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娟 马洪达
[摘 要]构建一个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既能充分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又能提升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结合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事业单位构建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提供借鉴。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財务信息系统;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20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08-00-02
0 引 言
2015年以来,财政部相继出台《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公共基础设施和政府储备物资等具体准则以及固定资产准则应用指南。2017年,财政部印发会计科目和报表,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制度。此次改革对于全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影响巨大。
1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1.1 重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核算基础,构建了一个“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通过区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可以将预算信息和财务会计信息适当分离。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相互协调,以及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能够共同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
1.2 整合行业会计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了原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跨级制度和医院等9个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同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做出了统一规定,提高了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会计信息可比性。
1.3 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增加了收入、费用、应收应付等核算内容。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引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核算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政府资产负债的准确性,能够充分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
1.4 扩大资产负债的核算范围
新政府会计制度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文化文物资产、政府储备物资、保障性住房等资产,负债也增加了受托代理负债等内容,通过将政府“表外”资产负债纳入核算范围,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各单位的财务状况。
2 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的现状
2.1 账务系统核算基础单一
账务系统核算基础单一,无法满足“双分录”“双报告”的要求。信息系统是单位会计制度的固化表现,由于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原来以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为基础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钩稽关系等都不再适用,需要根据新会计制度进行调整。
2.2 账务系统核算内容简单
账务系统核算内容简单,无法准确反映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很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比较陈旧,财务信息核算不够细致,导致信息系统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时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数据整合、加工、处理上的优势,失去了对单位财务决策的支撑作用。
2.3 财务信息系统架构不完善
财务信息系统发展经历了电子处理系统阶段、部门内信息集成阶段、企业内过程集成阶段、企业间过程集成阶段。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特殊性以及行业会计制度的复杂性,财务信息系统架构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在该阶段,财务信息流和业务信息流相分离,很多数据需要财务人员手动从业务中分析获取,再录入财务信息系统,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3 事业单位构建财务信息系统的对策
3.1 “平行记账”自动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财务会计科目和预算会计科目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关系,事业单位可以梳理和总结这些关系,将对应关系预制在系统中。会计人员在录入财务会计分录后,可以自动带出预算会计科目,或者给出科目选择范围。同时,对于存在对应关系的科目,辅助核算项也可以自动带出,降低选择错误风险。此外,系统可以通过内置的科目关联关系和规则,自动校验凭证科目录入是否合理。
3.2 丰富核算信息
事业单位应根据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要求,结合单位管理会计实际,在同一个科目下增加多个辅助核算项,并且在辅助核算项之间建立钩稽关系。例如,可以增加预算资金性质、预算项目、功能分类、经济分类、支出类型等辅助核算项,并预设其中的关联性,在记账时选择项目即可登记相应的辅助核算项,减少选择错误的风险。同时,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系统需要增加多个辅助项,如按照科研项目管理要求增加科研预算项目明细作为辅助核算项,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要求增加基建概算项目明细作为辅助核算项等。同时,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某些科目的辅助核算,可以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下达的资金计划设置辅助核算项,对指标下达文件号、时间、功能分类、经济分类、支出类型和支付令等信息进行辅助核算,并及时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资金结余情况进行核对。此外,事业单位应加强专项资金辅助核算,按照预算批复或者单位管理需要设置专项辅助核算,对专项资金进行专款管理、全过程监控;加强往来资金辅助核算,通过设置合同编号、合同内容、经办人、合同约定其他事项等备查项,丰富应收应付款的资金信息,为提取基于权责发生制的会计信息提供基础数据。
3.3 资产核算智能化
首先,事业单位应按照制度要求丰富资产类项目核算信息,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建立完善的备查登记簿。单位占有和使用的资产和单位经管资产,都可以根据资产的特征建立备查登记簿并实现智能化管理。其次,新制度将资产核算范围扩大化,不仅要求核算单位占有和使用资产,还要求将单位经管资产纳入核算体系。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将会计核算系统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结合起来,资产入账后根据资产卡片账的信息,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最后,事业单位在利用信息系统优势对资产进行细致核算的基础上,应实现自动计提折旧,分析自动计提坏账准备功能。
3.4 报表生成一键化
核算信息的丰富性和关联性可以为生成报表打好基础。构建财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信息的多维度、多层次查询,既可以按照制度要求自动生成年报、季报等报表,又可以靈活查询生成各类单位管理用报表。报表系统功能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应通过部署财务信息系统,开展在线审批以及远程录入、存储、报表、查询等工作,实现表格自动分析填列,打破时空局限,提高工作效率和填报准确性。
(2)实时控制并有效监管资金。事业单位应依托信息化手段有计划地划拨资金、支出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将预算控制内化在系统中,实现事前控制、事中审核、事后分析。
(3)消除信息孤岛,共享财务信息。事业单位应依托财务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多系统共享基本数据信息、多个用户共享数据信息、单位内外共享业务信息,做到实时共享数据,按照权限获取数据,自动生成报表,形成开放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4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在单位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中的应用与普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与信息系统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单位的各项资金流、实物流都通过业务信息系统进行核算和监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各单位建设新型财务信息系统提供了契机。新型财务信息系统能够优化财务作业流程,完成财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报送,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京平.《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指南——事业单位会计实务案例精讲[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2018.
[2]张晓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经贸实践,2018(24).
[3]韩晓竹.新政府会计制度试行中的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会研究,2018(31).
[4]王静.关于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7).
[5]冯林圈.基于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模型构建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5(9).
[6]吴云.房管系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1(12).
[7]夏宏伟.构建事业单位费用报销管理系统的要点及程序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2(18).
[8]石金明.关于构建我国预算会计核算规范体系的探讨[J].财务与金融,2002(3).
[9]罗冬华.改制事业单位构建新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J].审计与理财,2011(7).
[10]宋贵奇.构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警体系探讨[J].中外企业家,2008(9).
[11]欧剑.事业单位建立财务网络报销系统的必要性及设计要点[J].财经界:学术版,2014(19).
[12]张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财政监管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4).
[13]冉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研究——基于ERP思想的系统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6(22).
[14]胡冰.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7).
[15]单欣妍.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问题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3).
[16]银燕.科学事业单位引入ERP管理信息系统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
[17]夏凤鸣.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
[18]高婉惜.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J].现代商业,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