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君男
摘 要:在当前的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结合研究生自身需要和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期待和要求,认为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需要从理论上、心理上以及实际操作中帮助研究生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技能。
关键词:医学专业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4-0155-01
一、医学专业研究生就业压力剖析
在最新的统计中,医学专业的女性研究生要比男性研究生承受更大的就业压力,这也是性别差异所带来的现实困难。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将性别要求公布,即使招聘条件中不提及性别要求,在招聘过程中,也会更倾向于男性研究生。我们不断地倡导男女平等,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女性的生理和家庭责任原因,还是无法改变用人单位对性别要求的看重,而这也给当下医学专业女性研究生的就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论是思想上的挑战还是心理上的。
已婚的研究生要比未婚的研究生就业压力大很多,在医学专业中,在读研、读博期间结婚的研究生不占少数,他们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在乎的方面更加多。基于现实的因素,他们也会做出取舍,但这也意味着本就困难的就业情况更加雪上加霜。用人单位的选择也让研究生的就业未来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不同专业的医学研究生情况不同,压力也不尽相同。但所有的医学专业研究生都有其共性,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够从理论上、心理上以及实际操作中帮助研究生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就业技能。
二、加强医学专业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途径
1.制度设计,保证课程实施
首先,高校应配备具有医疗单位就业经验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同时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既了解医疗单位的工作性质,又能以更为专业的视角为就业服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能够重点加强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能力训练,使之符合医疗单位的内在需求。
其次,搭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框架,将综合素质培育放置重要地位。一方面,支持研究生注重临床操作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鼓励研究生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将其纳入学分管理,强化习惯养成。
最后,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邀请导师加入就业指导课程中。同时,导师也可以结合个人的学习和经历来为研究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进行学术科研、临床实践、医患关系等话题的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
2.依托基地,提升课程实效
医学生日常时间紧、压力大,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就可以加强课程训练,使其能够适应紧张而烦琐的医疗工作环境,妥善处理患者的需求和情感问题。在志愿服务、健康宣教等方面突出奉献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专注内容,培养就业技能
高校先可以将就业心理建设设置为医学专业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必修环节,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开展讲座,同时引导研究生说出自己的困惑和压力来源,并帮助缓解和疏导。然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面试、礼仪、自我介绍等招聘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加以剖析,引导研究生以更为合适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提升研究生的求职应聘技巧。
医疗服务行业对应聘者提出的不仅仅是学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要求,更多的在于职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医学素养等多个方面。高校应立足于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更为深入地研究就業指导课程的建设,从而帮助研究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医学发展道路,做好研究生的就业生涯规划,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应聘应变能力,从而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健,焦红兵.医学院校女性研究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4):792-794.
[2]徐爱萍,段丽娥,刘志永.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压力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