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和区域分异性

2019-05-24 07:34张鸿韬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趋势性竞争力

张鸿韬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变化和区域分异性特征。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这种总体保持提升的状态,主要得益于我国农产品流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流通基础要素的不断供给,而市场环境的异动在短期内会对其造成较明显的冲击。从区域分异来看,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提升态势最为强劲,中部、东北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提升则都较为平缓,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要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区域,西部地区处于最劣势的地位。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   竞争力   趋势性   区域分异性

引言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与之密切关联的农产品流通业得到迅速发展。农产品流通业的建设一直备受中央关注,自2006年起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对我国农产品流通作出重要指示,如2011年提出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文件通知,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而农产品流通业作为其重要分支加速向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农产品价格低迷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必然要重视竞争力的提升。本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并研究了区域间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分异性特征,为更好地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业竞争力提出了一定建议。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及发展特征

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工作的探索与推广,提高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运作效率,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2017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12亿公顷,同比减少81万公顷;农产品产量达6.18亿吨,同比增长166万吨;农产品物流交易总额达3.7万亿元。

随着生鲜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的生鲜农产品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冷链物流业随之快速发展,目前我国水产品、肉类和果蔬的冷链使用率分别达到23%、15%和5%,冷链物流的规模不断增长。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快速扩张,这提高了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综观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农产品流通的组织不断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呈现出集团化发展趋势,中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寻求合作。在农产品流通组织集团化发展的同时,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品牌化发展,这提高了消费者的认可度,促使了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流通。

第二,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由于农产品的保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数农产品需采用冷藏或以冷链物流的方式进行运输,这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等相关物流设备、物流技术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农产品流通的管理布局显著提高。近年来,农产品交易市场摒弃以往的“脏乱差”形象,大力建设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农产品交易实施电子结算并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市场信息,其借助电商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为了客观地评价农产品流通竞争力,必须建立衡量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本文将竞争力指标划分为农产品流通的规模指标、农产品流通的效益指标、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要素指标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环境指标四个类别。其中,农产品流通的规模指标包括农产品流通业投入产出比、农产品流通业的增加值占GDP份额、农产品流通业从业人数占比、农产品流通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农产品流通的效益指标包括农产品流通业的利润率、农产品流通业的成本利润率;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要素指标包括农产品流通业高素质人才情况、交通网密度、移动电话普及率;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环境指标包括农产品流通业的市场化程度、农产品流通业的税负水平。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测度模型

(一)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首先,构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原始评价矩阵X。X= {xij};i表示地区的数量;j表示指标的数量;xij表示第i个地区第j个指标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评价值。其中,i=1,2,…,n;j = 1,2,…,m。其次,将原始评价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归一化方法处理原始评价矩阵,利用Z-score法得到标准化矩阵Y。然后,计算各个指标的熵权。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第i个地区第j个评价指标的比重Qij: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我国2006-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部分数据通过国研网数据库、市场化报告等渠道补充。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对于有价格因素的指标均根据2006年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进行平减。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特征

