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如何由“教”到“不教”

2019-05-24 07:49王静
中国教育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文能力语文

王静

“传道、授业、解惑”,千百年来是为人师者的主要任务,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教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具备不同资质,拥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呢?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我在教学中就“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写作两大语文教学重头戏中寻找偷懒的途径”进行了初步尝试。

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我认为不管怎么说,首先还得“教”,关键在于“教”什么,怎么“教”。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所以,我提倡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德国哲学家莱辛有句名言:“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形成寻找真理的能力。

现行教材每篇范文前面都有“预习提示”、“自学提示”,课后还有思考练习题,这些都是学习课文的最好的钥匙。每篇文章教授之前,学生带着“提示”和“思考题”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边读边圈点,圈出个人的生字词,借助词典完成文字疏通工作,进而默读课文评点语句,好的,妙的,不理解的都用自己的符号标出来。

第二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按座号轮流请学生介绍一个成语,包括其由来、意思、怎么使用等,然后由学生之间进行课文中生字词正音,释义,再让学生简述课文主要内容,相互补充,再将学生分成两组,就课文内容进行提问、补充、完善。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不仅培养学生学会聆听的美德,还培养了学生自圆其说的能力,一堂课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穿针引线”。

通过这样一些做法,不仅到达学生全员参与的目的,而且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收获,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学生在这里学会了思考、掌握了方法,提升了能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为将来服务有两种迁移方式,一种是由于前后工作的十分相似而产生的特定适应性的迁移,一种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我想通过不断的训练,能够达到核心的学生會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就可以由“教”到“不教”了。

(作者单位:咸阳市渭城区文汇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课文能力语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