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锋 王艳 王晓平
小麦茎基腐病又称白穗病、酱油杆病、根腐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真菌混合侵染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大多数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拌种剂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8种拌种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咯菌腈·精甲霜ES、27%苯醚·咯·噻虫ES、32.5%苯甲·嘧菌酯SC、10%咯菌腈·戊唑醇ES、6%戊唑醇ES,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为害,防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官道镇满寨村西关组,交通便利,灌溉条件良好。土质为垆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播种前进行机械深翻,精细整地。播种前施45%复合肥(N∶P∶K=24∶15∶6)50kg/667m2。
1.2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35%咯菌腈·精甲霜ES(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7%苯醚·咯·噻虫E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2.5%苯甲·嘧菌酯SC(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咯菌腈·戊唑醇ES(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苯醚甲环唑E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灭菌唑ES(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6%戊唑醇ES(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50%甲基托布津SC(天津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1.3试验设计
试验药剂8种,每个药剂设置2个不同的使用剂量,以清水拌种为对照,共设17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共51个小区。小区面积60m2/个。
1.4田间管理
试验地小麦品种为周麦26,2017年10月22日播种,播量14kg/667m2,人工条播播种。12月15日浇冬灌水一次。在小麦返青期进行化学除草,药剂选用3%双氟?唑草酮50mL+3%甲基二磺隆20mL/667m2。在小麦抽穗期喷施杀虫剂一次,药剂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30mL+98.0%磷酸二氢钾50g/667m2。2018年6月15日机械收获。
1.5调查时间与方法
小麦生长期调查3次,第1次在小麦苗期,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第3次在小麦灌浆期。每个小区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每点调查25株(苗)。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拌种剂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在小麦苗期,处理1、处理2、处理4、处理5、处理6、处理9和处理16七个处理,平均防效達到86.7%~100.0%,较处理3、处理13和处理15防效分别高9.1~22.4%、6.7~20.0%和4.7~18.0%,防效优异。经方差分析得出,防治效果显著。处理7、处理8、处理10、处理11、处理12和处理14六个处理,平均防效36.7~69.0%,防治效果不明显。
2.2不同使用剂量对小麦茎基腐病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小麦苗期,同一药剂高浓度与常量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优异的防治效果,仅处理4、处理6和处理16个处理防效较常量处理分别提高了6.7~16.8%。在小麦拔节期,高浓度较常量处理,防效普遍增高,处理2、处理8、处理10和处理14四个处理防效分别提高了21.5~29.0%,增幅明显。防效有随着拌种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在小麦灌浆期,高浓度与常量处理防效均迅速降低,药剂剂量增加对防效的影响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8种供试拌种剂中,35%咯菌腈·精甲霜ES 10~15mL拌种10kg、27%苯醚·咯·噻虫ES 30~45mL拌种15 kg 、32.5%苯甲·嘧菌酯SC 10~15mL拌种15kg,对小麦苗期、拔节期茎基腐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3%苯醚甲环唑ES 40mL拌种15 kg、50%甲基托布津SC 45mL拌种15 kg,可以控制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的发生,而10%咯菌腈·戊唑醇ES 15g拌种15 kg、 6%戊唑醇ES 15mL拌种15kg,能够有效防治小麦苗期至拔节期茎基腐病的发生。
在小麦生产上,通过药剂拌种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可推荐使用:1)35% 咯菌腈·精甲霜ES 10~15mL拌种10kg;2)27%苯醚·咯·噻虫ES 30~45mL拌种15 kg;3)32.5%苯甲·嘧菌酯SC 10~15mL拌种15kg;4)10%咯菌腈·戊唑醇ES 15g拌种15 kg;5)6%戊唑醇ES 15mL拌种15kg等方案,防治小麦苗期至拔节期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为害。
(作者单位:714000陕西省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