根據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测度模型,可测算得到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总指数,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2006-201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总体上呈明显上升状态。2006年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仅为1.1486,2017年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达到4.4362,其相比2006年提高了386%。根据该结果可以得出2006年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有明显的增强趋势。同时,分时段来看2006-201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的变化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2010年,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年均提升幅度为20.9%;第二阶段为2010-2011年,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出现下滑,2011年当年同比下滑9.1%;第三阶段为2011-2013年,农产品流通竞争力又呈现出迅猛上升趋势,年均提升幅度达到23%;第四阶段为2013-2017年,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也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年均提升幅度为6.5%,较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相对趋稳。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本文根据表1中的四个指标维度,分别计算农产品流通规模、流通效益、基础要素和市场环境这四个方面竞争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分析每个维度指标的竞争力指数变化趋势:第一,农产品流通的规模。2006-2017年,我国反映农产流通规模维度的竞争力指数基本表现出稳步上升趋势。该维度竞争力指数的年均提升幅度为13%,且近几年来提升趋势更为明显;第二,农产品流通的效益。2006-201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益的竞争力指数总体上提升态势不够显著,年均提升幅度仅为7.5%,且表现出“升—降—升—降”的波动变化特征;第三,农产品流通的基础要素。2006-201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基础要素的竞争力指数呈现总体上升,但分阶段出现“三升一小降”的特征,其中2014年小幅下降0.31%,2006-2017年的年均提升幅度为12.9%;第四,农产品流通的市场环境。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的竞争力指数与其他几个维度竞争力指数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其随着时间变化出现了显著波动,尤其是在2011年和2014年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结合以上4个维度指数,可對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了突出比较,本文将2006-2017年4个维度指数和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作图示,结果如图1所示。首先,从总体趋势来看,农产品流通规模竞争力和基础要素竞争力两个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之所以有明显提升主要是得益于农产品流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流通基础要素的不断供给。而且可以清晰地发现,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变化特征趋势与基础要素竞争力指数基本吻合,故在农产品流通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基础要素的有效供给作用非常之大。其次,从局部影响来看,在2010-2011年和2013-2014年两个阶段,农产品流通基础要素竞争力指数的增势均接近于零,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的竞争力指数均出现明显下滑,这导致了总指数的下降。可以说明,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状况的变动对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冲击作用较为明显。需特别说明的是,2011年的各指数下降是因为该年我国农业遭遇了频发的自然灾害,其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从而导致了我国农产品供求矛盾不断突出,市场环境出现异常。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区域分异性特征

为了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区域分异性特征,本文根据表2的结果,按照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四个大区域的国家区域划分标准,分别计算各大区域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结果如表4所示。

比较四大区域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各大区域时序性变化来看,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区域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都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上升幅度最为明显。从趋势性特征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变化与全国的变化特征最为接近;第二,从区域横向比较来看,东部地区历年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都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而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在历年都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下方。除了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外,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也要先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在农业规模方面十分显著。因为农业的发展代表农产品的供给以及对外输出的扩大,故农产品流通功能也随之得到率先发展。西部地区农产品业态基础相对薄弱,即使市场需求增加,但有效供给的缺口仍然较大,因而与之关联的农产品流通业发展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培育。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本文构建了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方法测算了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并据此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变化和区域分异性特征,从而得出结论:

第一,总体上我国农产品流通竞争力呈显著提升趋势,且分时段表现出“有升有降有稳”的特征。其中2011年出现下降,2006-2008年和2013-2015年两个阶段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基本持稳,2008-2010年、2011-2012年、2015-2017年三个时段则提升态势较为明显。

第二,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总体提升,主要是与农产品流通规模竞争力和基础要素竞争力的提升有关。但农产品流通效益竞争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其对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贡献不高,而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的异动则会在短期内对农产品流通竞争力产生较为明显的冲击作用。

第三,从区域分异特征来看,虽然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区域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都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上升趋势最为显现,且东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要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区域。中部、东北和西部区域的农产品流通竞争力指数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下方,且西部地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二)建议

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要重视农产品流通业的培育,提高农产品流通在整个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积极壮大流通业规模、丰富和优化农产品流通业态。

第二,发展农产品流通业,要兼顾农产品流通的规模、要素、效益、市场环境等多维因素,不仅要壮大农产品流通规模、增强其要素的有效供给,还要注重农产品流通质量效益的提升和相关市场环境的营造,从而为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更大空间。

第三,要注重全国到地区的统分结合,特别要关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农产品流通业的培育,加大区域之间的良性协作,并要发挥东部等发达地区农产品流通业的领跑优势,从而带动欠发达区域加速实现农产品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涂洪波,赵晓飞,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模糊综合评价[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2.赵晓飞,李崇光.农产品流通渠道变革:演进规律、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J].管理世界,2012(3)

3.崔卫华,胡玉坤.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竞争力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J].财经问题研究,2016(11)

4.朱飞.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环太湖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测度与评价[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1)

5.黄岩,武云亮.“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

6.翟岁兵.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17(8)

猜你喜欢
农产品流通趋势性竞争力
基于随机性分析的虚假趋势时间序列判别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农产品流通途径研究
日本竞争力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十大趋势性变化及因应策略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