差距、投资(王首元,2011)、企业绩效、对外贸易等角度研究消费对经济影响。也有少量文献研究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刘金全和王俏茹,2017),但上述文献没有考虑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上述文献,从消费结构升级的视角利用PVAR模型研究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丰富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其次,研究了消费升级对经济影响,补充了有关消费升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文献。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建立

根据本文所研究的主题,文章所采用的方法是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这一模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将所有变量看作是内生变量,从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特定的估计方法对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在具体运用模型之前还需要做一系列准备工作,比如对模型最优滞后期的选择以及变量间的平稳性确定等。最优滞后期的确定由三个不同的准则来判断,分别是AIC、BIC、HQIC准则,如果这三个准则中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准则拒绝原假设,那可以判断该滞后阶数可以作为模型的最优滞后期。三个准则的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共估计了8阶滞后结果,结果表明,在第六阶滞后时,三个准则均显著拒绝了原假设,也就是说六阶滞后为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根据这一检验结果,应该采用6阶滞后的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且后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应采用对应的滞后阶数。

(二)数据说明

为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题,文章涉及到的主要变量包括消费升级变量和经济增长变量,将这两个变量放入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中,并不需要再另外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从而使模型设定简单,且能够估计两者之间关系的净影响。本文的消费升级变量涉及到升级这一概念,因此需要厘清升級的内容。而消费升级主要包括消费转向第三次产业消费,包括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医教文娱、通讯旅游居住等,因此,本文以第三产业消费占比衡量消费升级。经济增长变量以实际人均GDP的对数衡量,实际GDP用当年消费价格指数平减。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为省级面板数据,数据为1997-2017年的数据,所有样本数据均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见表2所示。

实证结果分析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正如滞后期选择部分所述,在确定最优滞后期之后还需要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估计模型的准确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各变量不是平稳变量,那么会导致估计的模型为伪回归模型,从而降低模型的解释力度。因此,需要在建立模型前确保各变量的平稳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借助特定的检验方法,其中LLC准则和IPS准则提供了检验基准。如果检验过程中这两个准则均显著拒绝原假设,则表明变量是平稳的。如果原始变量不是平稳的,那需要对变量的一阶差分进行该准则检验,以确定各变量是否为一阶单整变量。如果一阶差分后变量还不平稳,那就需要进行二阶差分,以此类推,直至变量平稳。根据该准则检验,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两个变量原始假设均不显著,表明原始变量是非平稳的。因此,需要对一阶差分后的变量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仍然不显著,表明变量为非一阶单整变量。更进一步,对二阶差分变量进行检验,发现各准则均显著拒绝原假设,表明各变量为二阶单整变量,符合模型设定对变量平稳性的要求。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还有一个规范步骤是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因果关系可以为脉冲响应分析提供证据,并进一步确定变量间的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是一种统计概念上的因果关系,这一关系是通过建立联系方程以识别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同样对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根据前文滞后期,这部分同样基于六阶滞后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发现,从消费升级到经济增长这一路径中,系数显著,拒绝了原假设,即消费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反过来,从经济增长到消费升级这一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没有通过,接受了原假设,表明经济增长不是消费升级的格兰杰因。基于上述分析,认为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这为下文利用脉冲响应方法分析动态关系提供了基础。

(三)脉冲响应分析

本文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建立图形直观呈现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的趋势来看,整体上消费升级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均在0值以上,表明消费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从影响趋势来看,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过程。从增长的边际效果来看,消费升级初期促进增长的边际效应增长速度较快,在后期这一边际效益开始减小,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趋于平稳,但整体上还是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对这一结果解释如下:第一,消费升级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快速发展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拉动力,产生规模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其中投资乘数效应是其作用的基础。第二,消费升级通过扩大对高端和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提高了企业对研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将不断促进企业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创新,最终促进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经济增长的效率和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第三,消费规模既定的条件下,规模效应存在边际递减,在此基础上唯有提高消费质量实现消费升级才能进一步改变边际递减效应,实现规模递增,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第四,消费升级将会对传统产品实现淘汰机制,以及对传统消费模型的革新,这将全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的生产模式。当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为大众接受,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增长方式将会实现转变,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

表5列示了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冲击的脉冲响应值。从整体趋势来看,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水平同样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这一结果表明,消费升级会随着经济增长而水涨船高,经济增长自身会实现消费升级。这一结果也很好解释当经济增长水平提高,人们收入水平相应提高,收入水平将直接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在已有消费水平基础上,当中高收入群体比重不断扩大,直接扩大了对高层次产品的需求规模,进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而这又会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从这一角度而言,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存在循环累积的刺激作用。

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消费升级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消费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基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发现,从初期开始,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一直保持至第十期,这一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刺激作用。

根据以上实证发现,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继续坚持消费刺激的基础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外需拉动到内需拉动,提高经济自我增长能力。为了提高消费的作用,需要配套相应的收入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消费能力。其中,采用税收减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采取货币信贷政策,提高居民资金获取能力,提高消费倾向。二是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的比重,积极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潜力。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消费能力。刺激農村消费市场扩大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支农扶贫政策应不断加大力度,但更要注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国家最近发展的新型小镇政策可以为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提供一个突破口。通过发挥农村地区各城镇的地域文化和资源优势,发展各地适宜的产业和特色产品,有利于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最大化当地经济收益,提高农民收入,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也就提升了,农村消费市场随之扩大。

参考文献:

1.2017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之一——国内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高[J].商业经济研究,2017(4)

2.郭沙.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基于Panel-Data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6(6)

3.温晓琼.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中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20)

4.杜丹清.互联网助推消费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7(3)

5.魏勇,杨孟禹.收入结构、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3)

6.王茜.“互联网+”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的效应与机制[J].财经论丛,2016(12)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经济增长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