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何玉梅
近日,贵州省农业产业链招商广州精准洽接会在广州市举行。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截至2018年底,广东入黔投资项目达3322个,合同约定金额11124.43亿元,投产项目2377个,累计投入资金7987.48亿元,为贵州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推动坝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9年3月份下发《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并为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东西部发展趋于均衡的背景下,新一轮招商大战正在掀起。但与以往招商引资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不同,现在全国各地都已加入到招商的阵营中。与此同时,招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注重产业链布局以及打造优越的营商环境。
传统的招商引资多是全员招商,地方政府各级部门领导齐齐上阵,并伴有考核压力,往往见商就招,分散布局,招商方式更多是依靠人情和关系。
如今的招商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打感情牌,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拿什么去吸引企业真正落地?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2018年,遵义市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和重点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全年新引进省级调度“10+5”产业项目780个,约定合同投资总额1202.24亿元,实现到位资金929.57亿元。共引进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产业项目854个,约定投资总额1457.8亿元。正安县引进入驻吉他及配套企业达54家,凤冈县招商签约水暖卫浴企业44家,赤水市签约家具产业企业230家,入驻企业69家。通过产业链招商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
在各地争相出台招商优惠政策的背景下,只有普惠性的政策是不够的。有些地方开始针对具体的产业链制定优惠政策,尤其是针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或者薄弱环节。以贵州为例,贵州在全省性的产业布局基础上,把产业链落到市县一级,也就是每个地市选择几条可以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再据此定向招商。
淘宝特色中国遵义馆(穆芋洁/摄)
贵州还绘制了全省“三优+产业链”(优势资源、优惠政策、优选招商对象+产业链)的招商作战地图,引导各地聚力在先进制造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医药产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等五大产业上抓招商。五大产业给贵州的招商引资圈定了大的范围,但具体落地还得通过一个一个的“零件”组装起来,而产业链就是“零件”。
同样的,产业链也是今年重庆工业经济招商引资的“关键词”之一。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要围绕做强主导产业链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引进高质量项目,围绕整机产业链引进关键环节项目,坚持引资和引智两者并进,形成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相互带动聚集。
虽然各地招商时各显神通,优惠政策频频出台,招商方式也屡屡创新,但真正要吸引企业进驻,还是要看一些实在的硬件。
首要的就是基础设施。推动各方面加强“硬件”保障和“软件”服务,在水、电、路、讯等方面为项目建设和经营提供良好的配套基础设施,在行政审批和手续办理方面提供“店小二”“保姆式”的代办服务;在土地指标供给方面优先保障重大招商引资项目。
近几年来,遵义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扎实推进,新舟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成为全省首个跨入中型机场行列的支线机场。茅台机场成为全国首个通航当年旅客吞吐量超百万的支线机场。渝贵铁路建成通车,川黔铁路外迁工程顺利接驳通车,遵泸铁路、城区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正习、余遵等5条高速加快建设,江习古、务德高速遵义段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国省干道260公里,建制村通客运全覆盖。乌江渡、桐梓河等航运工程进展顺利。新开工骨干水源工程13个,10座水库下闸蓄水,治理病险水库12座。绥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营。行政村4G网络和光纤宽带全覆盖,荣获“宽带中国优秀示范城市”称号。
2018年,遵义市各级针对国务院大督查营商环境自查问题和2017年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发现问题,以市委营商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坚持自查自纠、对标对表、举一反三,整治整改,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突破。2018年共收集35家单位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梳理行政许可事项183项,负面清单30项;对国务院大督查营商环境自查的15个问题,整改销号14个;对2017年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发现的50个问题,整改销号48个;走访企业109户,收集企业问题262个,交办问题262个;分别到县(区、市)职能部门召开问题反馈交流座谈会20次,专题研究企业开办、财产登记、水电气报装、获得电力等核心指标,印发《遵义市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对标表》,明确对标要求和达标时限。行政许可审批环节由1112个压缩为855个,减少257个,审批数量压缩率达23.1%,审批时限压缩率达57.7%。通过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全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取消、下放市级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18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50项,行政审批环节压缩23%,审批时限压缩58%。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税收征管体制等17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67项改革有序推进。遵义综保区封关运行,入驻企业45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沪遵、渝遵合作更加紧密,先后与绿地、万达等知名企业及泸州、宜宾、南川等地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4.9%。民营经济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实现增加值1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3.3%。
“黔货出山”发车仪式现场 (潘黎娜/摄)
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遵义市找准招商引资工作存在问题和着力点,聚焦补齐四块短板,精准谋划招商引资工作,力求工作取得突破。
——补长产业链条研究不深的短板。围绕构建未来产业链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实现高起点谋划的“建链”工作;围绕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薄弱环节推进“6+13”开放平台实现从缺到全的“补链”工作;围绕强化遵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实现由弱变优的“强链”工作。
——补长扶持政策精准不够的短板。聚焦企业关注热点和难点,发挥好产业大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职能,联动市级产业主管部门和市县两级投资促进部门,进一步梳理和精准分产业、分区域的产业投资扶持政策,确保产业扶持成效。
——补长政策宣传兑现不力的短板。按照清理后可能继续实施的政策,推动政策兑现细则,促进政策兑现。同时研判梳理合作机构,开展务实合作,用好省、市宣传平台,宣讲宣传好政策。
——补长招大引强效果不佳的短板。要锁定三类500强企业榜单和行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委书记提出的“狼式招商法”持续对接;继续推行主要领导干部“五亲自”招商法,注重专业小分队精准招商,强力推进“10+20”亿元产业项目持续招引。
——整改突出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市、县两级均设立了营商环境建设局。各地投资促进部门要在尽快完成工作交接的同时,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和优势,共同打造“门槛低于周边、服务高于周边”和“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的遵义营商服务品牌,实现营商环境整治大提升目标。大力推进“引金入遵”工程“一对一”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建立投资项目台账。建立以《投资合同》为基础的项目督查机制,加大对政府失信行为的处理力度,切实保障投资人合法权益。依法处理“入而不建”、“投而不产”等行为,提高园区、开发区利用效率,保证优质投资项目入驻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遵义市自加压力、自我监督,制定重点目标任务:编制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1500个以上;新引进具有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企业330家以上(其中首次入黔500强企业18家以上,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5家以上,引进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以上);新引进“10+5”产业类项目920个以上,其中标志性项目40个以上;新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471亿元以上,其中新增“10+5”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130亿元以上;新引进产业项目开工率80%以上,投产率35%以上;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每人新引进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产业类项目3个以上;新引进项目代办服务覆盖率100%,企业申请代办事项的办结率达90%以上;实现招商引资指数测评在全省排位保二争一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