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
韦骍,1994年3月出生于广西柳州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201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师从著名油画家谢森教授;现研究生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师从著名油画家谢森教授。
作品参加2015年吴冠中艺术馆全国油画作品展;2016年“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双年展;2017年“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17年“色彩中华”——百家金陵油画作品展;2018年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等展览。
前两年谢森老师提出了“现实表现”的观点,意为来源于现实生活,以个性化语言去表现。又提出“语言很重要”,没有个性化语言方式、方向,艺术表现的价值不高。这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也道出了绘画创作的意义所在。
韦骍的本科、研究生皆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谢森导师工作室,他的创作实践体现了谢老的教学观点。据了解,韦骍言语不多,思考不少。最初的印象中,是本科的某一次考察写生汇报展,他的几张风景小画,不落俗套,天空的绿色和栏杆的黑影有一些基里科的意味,颇有点神秘色彩,还有马尔凯的造型处理。
这次展览的画作,是韦骍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小总结,围绕工厂和三江(侗族)主题展开研究,这是他从本科到研究生画得比较多的两个题材。韦骍喜欢利用和强调强烈的光影对比来构建画面的基础,接受了一些卡拉瓦乔“强光黑影”的影响,又较多地发挥色彩的微差、对比关系,形和用笔延续了马尔凯情结,所以他暗部、阴影处理没那么黑,面积没那么大。有些画往前一步就是西罗尼了。韦骍的画总体上是现代主义的语言方式,他是一脚踩在两类艺术家的肩膀上,他也许在试图融合马尔凯和卡拉瓦乔,这两位艺术家的绘画语言并非同类,这是韦骍现阶段的一个课题,挺有意思的課题。
题材上前者是工业文明,后者是农业文明,气息指向是相反的。但是韦骍的“光影”语言好像也没有违背和削弱题材的表达,少数民族的“蛮”气和工厂的机械感都可以是强烈“光影”的理想表现对象。
很显然他现在是一个语言优先的年轻人,语言方式的诱惑和创造是年轻人画画的巨大驱动力,他们往往会在这方面使人眼前一亮,是沙滩上的我们所不能及。至于主题的挖掘和情感的深化,则有待时日,有待生活的阅历和内心的体验。也许这些约定俗成的看法又将成为韦骍日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看韦骍的作品,可贵之处在于:立足于生活(现实),积极于语言(表现),然后苦苦追寻自己的观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