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兴趣”为导向的C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9-05-23 10:44梁利姣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C语言兴趣机制

梁利姣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好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提出了分组机制、作业等级机制以及奖惩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C语言;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8-012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学好该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语言程序设计》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开设。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编程语言,刚开始学习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但随着知识的深入,解决问题的难度加深,部分学生开始慢慢产生畏惧、苦恼的心理,极个别学生甚至干脆不学了,上课玩手机,课后抄袭作业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对教学进度、教学效果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对整个班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三个保障机制,确保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保护以及发挥。

2 保障机制

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在课堂中灵活应用了分组机制、作业等级机制和奖惩机制,不仅激化了学生兴趣,学生编程能力得到提升,也会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以及技能基础。

2.1 分组机制

在教学开始前两周,由于学习内容不深,学生都能跟上,看不出谁感兴趣谁不感兴趣,另外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所以一般开始不进行分组。但到第三周或第四周后,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开始分化,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分组学习。首先划出三种学习状态:完全跟得上、部分不懂、完全不知所云。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他们归到不同的状态中。接下来就进行分组,每组由一名组长和两名组员组成,最好不超过三人,组的结构如下图1所示,包含三种状态的学生,结构如表1所示。

组长的主要职责是辅导教会自己的组员。组长不会的可以请教老师和其他组的组长。这样整个班级就形成了一个互帮互促的学习团体,学习的氛围好,学生的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解决,信心和兴趣都会大大提高。

2.2 作业等级机制

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对知识的求渴状态等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对课程学习的要求和目标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如果一味做等同要求,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将每章节的作业与练习设置了难度系数,产生四个等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难度系数越大,作业难度越大,挑战性越强。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选择设定自己的作业级别。作业级别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下表2所示。

接下来将不同难度系统的作业设置为不同的关卡,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学生必须一级级通关,才能做到关卡4的作业。通关级别越高,最后获取的作业分数越高。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个体的差异性,也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

2.3 奖惩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我们还设置了奖惩机制。对组长和组员分别做了如下规定:

1)对组长,累计两次未通关达到4级,将降为组员。

2)对组员,连续两次通关达到4级,将升为组长。如果未有组长降级,将提升为本组的协助组长,共同负责指导本组组员的学习。

3 具体实施过程

等分好组以后,每个组都有一个记录表,如下表4所示。在这个表中,可以看到每个同学设定的目标以及为了这个目标每次作业是否通过了相应的关卡。根据这个表,每个学生还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进度,如图2所示。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每隔一个阶段调整自己的目标等级。但作业计分时以最终目标为准,若比之前设定的目标高,之前所有作业的通关等级必须达到最终目标的等级;若比之前设定的目标低,按照当前目标等级算。

4 结束语

通过三种机制的有机结合,不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保证了教学的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结合作的精神,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青刚,蔡艳宁,王丽,等.C语言函数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8):161-162.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C语言兴趣机制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