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一块参地的养殖周期是4至5年,每公顷林地承包价格在15万至18万之间。按此计算,6000亩林地也就是400公顷,如不考虑成本支出的话,仅这6000亩林地,5年内就可获利六七千万元。而家种人参对土质要求高,人参生长周期期间林地地力下降,再种植其它作物需较长时间。也正是因此,人参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而天然林被破坏后,恢复时间则需要几年至十几年,并且对食用菌和山野菜生长也会造成污染,同时会对森林原生态的平衡造成破坏。说到绿色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地方管理者总有会把环境发展与GDP增速对立,认为是在牺牲地方经济发展为代价。
如果单从毁林和种人参产生的可视价值来看,无疑种人参价值更大。可问题的看点在于:集体林被非法砍伐种植人参,林地破坏面积较大,此类现象非常多。显然,这是地方发展进入误区,失去生態环境保障的“急功近利”做法。绿色生态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好青山绿水,让人民享有更多的生态福祉,是所有领导干部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当然,在国家已经明确提出摒弃唯GDP政绩观、群众对环境关注度空前高涨的语境下,如何发展?如何在原有经济发展指标基础上再上台阶,是所有地方管理者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